皤灘

皤灘

皤灘在歷史上曾是一座繁華的古鎮,也是台州通向內地的重要河埠。在歷史的變遷中,這裡遺下了大量的古蹟,其中以街道和民宅建築最有特色,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代商業文明的古蹟。皤灘古街長達2.5公里,全由鵝卵石鋪砌,具有十分獨特的龍形結構,有“浙江第一古街”之譽。新建的街道已將它攔腰截斷,分成上街、下街兩段,下街模樣依稀,上街則保存完整,大量的古蹟也集中在上街。

簡介

皤灘古鎮一角

灘古街長達2.5公里,全由鵝卵石鋪砌,具有十分獨特的龍形結構,有“浙江第一古街”之譽。新建的街道已將它攔腰截斷,分成上街、下街兩段,下街模樣依稀,上街則保存完整,大量的古蹟也集中在上街。

街旁唐、宋、元、明、清、民國時遺留下來的民宅古居,氣勢宏偉、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門堂”,朱熹送子就學過的桐江書院和曾獲得中國藝術展覽會金獎、第四屆國際博覽會金獎的針刺無骨花燈,都能讓人體會到千年歷史文化所蘊藏的深厚文化內涵。

偶爾在一本書上看到皤灘古鎮的照片,還讀到一句印象深刻的話:皤灘是個令人心疼的古鎮。頓時,心的一角像被一隻溫軟的手,驟然捏了一把。萌生嚮往之情,可是又怕真到了那裡,人頭攢動,敗興而歸。幸運的是,這個期許了很久的夢並沒有破碎。

風情

空城計

沿著一條小巷穿進皤灘古鎮,還沒有來得及心疼,倒覺得走進了武俠小說里的情景。商鋪的旗號還在,門板卻緊緊關上。好像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似的。

慢慢往裡走,在夕陽餘暉的映襯下,古鎮才漸漸溫軟了起來。皤灘原為河谷平原中凸出的一塊灘地,因滿布白色鵝卵石,得名“白灘”。從唐朝起漸漸形成村鎮,在以後的歷朝歷代里,在江浙始終是一個重要的運鹽埠頭。

到現在都保留著停放貨物的小巷,不過已然滿是青苔。

房子呢,淡雅的鵝卵石壘成的牆,遠遠看過去五顏六色,給古鎮平添了很多生氣。窗是木頭雕出來的,花式繁複。只是窗欞斑駁得很,上面的漆片迎風搖曳,似乎就要摔下來的樣子。門也是木頭的,門楣上有木刻的《水滸》和《三國》的小故事,小人像雕得栩栩如生,好像要跳將出來一樣。大門板上畫了哼哈二將的鬥神,雖然被雨水洗刷地模糊了一點。退遠一點,誰哼,誰哈,還是看得清清楚楚。

古鎮街上,正宗的老字號層出不窮,名字都起得古色古香,“蓬島源流”是藥店,“山珍海錯”是飯館,他們還管首飾鋪叫首飾局。這些老字號都被寫在粉牆上,墨跡依稀可辨。半人高的石頭櫃檯,整齊的店面鋪板,街也是鵝卵石砌成的,成龍鱗狀,遠遠望去好似一條蛟龍在地上翻滾。導遊說這就是赫赫有名三華里長的“龍”型古街,是求陰陽調和、人財兩盛的意思。

梔子花香的院落 沿街的店鋪雖然還在,只可惜已經沒有人經營了。大多封上了木板門,改為百姓居住。有些破敗,有些蕭條,的確生出一點讓人心疼的味道。

彎進一家賭局,如今已經歸一戶李姓人家居住,天真的小女孩趴在八仙桌上做功課。大媽在廚房的灶頭上燒鹹菜,炊煙裊裊從煙囪里冒出來。當地人仍然劈柴燒飯。大媽熱情地打開一籃鮮楊梅讓我們嘗嘗。

出了這戶人家,小巷曲曲折折,轉個彎,一不小心又闖進一個豪門大院,一個頭髮花白,顫巍巍卻很秀氣的老太太站在一個堆滿草藥的竹匾前用手撥弄著這些東西。撥開“草藥”的桿子,露出一顆芝麻大小黑色的籽。才弄明白是蘿蔔的籽。據導遊說老太還是古宅的傳人。

院子裡用鵝卵石壘起來一個小小的花圃,栽了一株美人蕉,一株梔子花,都開了大半,散開悠悠的香氣。大石缸里盛著雨天房檐上低落的雨水。曬衣服的架子也是三兩根的竹子搭成一個三角架。我們把腳步放得輕輕的,生怕打破了這裡靜謐的氣氛。

迎春院古戲台

當然,吊足了我們胃口的是傳說中的勾欄院迎春院。七拐八彎終於尋見,院外的牆上“色賽春花”四個字依稀看見。迎春院分為外院、中院和內院。首先跨進外院,花花草草依然芬芳可見。只是美人不再,二樓的欄桿被叫做“美人靠”,不知被多少只紅袖拂過。

迎面大廳里據說是藝妓表演歌舞詩樂的地方,地上鵝卵石做成一顆心和九個銅錢的圖案,寓意為“腳踩九連環,方得美人心”。轉到中院裡就是一間間待客的廂房,不知道那一間是頭牌花魁的閨房。後花園裡還是美人蕉、梔子花,還多了一棵高大的文旦樹,青澀的小柚子剛剛長出來。這個如今破敗的院落不知目睹了多少妓女的哀怨情仇、辛酸故事。

還沒有收拾好思緒,又走到古戲台前,一個小小的木頭戲台。“咚咚”踏上木頭台階,走到戲台上,恍然間又聽見鑼鳴鼓向,老旦、青衣粉墨登場的熱鬧場面。台下的人叫好喝彩聲不斷。戲台兩側二樓的陽台上可能是富貴人家才有資格坐著喝茶看戲的“包廂”。會不會有一位美麗的小姐對著台上英武的小生暗送秋波呢。

皤灘就是這么個地方,時光一點點雕刻下痕跡,百年、千年過去,什麼都沒有變。花沒黃,唯有人老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