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帶概況
地區概況
皖江城市帶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點開發區域,是泛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經濟概況
皖江城市帶處於中國人口密集、消費需求較大的最靠近東部的中部地區,以合肥為中心,半徑500公里覆蓋上海、江蘇、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東、安徽七省一市,這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消費潛力巨大。無論是國內生產總值,還是社會消費額,占全國的比重都接近1/2,皖江城市帶無疑將是拓展國內市場、啟動內需的關鍵區。城市發展
概述
1990年,為呼應浦東開發,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抓住機遇、開發皖江的決策。1995年,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皖江開發開放若干問題的意見》,制定了《安徽省長江經濟帶開發開放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外向帶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形成支柱”的總體戰略,以蕪湖為突破口、沿江城市全面跟進的開發開放格局初步形成。進入新世紀後,安徽省委、省政府進一步明確了東向發展戰略,皖江地區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逐步形成了沿江製造業產業帶和重點城市帶。2006年,國家將皖江城市帶納入中部地區崛起戰略重點發展領域。
優勢
皖江城市帶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既是長三角產業發展共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城鎮體系的延伸和補充,也是沿長江經濟帶中發達地區進一步擴張延伸與帶動發展的紐帶。在中部地區幾大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帶擁有水資源、岸線資源和環境容量等方面的組合優勢。產業和資源
在產業和資源要素方面,皖江城市帶工業門類齊全,已形成冶金、汽車及零部件、建材、家電、化工等產業集群,是國家級汽車生產和出口基地、國內重要的銅基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和優質鑄管生產基地、國內重要的內河船舶及家電等裝備製造業基地、世界級水泥生產基地和國內重要的非金屬礦及製品生產基地。皖江城市帶與長三角已經形成產業發展共生圈,皖江城市帶加工產品的50%以上為長三角配套,汽車、家電等產業所需零部件的70%左右來自長三角,是東中西協調發展的重要紐帶。皖江經濟帶早期規劃
問題
當前,皖江地區作為一個經濟區,條件還不成熟,因為這個地區的經濟關聯度不強,中心城市還沒有形成。但是,皖江經濟帶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整個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將皖江經濟帶打造成為產業優勢明顯、成長性較好的經濟共同體,進而在長江經濟帶中享有競爭和合作的話語權。首要任務
“皖江開發的當務之急,應當建立沿江城市之間的對話合作機制。”安徽省安慶市委書記韓先聰認為,皖江經濟帶的建設,要突出強調整體互動和合作的概念,加強對沿江資源的整合,發揮各自比較優勢,避免分散和無序競爭,力爭形成一個板塊。這一觀點,得到沿江許多城市的認同。建立類似於“城市聯盟”的合作組織,是國內外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上海、江蘇、浙江從2001年開始,就建立了區域經濟發展和合作座談會制度。因此,建立跨地區、開放性、區域性的皖江地區綜合管理機構,整體推進皖江地區的開發開放,就顯得尤為重要和急迫。這個機構可以由省里領導牽頭,定期舉辦城市聯席會議,通報各協作城市發展的相關信息,協調解決城市間的矛盾和問題,比如產業布局、土地開發等。在招商引資方面,皖江城市也不宜齊頭並進、多頭出擊,可以考慮組建皖江開發招商團或協調小組,把皖江城市的招商項目統一組織起來,避免在引資中競相壓價,互相挖牆腳,惡性競爭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發展規劃
規劃是生產力,好的規劃是先進的生產力。避免皖江經濟帶城市之間的分散和無序競爭,另一個重要條件是編制整體發展規劃。現在,皖江各城市都在積極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蕪湖市市長沈衛國透露,今年蕪湖將斥資4000萬元,邀請專家對蕪湖的城市發展做全面規劃,“規劃是龍頭,即使是借錢,也要把規劃做好。”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皖江經濟帶的發展取向似乎很模糊,沒有一個前瞻性的、操作性強的整體規劃統攬全局。這也是皖江經濟帶多年來發展的誤區之一,導致其內部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分工,向心力偏弱。一旦外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皖江經濟帶就很難形成有效的防禦風險能力。建議
因此,專家建議,皖江經濟帶的目標、定位可以明確兩點。一是要成為全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積聚和經濟產出要占到全省的六成以上;二是始終作為長江經濟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處理好與上海龍頭、蘇南和浙北、南京都市圈的關係。2003年3月24日,銅陵市出台《關於“蕪馬銅經濟圈”宣傳文化工作互聯互動的框架性意見》。近日,三市通過了《人才開發一體化宣言》,通過不斷推進區域人才開發的資源共享、政策協調、制度銜接和服務貫通,逐步建立統一的人才制度、人才市場和人才服務體系,實現三市人才自由流動。在馬鞍山舉辦的春季人才招聘會上,三市的招聘者和求職者濟濟一堂,初步體現區域人才開發一體化的效應。而在此前,蕪馬銅由於地域相近,經濟往來較為密切,產業滲透也初露端倪。
“如果蕪馬銅對安徽經濟貢獻等於蘇錫常對江蘇經濟的貢獻,那么安徽經濟將會是另一種面貌。”銅陵市委政研室主任張國保斷言,蕪馬銅內各行政單元通過良性競爭與緊密合作,形成分工明確、協作配套、優勢互補、整體聯動的可持續發展格局,才能實現區域經濟融洽和總體效應最佳的目標。和蕪馬銅一樣,皖江經濟帶一體化的關鍵是加強分工和合作,減少競爭,在產業方面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當前,皖江經濟帶一體化進程,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依靠最低的經濟發展成本,吸引各種要素進入。這就要求加強經濟合作與協調,共創良好的發展環境,降低地區經濟發展成本,對內增強凝聚力,對外增強競爭力。一方面,儘快建立區域的統一大市場,實現生產要素的無障礙流動;另一方面,儘快形成區域信息網路,達成信息資源的共享。
合作才能實現共贏。把皖江經濟帶定位為一個製造業基地,是十分切合實際的。但是,製造業基地必須有發達的服務業來支持。這是一個區域經濟功能互補的問題。如果只有製造業,而沒有服務業來支持它,製造業基地是建不起來的,或者說是強不起來的。比如前些年,摩托羅拉的一個研發中心最早選擇在南京,但後來還是移到上海浦東。原因不是政策問題,主要是服務業環境。因為這個研發中心需要有完善的資金融通渠道、良好的法律服務、稅收顧問服務,以及半小時內能得到它所需要的配件的要求,這些服務條件當時南京不具備。這個案例應當對我們建立皖江經濟帶的合作機制有較強的啟示性。
“諸侯經濟”,是安慶市市長朱讀穩對皖江經濟帶城市各自為戰的形象比喻。他認為,和江蘇提出的沿江開發戰略相比,皖江開發的速度顯得較慢。目前,皖江經濟帶的鬆散狀態已經制約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為推動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加快一體化進程,皖江地區要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和束縛,發揮政府、企業、市場三方作用,鼓勵資金、技術、人才在區域內的流動,通過市場進一步最佳化地區經濟結構的布局,不能因眼前得失而搞行政封鎖和市場封閉。
基於此,銅陵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為,在長江邊搞如此多的省轄市是一種浪費,可以考慮將池州和銅陵合併為“九華山市”。這樣可以節約資源,減少管理層次,同時也能解決兩市發展空間狹小的矛盾。池州市委書記何閩旭則認為,比照江蘇的做法,皖江地區應當打造一批縣級市,形成一個皖江現代化城市群。
跨江發展是皖江開發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皖江城市中大都存在發展空間狹小的情況,有跨江發展的強烈願望。就蕪湖而言,電力工業、造船業及部分輕工業企業對岸線的利用,加上蕪湖港口的發展,使其沿江岸線資源十分緊張。如果蕪湖在江北實施跨江發展,就可以放大城市的輻射功能。對安慶來說,交通制約是他們提出跨江發展的動因。目前在建的沿江鐵路和沿江高速公路,都與安慶擦肩而過。因此,如果安慶不能實現跨江發展,將會被排除在沿江交通的大循環之外,失去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
專家提出,即使在行政區域沒有調整之前,實施跨江發展可以借鑑江蘇省江陰和靖江的做法,採取聯合辦開發區的方式搞飛地開發,雙方責任共擔,權利共享;也可以通過企業間的協作,對同類企業進行資產重組等。 事實上,突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實現跨江發展,沿江各市都有自己的主張。新格局帶來的新機遇,必將為早日實現皖江經濟帶從分散競爭走向合作共贏,創造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