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這副《皇都積勝圖卷》為絹本,全卷縱32厘米、橫2182.6厘米。畫中描繪的是中國明代北京城商業繁榮、貿易發達的景象。此圖卷畫面從盧溝橋經廣寧門(今廣安門)進入北京城區,又經正陽門、棋盤街、大明門、承天門(天安門)、皇宮等街市,向北延伸至居庸關。畫面著重描繪市區商業街道面貌。畫面中皇都北京盛況空前,各個城門巍峨聳立,畫中人物形形色色,有農夫、工匠、商人、官員、士兵、藝人等等,涉及各行各業。畫中的景色也是多種多樣,有村莊集鎮、宮殿衙門、城廓街市、廟宇橋樑。每一處場景都是一副生動的風俗畫。
畫面中行人車馬熙來攘往,行商坐賈充盈京都,到處都是一派商業繁榮的景象。《皇都積勝圖卷》上還有明代禮部侍郎翁正春在萬曆乙酉年,也就是公元1609年所做的跋文:“侍御惟良史公得一縹素,題曰皇都積剩,持以示予,命為紀之”。在這句話中,侍御惟良史公指的是嘉靖萬曆年間曾經做過監察御史的史學遷,惟良是他的字。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史學遷是該圖卷名字的題寫者,也是這幅畫最早的持有者。從畫中的內容並結合跋文的寫作時間來看,這幅畫的創作時間應該是明嘉靖末年到萬曆前期,至於這幅畫是由誰畫的還有待考證。
這幅圖無論是在名俗學還是在歷史學上都有很重要的價值。它堪與宋代的張擇端所繪的《清明上河圖》媲美。《皇都積勝圖卷》把民俗和經濟的發展融為一體了,為我們再現中國明代的繁華景象。明朝建立初期曾定都南京,燕王朱棣登上皇位後決定遷都北京,由此極大的推動了北京城的建設和發展。朱棣登上皇位後深感北平的重要,認為這裡才是真正的龍興之地,再加上自己在北平經營多年,同時也為了加強對北方的控制,他決定遷都北平,將北平改為北京。明永樂三年,即公元1405年,朱棣下詔建設北京宮殿,經過15年的修建,北京的紫禁城終於完工,明朝政府正式遷都於此。
在中國明朝,北京不僅是中國政治中心也是商業中心。我們在《皇都積勝圖卷》中可以看到北京城的商業空間布局和政治空間布局的區分很明顯。承天門也就是今天的天安門以內的皇城沒有任何的商業活動;大明門至承天門之間是行政中心,分不著大量的衙署;而從正陽門到大明門之間的朝前市則是當時北京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在《皇都積勝圖卷》中的朝前市,顧客熙熙攘攘,商品種類十分豐富,既有服裝鞋帽、日常用品,也有古玩字畫、珠寶首飾等;何種商品和攤位一個接著一個,期間還有彈琵琶的、唱小曲的,周圍聚集著不少聽眾,好一番熱鬧的景象。當時有人作詩這樣形容朝前市:“五色迷離眼欲盲,萬方貨物列縱橫,舉首天外分晴晦,路窄行人接踵行”。《皇都積勝圖卷》中最精彩的部分,相當於今天所說的中軸線,就是這個正陽門往南這塊,街兩邊開設著很多的店鋪。畫中情景與《順天府志》、《明會典》的記載非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