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皇太極腰刀皇太極腰刀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御用之物,是清初以武力開國的物化象徵。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大金國的第二代汗王,也是清朝的締造者和創始人。他自幼跟隨父汗起兵,東征西討,屢立戰功。皇太極隨身佩帶的御用寶刀,陪伴他從少年榮升為貝勒,直至繼承父親汗位,並坐上開國皇帝的寶座。
形制
刀鞘
皇太極腰刀刀鞘為木製外包鯊魚皮,總體呈長方形,刀鞘尾端隨刀鋒略呈弧形。刀鞘外部包裹黑色鯊魚皮,其上另有4道銅質橫箍,並飾以鎏金鏤空花卉紋。
清乾隆年間,宮廷中為太宗御用腰刀製作了鹿皮條,其上用滿、漢文字書寫太宗廟號與收貯地點。
21世紀初,腰刀刀鞘的銅活均有一些磨損,外側表面的鎏金有所脫落,露出內部銀灰色的合金材質。刀鞘表面的黑色鯊魚皮基本呈平板狀,也是長期使用磨損所致。
刀身
此刀全長約為1米,為精鋼打造,已經開刃,且刃部十分尖利,所以我們今天用手指輕撫刀刃之時,依然會感到它的銳利。刀身是傳統的單刀造型,總體呈細長的柳葉形狀,前部略微加寬,並向上呈現微弧形狀。刀背逐漸加厚,以增加戰鬥時的砍殺力度。刀身雙面皆制有兩道長條形凹槽,塗以朱紅色顏料,應為搏殺時的致命血刃。
該刀的刀柄由銅鎏金、木材、線繩、鯊魚皮等複合製成。刀柄外側以實木雕刻成方棱形狀,其上用幾股絨繩編結纏繞,以增加手柄的握力。
歷史
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崩逝於盛京(瀋陽)清寧宮,伴隨他南征北戰的這把寶刀從此與主人隔世分離。它與努爾哈赤寶劍等作為祭品,此後一直被存放在今天位於北市場的皇寺廟中。從那時算起,距今已有370年了。
到了清乾隆年間,距離清朝開國已100多年,鑒於清初創業時的一些御用器物已經有所損壞,或是失傳,乾隆帝特命人對先帝御用器物加以修復,並為各件物品製作了特殊的皮條或黃簽,在其上書寫列帝廟號尊謚,以此確保宮中舊藏不致失傳。就在這時,皇太極御用腰刀被製作了特別的鹿皮條。該皮條約一尺余長,上面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太宗文皇帝御用腰刀一把,原在盛京尊藏。”
新中國成立後,皇太極御用腰刀由皇寺移入瀋陽故宮收藏,成為其所藏清初時期的珍貴文物。1993年,清太宗皇太極御用腰刀因其具有的特殊歷史價值,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成為21世紀初所知的極少幾件清初帝王實用兵器之一。
展出
皇太極腰刀2015年4月底,皇太極御用腰刀等122件清前文物首次進京,在頤和園德和園與市民見面。這批進京展出的文物中,僅國家一級文物就有13件,且全部出自遼陽博物館、新賓清永陵文物管理所和瀋陽故宮。這也是遼寧省內清前文物珍品前所未有地首次大規模薈萃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