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皂莢樹](/img/4/16f/nBnauM3X0QDMzATN0UzN1YDM0QTMwcTOykzMzQTNwAzMxAzL1c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生長習性
性喜光而稍耐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及深厚肥沃適當的濕潤土壤,但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石灰質及鹽鹼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長。皂莢的生長速度慢但壽命很長,可達六七百年,屬於深根性樹種。需要6~8年的營養生長才能開花結果。但是其結實期可長達數百年。分布情況
原產中國長江流域,分布極廣,自中國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多生於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區。但在溫暖地區可分布在海拔1600米處。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10月採下果實,取出種子,隨即播種;若春播,需將種子在水裡泡脹後,再行播種。育苗時,開1.3m寬的高畦,撒施一層腐熟堆肥作為基肥,然後按行距33cm,開深約6~10cm的橫溝,把種子每隔4~6cm播粒,播後施人畜糞水,並蓋草木灰,最後蓋土與畦面齊平。如遇天旱,要經常澆水。苗出齊後,要淺薅,並施人畜糞水,以後再中除、追肥1~2次。第2年再行1~2次中除、追肥等管理,到秋後即可移栽。移栽可按株距7~10m開穴,栽前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每穴栽苗1株,蓋土壓實,最後再覆鬆土,使稍高於地面,澆水定根。
栽植技術
種子繁殖
![皂莢樹](/img/4/3f3/nBnauM3XygTOzEzM5UzN1YDM0QTMwcTOykzMzQTNwAzMxAzL1c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播種:選擇地勢平坦、灌水方便、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平整土地後施入底肥(二銨)3450kg/hm2。播種以春播為好,一般在5月上旬,播種量195kg/hm2~225kg/hm2.在播種前5天~6天灌足底水,待表面陰乾後即可播種。為便於起苗和管理,可採用60cm大壟播種,順壟向在壟面開8cm~10cm的深溝進行播種;若為提高出苗量,亦可做床播種,苗床寬1.2m,步道寬20cm,每隔15cm橫床開6cm~8cm深的條溝進行播種。播種後及時覆土,覆土厚度3cm~4cm。
造林
:皂莢一般採用植苗造林,可在春季、秋季、冬季或雨季進行栽種,造林時蘸生根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選用2年生~3年生苗,造林前要進行小穴整地,穴規格40cm×50cm×50cm。山區的株行距為2m×3m,植苗1665株/hm2;平原區株行距為3m×4m或4m×5m,植苗630株/hm2~1245株/hm2。栽植後澆水、封土、踩實、覆膜。
管理養護
撫育管理:播種後適時澆水,及時鬆土、除草,並於7月上旬追施1次尿素,施肥量150kg/hm2~225kg/hm2。幼苗高5cm~6cm時間苗,留苗15株/m~20株/m,間苗後應及時澆水、鬆土。苗期管理:皂莢在出苗時有早有晚,出苗時間較長,應注意床面板結影響幼苗出土,要保持床面濕潤,及時輕輕疏鬆床面表土而又不傷幼苗,達到全苗整齊。待苗出齊後,根據苗木生長情況,及時除草鬆土,當苗高10cm左右時,進行間苗、定苗,株距10~15cm,苗高20cm左右或5月底6月初施追肥1次,施速效化肥150kg/hm2,採取開溝施入並覆土。按照旱澇情況及時灌溉與排水,注意防治地下害蟲和各種病害,一年生苗高可達50~100cm。
採種與貯藏
皂莢果實成熟期在10月,果實成熟後長期宿存枝上不自然下落,但易遭蟲蛀,應及時採摘。可手摘或用鉤刀剔取,採集的果實在自然條件下經日曬使種子乾燥脫粒。將篩選後的種子裝入布袋或木桶等容器中,放在低溫、乾燥、通風、陰涼的倉庫內貯藏。為避免蟲蛀,可用石灰粉、木炭屑等拌種,用量約為種子重量的0.1%~0.3%。
病害防治
皂莢豆象:成蟲體長5.5~7.5mm,寬1.5~3.5mm,赤褐色,每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種子內越冬,翌年4月中旬咬破種子鑽出,等皂結莢後,產卵於莢果上,幼蟲孵化後,鑽入種子內危害。防治方法:可用90℃熱水浸泡20~30s,或用藥劑熏蒸,消滅種子內的幼蟲。皂莢食心蟲:幼蟲在果莢內或在枝幹皮縫內結繭越冬,每年發生3代,第1代4月上旬化蛹,5月初成蟲開始羽化。第2代成蟲發生在6月中下旬,第3代在7月中下旬。防治方法:秋後至翌春3月前,處理莢果,防止越冬幼蟲化蛹成蛾,及時處理被害莢果,消滅幼蟲。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皂莢種子含有豐富的半乳甘露聚糖膠和蛋白質成分,半乳甘露聚糖膠因其獨特的流變性,而被用作增稠劑、穩定劑、粘合劑、膠凝劑、浮選劑、絮凝劑、分散劑等,廣泛套用於石油鑽采、食品醫藥、紡織印染、採礦選礦、兵工炸藥、日化陶瓷、建築塗料、木材加工、造紙、農藥等行業。
種子含膠量高達30%~40%,制膠的皂莢下腳料中蛋白質含量高於30%,可用於製作飼料原料或提取綠色蛋白質。皂莢豆含有豐富的粗蛋白、聚糖,含油量超過大豆。木材利用:皂莢樹的木材堅實,耐腐耐磨,黃褐色或雜有紅色條紋,可用於製作工藝品、家具。
藥用價值
![皂莢樹](/img/9/b26/nBnauM3XzADMyIDOwYzN1YDM0QTMwcTOykzMzQTNwAzMxAzL2c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生態價值
皂莢樹為生態經濟型樹種,耐旱節水,根系發達,可用做防護林和水土保持林。皂莢樹耐熱、耐寒抗污染,可用於城鄉景觀林、道路綠化。皂莢樹具有固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等綜合價值,是退耕還林的首選樹種。用皂莢營造草原防護林能有效防止牧畜破壞,是林牧結合的優選樹種。
化學成份
1、莢果含三萜皂式:皂莢甙(gledinin),甙甙元為皂莢甙元(gledigenin),皂莢皂甙(gleditschiasaponin)。尚含蠟酸(cedalcohol),二十九烷(nonacosane),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鞣質(tannin)等。2、莢果含三萜皂甙、鞣質.皂甙有皂莢甙(Gledinin),水解後得甙元(Gledigenin)和皂莢皂甙(Gleditschiasaponin),水解後得甙元(Gleditschiasapogenin)及阿拉伯糖(Arabinose)。此外,尚含蠟醇(Cerylalcohol)、廿九烷(Nonacosa-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