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全長80-120公分。吻部尖而向上突起。體型粗大,頭部呈尖三角 狀。頭背為暗褐色,軀體則以灰白色為底色,且有暗褐色三角形斑紋並列其上。在中國大陸則被稱為“五步蛇”,由其名稱得知毒性極強。
為中、大型毒蛇,最大全長約150公分。體型粗胖,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與頸部明顯區分,吻端向上翹起,是最大的特徵,眼、鼻間有頰窩,尾巴短小,全身鱗片粗糙有稜脊,頭背部黑褐色,身體為淡褐色,背部由頸至尾有黃褐色黑邊之菱形班,黑邊在體兩側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對稱而成沙漏狀,腹部為黃白色。是台灣體型最大、最危險之蛇類之一,可使人在二小時內死亡,致死率占第一位。
生態習性
百步蛇為短胖型的身材,可長到非常胖,身體卻不會太長,身上美麗的花紋是排灣族常用的圖騰。百步蛇喜歡在森林底層的枯葉中捲曲不動,其身體的顏色正好與枯葉相似而成保護色,採取靜候的策略來獵捕老鼠、蜥蜴、鳥類。受到侵擾時立即將頭部昂起呈警戒姿 態,亦有微發出斯斯警戒聲及尾巴搖擺不停,但不隨意攻擊。
百步蛇之名而來,也就是相傳被它咬了之後,走不到百步必定毒性蔓延全身;這么毒的大蟲,卻是排灣族的守護者,這個民族重要的雕刻品,都以百步蛇為圖騰。
雖然有時也會在日間活動,但還是主要在晚上活動。喜歡弱光,為晨昏性蛇類。平時盤曲呈圓形,頭枕於中央,吻尖朝上。晚上遇明火時可能會有撲火行為。
生活習性
生活在海拔100~1.400 m的山區或丘陵地帶。大多棲息在300~800 m的山谷溪澗附近,偶爾也進入山區村宅,出沒於廚房與臥室之中,與森林息息相關。炎熱天氣,尖吻蝮進入山谷溪流邊的岩石,草叢,樹根下的陰涼處渡夏,冬天在向陽山坡的石縫及土洞中越冬。喜食鼠類、鳥類、蛙類、蟾蜍和蜥蜴,尤以捕食鼠類的頻率最高。
起源演化
在第三紀早期的始新世屬乾燥、亞熱帶的我國東南部為尖吻蝮的起源地。古地理的研究表明,從早第三紀到晚第三紀,我國東南、南部、西南部,地勢平坦,起伏不大,為乾燥的亞熱帶氣候,適宜於尖吻蝮的生活,尖吻蝮在始新世起源後,由於受高緯度氣候的限制,它只能在低緯度地區擴散。到漸新世,由於印度板塊與中國大陸的碰撞,引起了青藏高原的隆升,隨後的某一時期,當尖吻蝮擴散至此時,隆升的高原阻止了它進一步向西擴散,形成了尖吻蝮在大陸現今的分布格局.至於該種在台灣的分布可作如下解釋,地質資料顯示,台灣在晚第三紀時才聳立成島嶼,在島嶼與大陸第一次分離時尖吻蝮可能還未進入該島。第四紀,自然界經歷了多次海退和海侵、冰期和間冰期、地殼上升和下降等的交替變化的影響,台灣島嶼與大陸亦出現了數次的分離和聯接,尚未徹底隔離,而尖吻蝮在其中的某一時期進入該島.直到晚更新世(約39000年前),世界上發生了最大的一次海侵———里斯2武木間冰期的海侵———和隨後台灣海峽的斷裂,台灣遂與大陸徹底隔離,但生活於該島上的尖吻蝮亦開始與大陸種類隔離,但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是不可能形成獨立的種的。
分布
在我國分布範圍大致在東經104°以東,北緯25°到31°之間。已知的分布地區有安徽(南部)、重慶、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廣西(北部)、貴州、廣東(北部)及on省。國外只見於越南北部。
所含毒性
百腳蛇其中一個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類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腳下踏出一百步內必然會毒發身亡,以顯示尖吻蝮的咬擊實在奇毒無比;有些地方更稱尖吻蝮為“五步蛇”,進一步誇大其毒素的威力。該蛇種的毒液的單位上的毒性(對小白鼠之LD50值)並不強烈,但並不妨礙該蛇種在事實上具有較大的危險性。根據長年調查資料顯示,由尖吻蝮的咬擊所導致的危險事件甚至死亡事件,至少在中國大陸地區確實是較為常見的(參見趙爾宓、黃美華等主編《中國動物志爬行綱第三卷》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390頁及以下)。這一方面是由於該蛇種個體較大,性格兇猛,毒牙較長,咬傷的情形較為嚴重,一方面也由於該蛇屬於排毒量較大的蛇種。台灣方面就有專門對抗尖吻蝮毒素的有效血清。根據美軍報告指出,尖吻蝮的毒素是以蛋白質構成的溶血毒素,而這種毒素更是強烈出血性的。被尖吻蝮咬過後,受害者會出現傷口疼痛及出血的即時現象,繼而會腫大、起泡、組織壞疽以及潰瘍,隨後更會感到暈眩及心跳加速。
研究價值
中國最大的百腳蛇養殖基地——貴州永昌特種生物園研究基地多位養蛇專家,在經過十年的深入研究和反覆試驗,終於取得了可喜性進展,五步蛇的蛇肉、蛇毒、蛇血、蛇粉、蛇乾、蛇鞭等入藥,對幾十類疾病均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其中五步蛇泡酒,對風濕、類風濕效果相當顯著。
藥用價值
百腳蛇系一種劇毒,被這種蛇咬後不出五步就會昏倒,又稱“五步倒”,其毒性與眼鏡王蛇相當,屬國家二級瀕危保護動物。五步蛇的藥用價值盛傳以久,但將五步蛇作為主藥,專門針對風濕類風濕藥用研究尚未首次。專家認為:五步蛇蛇毒具有祛風除濕、抗凝抗栓、去除纖維蛋白元、降低血液粘度、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脂的作用,蛇毒價值出口價每克達1465美元,五步蛇毒的藥用價值主要套用在風濕疾病的治療和研究課目當中。 蘄蛇雖毒,卻是我國的名貴傳統中藥,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進貢的珍品,也是出口的珍貴藥材。關於它的習性和藥用價值,在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說道:“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巳大風、攣、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宋莊綽《雞肋編》載“白花蛇”條云:“今醫家所用,惟取蘄州蘄陽鎮山中者。去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