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泗家族是20世紀美國西海岸最為成功和顯赫的華裔家族之一。家族的創立者鄺泗,是廣東佛山的一個鄉村少年。1871年,在族人的資助下,十四歲的鄺泗隻身漂洋,到達金山(中國人對美國的舊稱),憑藉自身的機變和膽識,在華工群體中脫穎而出,開創了百年華裔家族企業——鄺泗公司。其間,他結識並迎娶了白人少女萊蒂茜,創立混血家族“泗”姓。經過幾代人披荊斬棘,奮力拚搏,泗家族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贏得了尊崇的社會地位,創造了傳奇的發跡神話,演繹了美國大陸少數族群躋身主流甚至上流社會的華麗夢想。
作者簡介
泗麗莎(Lisa See)一華人後裔,祖籍廣東佛山,出生於巴黎,現居洛衫磯,為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的知名作家。《百年金山》是泗麗莎的第一部作品,1995年發行伊始,即成為全美暢銷書。自《百年金山》後,又出版了包括《龍骨》、《雪花和秘密的扇子》和《花網》(獲愛倫·坡獎提名、等在內的多部作品.均以中國為背景。她的作品是較早反映華人移民在金山生根、發展的歷史的,在美國社會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根據其小說作品衍生的展覽,以及影視片,均受到熱評,近期好萊塢鄧文迪、章子怡等即在籌拍據《雪花和秘密的扇子》改編的同名影片。 作為鄺泗的曾孫女、泗氏家族第四代人,泗麗莎有著濃烈的“中國根”情結。為了撰寫《百年金山》,她奔波於散居在美國各地的鄺姓與泗姓親族之間,聆聽老人們講述百年來塵封的家族往事。書中,她將兩姓家族一代一代艱辛困苦、奇蹟迭現的創業故事,悱惻纏綿、銘感後人的愛情故事,甚至眾多族親間在所難免的恩怨糾葛,一一細數,娓娓道來,令人迴腸盪氣,如醉如痴。此外,書中收錄的近百幅珍貴影像,有力地呈現了金山家族百年來的滄桑記憶。
前言
我的曾祖父鄺泗1871年離開中國時還是一個年輕人,他在金山(中國人對美國的舊稱)事業發達,活到了一百歲。他從大批默默無聞的亞裔移民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個國家最富有、最傑出的華人。他把顧客吸引到自己的亞洲藝術品商店,賣給他們觀看美人魚標本的門票。他喜愛金錢,對價格昂貴的轎車像孩子一樣充滿熱情;他也喜歡女人,我的家族成員都知道他有兩個妻子。鄺泗和我的白人曾祖母萊蒂茜.普魯厄特的婚姻後來創立了泗姓。他的第二位妻子是一個華人流浪者,靠做煙花爆竹為生,嫁給我曾祖父的時候才十六歲,而他當時已經六十四歲了。家族一直沿用鄺姓。鄺泗生養了十二個孩子:五個歐亞混血,七個華裔,最小的一個出生時他已將近九十歲了。本書描寫的是泗氏和鄺氏的家族故事,也是講述他們如何融入美國社會的故事。
小時候,我的許多周末和大部分暑假都是在唐人街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我們穿過一個月亮門,門的兩側由兩尊巨大的石獅子守護著,隨後就進入了我們家族幽暗涼爽的中國古董店鄺萃安公司。這是一個龐大的商業博物館,不要說其他物品,這裡不僅有官窯燒制並用舢板順河運輸的瓷器和從鄉間廟宇掠奪而來的神龕,還有巨大的建築雕刻拆開裝運,然後由鄺泗的兒子們在他諸多庫房中的一個里重新組裝起來。
午飯時,奶奶斯特拉和我總是上街去飯店,飯店肯定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名字,但我們只叫它“小地方”。路上,我們總會跟三星肉店的布萊基聊上幾句,他的櫥窗里掛著一隻只金燦燦的烤乳豬。我們還會走進瑪格麗特的萬國雜貨店,瀏覽過道兩旁貨架上的成話梅、魷魚乾和豆腐乳。在飯店,我們會走進廚房,和大師傅聊上幾句,看著他把我們訂好的午餐裝盒打包。
回到店裡,我會去樓上的作坊,裡面既有巨大的機器,也有嫻靜的中國女子的巨幅畫像。在這裡,我爺爺和我二爺爺本尼淹沒在飛揚的鋸末和鋸齒髮出的嘈雜聲中。本尼每次見到我總是用憤怒的眼睛瞪著我大喊:“我要把你扔進垃圾桶里。”我受到驚嚇,連忙跑下樓去。爺爺和二爺爺做完工後用拉瓦皂清洗自己。
午飯後,我在堆積如山的草垛上玩耍,或是爬進巨大的佛像的臂膀里,或是在龐大的神龕下做一個要塞;此後,如果我厭倦了玩耍,奶奶斯特拉在修復紫檀木屏風的時候會讓我“幫助”她。我清洗毛刷或是調色,有時候她會讓我用指肚把泥子壓進破損的地方。姑奶奶西茜在清掃從青銅室到美工室、畫卷及絲織品室的地板並為之打蠟的時候,我也許會幫助她;我們從大廳的一側忙到另一側,大廳里擺放著雕工精美的家具。
下午晚些時候,我奶奶和姑奶奶西茜會悠閒地坐在商店後面的柳編椅子裡喝濃茶。在這寧靜而溫馨的時光里,她們總是緬懷往事。她們講述關於傳教士、妓女、幫會爭鬥、女子鼓樂隊,還有全部由華人組成的棒球隊等瑣碎但引人入勝的故事。她們講到了這個家族是如何戰勝了種族法和種族歧視。老是恐嚇說要把我扔進垃圾桶的二爺爺本尼,也會附和奶奶的話:“對,戰爭期間,老番(白人)讓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戴上徽章,這樣他們就知道我們不是日本人了。”
奶奶教我如何在淘米的時候把水淘清,然後,不用量杯,在蒸鍋里把水加到第一個指關節。她解釋說,是她的指關節還是我的指關節都沒關係,因為五千年來,一直都是這么做的。最後,她會在上面放幾段臘腸,一種美味的豬肉腸,蒸飯的時候,肉腸也就熟了。同時,我爺爺會切好其他的配料。米飯一蒸上,我就成了爺爺的二廚。他總是說:“你是我最好的二廚。”我們會一起做上一道西紅柿牛肉,雖然過了這么多年我什麼也不記得了,但在他過世幾十年後大家卻還記得。
在家人的婚禮上,我們會坐在桌旁等待新娘過來。我奶奶會讓我代表我們這一桌把“利是”遞給新娘,就是裝在紅包里的“喜錢”,紅包的外面用金字寫著祝福的吉祥話。我奶奶會帶著我穿過幾間巨大的宴會廳,挨桌向我解釋每一個人是誰,和我是什麼關係。“這是你堂兄的大兒子。這是你三表弟。”
1989年,姑奶奶西茜以傳統的中式宴會慶賀八十壽辰。我永遠也忘不了我和我的堂兄妹離開了宴會廳,窺視正在主廳舉行的一場婚禮。這裡,至少有五百名來賓用筷子敲打著他們的碗和杯子,發出驚人的吵鬧聲。“喔,他們肯定是從台灣來的。”我的一個堂弟不屑一顧地說道,“你知道的,F(]Bs(fresh off the boat),剛下船的。”自從鄺泗的第一次航行以及他早期向妓院兜售開襠內褲的職業生涯以來,家族已經成為老牌貴族。我們是ABCs (American-born Chinese):在美國出生的華人,早已不是剛剛下船的人了。
那天晚上,我送給西茜一冊露絲安妮.盧姆.麥卡恩的書,《華裔美國人的畫像》。這本書,儘管描寫了諸多的不幸、隱私和以不正當手段取得的輝煌成就,但同時也表達了強烈的文化和藝術氣質。三天后,我的表姑萊斯莉來了。她想讓我知道,她的母親西茜,當然也是我的姑奶奶,認為該為我們的家族寫本書了,而這本書理應由我來寫;姑奶奶是我曾祖父半華人、半白人家庭中唯一在世的人了。第二個星期,我就帶著錄音機來到了店裡,聽西茜姑奶奶、我奶奶和親戚們講述家族的歷史。第一天我就得知鄺泗並非家族中最早來金山的人。他的父親,我的高祖父,在修建橫貫美洲的鐵路時就是工地上的一位草藥醫生。我還發現鄺泗不是只有兩個妻子,而是四個。這些年來我的親屬們把這些婚姻當作秘密,因為納妾不僅違法,而且還使子女們難堪。
兩個月後,西茜突然去世,但萊斯莉鼓勵我繼續寫這本書。她指出:朋友們和家族中的老人們都已經到了八九十歲的年齡,一旦他們去世,他們所知道的一切也將隨之而去。由於萊斯莉的激勵,我抓緊了時間。我的親屬們都加入進來,其中包括我的父親,其實他是不願意加入的。我相信,這是為了實現我姑奶奶的遺願。
在過去的五年中,我採訪了將近一百人:有富人,也有窮人;有華人,也有白人。一個人不同的名字所產生的問題使我非常為難,米爾頓、明、明阿、阿明都是我大爺爺的名字;鄺泗、萃安、四伯都是我曾祖父的名字。當時,就在這個城市,我盡力辨認那些混淆she和he及him和her的老年人帶有濃重口音的英語。我還和一些記不得自己親生母親的名字的人交談過。有人對我說,“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專心致志地閱讀國家檔案館的檔案,發現移民局從一開始就有我的親屬的記錄,但對他們的所作所為卻從來沒有明確記錄。我從眾多的圖書館、歷史學會和學者們那裡獲得幫助。我不斷地讓親屬們、朋友們還有顧客們,從他們的閣樓里、地下室里以及壁櫥中翻找商品交易會、藝術展和家庭重大活動的照片、檔案和其他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我觀看電影、錄像帶,並查看了剪貼簿、信件、裝訂在一起的紙條和稅收記錄。我對中文的書面語感到困難重重,因為全然不知該使用國語還是廣州話。我是用韋氏讀法還是用拼音?我該如何使之羅馬化?(我最後決定使用以舊式的韋氏發音的廣州話來保持本書的時代感。但是,醫學用語以國語或拼音表達會更為恰當。)
本書所展示的是融合的故事,人和文化全方位的融合。我還沒有提及的是,我奶奶把自己也列入華人的行列,他們在戰時佩帶證章,她會把一縷縷疏鬆的紅髮結成一個髮髻。我奶奶,和我曾祖母一樣,是白人,但她的內心卻是一個華人。她已經融入了另一邊。多年來,她收起了自己帶有鑲邊小圓孔的緊腰服裝,穿著黑褲子和寬鬆的褂子,而且總是配著一件漂亮的中國首飾。她學會了如何煲湯,如何給新娘送“利是”,如何做一個有體統的兒媳婦。我的曾祖母、祖母和母親都是純粹的白人,然而,她們都自願地嫁給了與自己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男人。
我所採訪的許多華人談及白種人的時候都用“老番、番鬼、白人”和“白鬼”這樣的字眼。往往會有人解釋說:“知道嗎,她和你一樣,是白種人。”他們絕對不會知道我聽到這話的時候是多么驚訝。因為多年來在店裡或是參加婚宴的時候,我以為我是華人。這是合情合理的,因為這所有的人都是我的親屬。我從來也沒有在意過我和我奶奶一樣的紅頭髮,而其餘的人都是直溜溜的黑頭髮。但我還有其他的證據可以證明。所有的中國嬰兒出生時,屁股上都有一塊蒙古斑白菜形的暫時胎記。我出生的時候也有那種瘢痕。儘管我在體格和相貌上不像中國人,和我奶奶一樣,我在心裡是中國人。
最後我要說的是:閱讀任何一部關於中國移民或是關於華人經歷的書都是不容易的,因為這些書沒有以類似資料為基礎的其他書籍那么引入注目。他們所有的人對於種族歧視、貧困、婦女的角色、語言、政治、藝術、愛情和美都有自己的觀點。我不知道誰是正確的,誰是錯誤的,或者說誰從歷史學的角度看更精確,而不是政治上更正確。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是講述我們的故事。《百年金山》不是要說明全部真相,而只是一種真相,一種經過我的心智、我的經歷和我的研究過濾了的真相。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第一章 漂泊的年代1866-1871
第二章 排外1872-1893
第三章 愛1894-1897
第二部
第四章 羅省1897-1902
第五章 移民1902-1913
第六章 家庭歲月1914-1918
第七章 故鄉的村莊(一)1919-1920
第三部
第八章 花花公子1920-1924
第九章 綁架1925-1928
第十章 大蕭條1929-1934
第十一章 記憶:泰勒斯的故事
第十二章 龍巖1934-1935
第四部
第十三章 快照1936-1938
第十四章 安娜·梅的墓中囈語
第十五章第二次機遇1939-1941
第十六章 教會家庭的兒媳1942-1945
第五部
第十七章 空心竹子1946-1947
第十八章 大火1947-1950
第十九章 再婚1951-1957
第六部
第二十章 家庭就是一切1957-1995
第二十一章 故鄉的村莊(二)1991年春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