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族

百年家族

《百年家族》是2010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百年家族百年家族

觀滴水而知滄海,觀百年家族而知近現代世界之變遷與發展。通過《影響世界的百年家族》,讀者可以了解到:這監聲名顯赫的家族是如何產生的?他們曾經如何影響著各國乃至世界的進程和命運?他們為什麼會成功,具備怎樣的成功潛質?他們擁有什麼樣的特殊魅力?他們有著怎樣的家族治理經驗和智慧?

他們的眼界、胸襟、成就與傳奇故事,激勵著年輕人積極進取的人生夢想。

這些家族,掌握著一定的社會資源,代表著一定的文明成就。

這些家族,曾經對一個或幾個國家與民族乃至整個世界的命運。

這些家族不僅僅因富而貴,而且重視精神財富的積累,注重對後代傳教,幫能長盛不衰,成就百年的輝煌。

目錄

第一章 曾國藩家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族楷模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倍受爭議的政治人物,他的家族也倍受關注,其主要原因在於曾國藩兄弟及其家族後裔人才輩出,內涵豐富,構成了一種特有的家族文化。像曾國藩家族這樣有用人才之多,分布行業之廣,影響之大,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罕見的現象。

曾國藩:守舊的國家棟樑/001

曾國荃:湘軍悍將與性情儒臣/008

曾紀澤:外交不辱使命伊犁虎口奪食/011

家訓流芳百世後代英才輩出/014

第二章李鴻章家族:前輩權傾朝野後人闖蕩世界

晚清時期,這個家族對中國政壇的影響,與近現代中國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科技各界的聯繫,故家舊族中鮮有能與之比擬者。因為李鴻章,這個家族從大紅而大黑,大起又大落,然而在不同時代,李家人有著不同的生存法則,可謂一代有一代的活法。

李文安:進士及第,躋身京城官列/016

李鴻章:晚清第一大重臣/017

一人得勢,全家沾光/020

盤根錯節的豪門姻親網/022

敗落後的奮鬥和崛起/023

第三章李嘉誠家族:世界華人首富家族的傳奇

李嘉誠作為世界華人首富,一生贏得榮譽無數,已成為世界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崇拜的超級財富偶像。他不僅是財富的代名詞,更是創造財富的代名詞。當今,學習李嘉誠已成為一種誘惑,普通打工者、初創事業者、事業有成者……無人能抵擋住這種誘惑。李嘉誠還將兩個兒子也培養成商界成功人士:長子李澤鉅沉穩而大膽,一直協助李嘉誠打理業務;“小超人”李澤楷激進冒險,也是億萬富翁。連同長孫Michael、李長治,來自潮州的李氏家族又有兩名男丁可在若干年後承繼其商業帝國。

李嘉誠:華人商界的無冕之王/027

李澤鉅的溫順李澤楷的叛逆/034

富三代悄然降臨/037

第四章 羅斯福家族:美國卓越的政治世家

羅斯福家族是一個卓越的美國政治世家,為荷蘭移民的後裔,在美國有超過300年的歷史。該家族產生過關國歷史上兩位很重要的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和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以及一位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現任美國國會的中國委員會總法務長蘇珊·羅斯福也是羅斯福家族的成員。

一分為二二支齊秀/039

美洲雄麋——西奧多·羅斯福/045

新政巨頭——富蘭克林·羅斯福/048

第五章 甘迺迪家族:生於政治,死於政治

在整個20世紀,甘迺迪家族兼具權力和金錢,在美國政壇獨領風騷,出過總統、法務部長、終生參議員、州長……這是一個頑強拼搏的、富於戰鬥精神的、運動型的、挑戰性的、永遠樂觀和充滿自信的家族,一句話,勝利者型的家族。“為了勝利而不顧一切”是這個家族的特點,“為政治而生,為政治而死”是這個家族的寫照。然而甘迺迪家族近半個世紀的種種政治輝煌中,又一直隱隱閃爍著死亡的陰影和命運的劫難,引起媒體對他們的不斷關注和公眾對他們的普遍同情。

移民的美國夢/052

家族的總統夢/053

聲名顯赫卻多災多難/055

一切為了勝利/058

政治王朝的謝幕/059

第六章 布希家族:幾代宦海沉浮,成就父子總統

2005年1月20日,小布希再次踏上國會大廈的紅地毯,宣誓連任美國總統。非同尋常的是,這是布希家族第五次在白宮宣誓——老布希兩次當選副總統,一次當選總統;小布希兩次當選總統。在這五次宣誓的背後,升騰起了一個主宰美國的家族——布希家族。小布希和父親老布希成為繼亞當斯父子之後,美國又一對“父子總統”,能夠連任,更是史無前例。

布希家族的發端興起/064

老布希:從石油大亨到美國總統/065

子承父業連任總統/068

未來:還會總統歸來?/070

第七章 英國溫莎王氏家族:久而彌堅的王權君主家族

從維多利亞女王開始,英國王室的直系血緣關係再沒中斷過。1917年維多利亞女王的嫡孫喬治五世下令王室改姓“溫莎”,自此,英國王室被約定俗成地稱為溫莎王朝。溫莎王朝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兩次皆成功令英國成為戰勝國,這使英國人樂意看到這個睿智、堅定、能拯救英國的王室家族。英國溫莎王室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有名、最富有和最傳統的皇室家族,除羅馬教皇外,溫莎家族位於人類社會最古老的君主制統治的權力之巔。

維多利亞女王:一個時代的象徵/075

愛德華七世:光輝歲月/079

喬治五世:王室家族改姓“溫莎”/080

愛德華八世:江山?美人?篡位?/082

喬治六世:勇者無敵/083

伊莉莎白二世:公主下樹成女王/084

溫莎家族的生命力/085

第八章 尼赫魯——甘地家族:整個一部印度的現代史與之血肉相連

第九章 羅期柴爾德家族:全球最富有最神秘的私人金融帝國

第十章 洛克菲勒家族:慈善的石油惡魔

第十一章 摩根家族:全世界的債主

第十二章 杜邦隸族:從軍火商到世界化工帝國

第十三章居里家族:四代人的獻身奇蹟開創了一個科學王朝

第十四章赫胥黎家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典範

第十五章 迪斯尼家族:娛樂帝國的王族

前言

世界近現代史幾百年間,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一批成熟、龐大且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家族帝國”也隨之產生。

本書重點介紹了近現代社會幾個世紀以來15個影響世界的百年大家族。這些家族都具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家族事業都特別大,其有形無形的財富、地位、聲望、志趣與智慧,大部分都對世界、對他們所處的時代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第二,家族事業長盛不衰,傳承百年乃至數百年,並且對於如何把家族事業做大做強,如何對後代言傳身教以保持家族事業的長盛不衰,他們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寶貴的智慧。

這些家族或是位尊權重的政治家族。他們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組成一個個強大的政治集團或親屬政治勢力集結體,不僅關係到一個個國家、民族的命運,有些甚至影響著整個世界政治的變化;他們又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時代性,如曾國藩家族、李鴻章家族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產物,溫莎家族是英國殖民時代的產物,甘迺迪家族是美國擴張主義時代的產物;他們都對各自的時代產生重大影響,又因各自時代的終結而陷入困境,如殖民時代一結束,英國國內就對溫莎王室家族的命運產生了極大的爭議。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曾國藩家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族楷模

曾國藩:守舊的國家棟樑

書生領山民 對戰太平軍

鹹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回鄉守孝。不久太平天國起義就席捲了半箇中國。腐朽的八旗、綠營根本不是太平天國的對手,於是清政府試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太平軍,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這為曾國藩湘軍的出現提供了機會。1853年,曾國藩在家鄉湖南一帶正式建立地方團練,稱為“湘軍”。

湘軍是一支體制之外的全新軍隊。曾國藩採用了明朝戚繼光發明的兵制,首先用師生、親友等關係網路骨幹成為湘軍幕府,再由骨幹分子自己去招募兵丁,按照募兵的數量授予相應的官職,如此一級級推廣,兵將相識,人人爭先,最後聚攏在曾國藩周圍。這種招募軍隊的方法也被後來的軍閥仿效。湘軍拒絕市井油滑,招募的都是“樸實山農”,個個兇悍善戰;湘軍將領大半都是書生出身,人稱湘軍是“書生領山民”,即由“忠義血性”不染奢靡世風的讀書人帶領一帶農民為主的士兵組成。

曾國藩在全軍推行程朱理學,號召大家克己復禮、安定天下。10多年軍營生涯,曾國藩一直沒有放下經史子集。他對最早的湘軍將士說:“大刀長矛,好比四書五經。”清末學者王闓運在《湘軍志》中記述過“諸生討訓山農”的景象。在著名的《討粵匪檄》中,曾國藩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出太平軍燒毀孔廟、焚燒四書五經,是對幾千年中國禮義人倫的反動,動員廣大的知識分子與太平軍鬥爭。梁啓超認為,洪秀全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完全背離中國文化,不得人心。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楊國強說:“在太平軍的主張之下,不僅儒學存活不了,佛學、道教也存活不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被踏為平地,教中國人怎么活?”楊國強還認為,如果說聚集在洪秀全理想下的農民顯示出小農精神世界的一半,那么曾國藩與諸儒生用衛道意識喚醒的,是小農精神世界的另一半。這場戰爭,是農民與農民的交戰。

湘軍發展前期並不順利,出征之初就被太平軍殺的大敗,弄得曾國藩要跳水自盡,被幕僚李元度安置在他身邊的章壽麟救起。史料載:曾帥當時披頭散髮,滿臉泥沙。左宗棠因此專程到長沙,痛斥他的“虛榮心”。後來曾國藩以“屢敗屢戰”自嘲。戰局的困頓讓曾國藩情緒低落,心生退意。1857年,曾國藩以回家為父親守孝為名,棄軍而去。第二年,湘軍攻占九江,曾國藩決心重新出山。

除了戰事不利,政治上的限制更讓他灰心喪氣。滿族權貴需要漢族官僚組織團練維持統治,但不想這些漢人成為手握重兵的藩鎮和權臣,所以朝廷長期不給湘軍體制內的身份,也不授予曾國藩正式官職,一直到1860年5月,他才被授職兩江總督統帥湘軍。曾國藩非官非民地征戰了8年。朝廷的疑忌使得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鹹豐年問,朝廷兩天內下發兩道詔書,一道是任命,一道是取消任命。曾國藩曾對同鄉知交劉蓉說過:“我浴血奮戰,受此猜忌,令人心寒;若被謀害,墓志銘里一定要替我鳴冤,否則死不瞑目。”

沒有地方官職就沒有地盤,曾國藩長期沒有實權,籌不到軍餉,湘軍客軍孤懸,甚至被一些地方懷疑是偽軍。曾國藩只能撐著,屢敗屢戰,二度自殺。最終曾國藩還是頑強堅韌地堅持下來了。1864年7月天京淪陷,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了,曾國藩將清廷從危如累卵的局面拯救過來。從起兵到勝利,曾國藩度過了艱苦卓絕的13年。

朝廷兌現了封王酬謝的承諾。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曾國荃被封為一等伯,但同時要追查天京寶藏下落。傳說太平天國的“聖庫”在天京,有寶藏無數。但最先攻入天京的曾國荃卻說沒有發現寶藏,天下沸議紛紛。在和太平軍對戰中,曾國藩等人常用劫掠財物、封官賞爵的辦法來鼓舞士氣,湘軍確實有以搶劫所得作為銀餉的習慣。曾國藩不得不百忙之中清查寶藏之事。最後,曾國藩僅向朝廷上繳了“玉璽”兩方和金印一枚。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越來越多覺得天京寶藏是子虛烏有。當天京攻破之日,曾國荃連夜上奏報捷,而朝廷卻斥責曾國荃不應該在城破當夜返回雨花台大營,造成上千太平軍突圍而出。朝廷顯然在吹毛求疵!湘軍勢力正如日中天,朝廷實際上是藉此“敲打”曾國藩而已。而曾國藩天性根本不是亂臣賊子,他是儒家傳統教育的結晶,對朝廷一直忠心耿耿。倒是湘軍將領確有幾次鼓動過曾國藩稱帝,叫喊“東南半壁無主,曾公豈有意乎”,但都被他回絕了。

其弟曾國荃率部攻下天京1個月後,曾國藩便主動奏請裁撤湘軍。一年後,他能調遣的兵力只有6000人了。遠在紫禁城的慈禧也終於鬆了一口氣。鎮壓捻軍時,暮氣已深的湘軍已不復當年之勇,戰敗而歸,李鴻章淮軍接了燙手山芋,而曾國藩則主動請奏朝廷查辦自己辦捻不善之罪。至此朝廷才徹底信任了曾國藩,認為他和湘軍已不足為患。除了政治上的低調,曾國藩生活上依然保持簡樸、謙遜的作風。慈禧開始頻繁召見,在國宴上曾國藩排在漢臣之首,真正實現了“位極人臣”。同治七年七月(1868年9月),曾國藩調任盲隸總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