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百年古鎮大二號》是河北省沽源縣大二號回族鄉政府的一項文化工程,具體由賈富海領導當地文化人士主編,是反映當地歷史文化特色的一部圖書。正文分七部分敘述了大二號當地的歷史沿革、商業、宗教、民俗文化、歷史人物等內容,全書共40萬餘字。本書意在闡述當地的歷史、文化等內容。
圖書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于海清
導語/白銳華
厚重的一頁/武雅軍
緒論/賈富海
第一輯 大二號的述說
大二號的歷史進程/黃生
大二號回族鄉簡介/趙彥
故鄉/白銳華
大二號的自然景觀及其自然資源/任作貴
“德茂昌”在歷史塵封歲月里的吶喊——法建昌寫給賈富海的一封信/法建昌
新中國成立前後大二號的教育概況/徐國風
新中國成立後發生在大二號的幾次邊界糾紛/溫秀榮 趙德
大二號曾經的輝煌毀於兵燹匪患/樊桂雲
大二號的民間傳說/溫秀榮
第二輯 大二號的炊煙
古鎮的滄桑歲月/田麗
炊煙升起/張沫末
古鎮飛來的春燕與南歸的雁隊/徐靜嬡
大二號的莊稼人/王雄翔 趙偉
老樹記憶/張沫末
土地放墾與大二號農耕文化的形成/任作貴
忘不了那幾間老土屋/任作貴
抹不掉的記憶——記大躍進時期的大二號/張艷東
大二號大集體時期的勞動生產/溫秀榮
隊房子裡的熱鬧/溫秀榮
悠悠歲月情——大二號下鄉知青記事/張沫末
人與情的畫面/田秀梅
一段難忘的工作經歷/趙樹軍
發展中的大二號/郝樹林
大二號印象/王朝旭
新中國成立後大二號的政區變革及組織關係略述/馬艷民
第三輯 大二號的商業
大二號的商貿/任作貴
我家的老字號一德茂昌/法建昌
大二號的手工藝及手工藝人/李富榮
大二號的作坊/李富榮 王鋒 靳芬 賈文國
小鐵錘敲過滄桑歲月 鐵匠爐鑄就心頭念想——大二號鐵匠鋪發展、繁榮與衰落的歷史回聲/樊桂雲
大二號的藥房/徐國風
大二號的糕點/郝艷芳
大二號的月餅/郝艷芳
大二號的鄉鎮企業/鄭恆萍王慶剛
改革開放後再度興起的大二號商業/鄭恆萍
第四輯 大二號的宗教文化
大二號的宗教文化綜述/李富榮
大二號的移民、寺廟和民間信仰/王鋒
大二號的“老爺廟”和“娘娘廟”/李富榮
大二號鄉回族的禁忌習俗/馬艷民
大二號的青苗廟會/李富榮
大二號回族的傳統節日/白富明
大二號的清真寺/李富榮
伊斯蘭教是大二號宗教文化的主流/李富榮
第五輯 大二號的民俗文化
大二號民俗文化的發展與變遷/王旭東
大二號的婚俗綜述/鄭恆萍
大二號回族的民俗文化/鄭恆萍
是哀思的烙印還是文化的符號——淺述大二號漢族的喪葬習俗/黃生
大二號戲曲文化淺談與印象/徐國風
大二號的旺火/王慧
大二號的元宵節/馬艷民
大二號村子裡那眼“徐家井”/鄭恆萍
車輪滾滾——大二號交通工具的發展/樊桂雲
大二號碾磨房裡飄出的樂章/鄭恆萍
油燈情思/黃生
古鎮秋思萬里長/賈樹敏
第六輯 大二號的人物
血染頭道河的革命英烈王雙太/王東
記大二號最早的地下黨員馬龍河老人/修翠雲
古鎮風雲人物——記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原區黨委副書記栗壽山/修翠雲
劉阿訇智救馬龍河/修翠雲
革命家庭——記楊桂蘭和馬恩芳夫婦/修翠雲
董俊城老人的英雄事跡/修翠雲
戴連旺和他的長壽之家/修翠雲
知青中的生命使者——記大二號知青馬淑義大夫/張沫末
沽源書法名人——王秉文/徐國風王利洲
大二號走出的科學工作者——記留美物理學者齊向紅/高瑞卿
大二號的商業精英——馬獻武/修翠雲
土匪楊錫壺/修翠雲
第七輯 大二號的歌
那沉寂了的歌/郭郛
我也是一滴水——感悟在《百年古鎮大二號》的文化工程里/田麗
情在故鄉山水間/任作貴
九神廟碑隨想/樊桂雲
大二號組詩/張沫末
詩詞三首/修翠雲
鷓鴣天二首/李富榮
逃離的地方,是家鄉/王志宏
你說,你是大二號人/溫秀榮
一次回族主麻日的洗禮/鄭恆萍
崢嶸歲月出彩虹/關繼花
石門子情韻/張沫末
數來寶——風雨大二號/黃生
石門水庫看天鵝/李敏
李書樂在多倫一區大二號工作的回憶/姚俊峰 任守義整理
馬川鼎的回憶/姚俊峰 卓孔銘整理
塞外名鎮大二號/卓孔銘
後記/賈富海
文摘
多少年來,在民間也一直流傳著“玄鳥生商”或“燕而生商”的說法。我們不管這些說法是否真實可信,燕子是益鳥這是無疑的。燕子不吃糧食,專吃害蟲,一隻燕子可吃上萬隻害蟲,在歷史上就有過燕子幫助人們戰勝蟲害的記載。所以在農村也就有了對燕子的崇拜。燕子多以村莊聚集,在戶家築巢而居。
大二號這片美麗的土地,草肥水美。兩條小河由村西向東緩緩流過,一路柔情放歌。一到春天,萬物甦醒,碧草連天,環境非常怡人。聽老人們說,大二號在在清代初期就有了人煙。作為候鳥的燕子也隨著人們來到這裡。有的在商鋪的屋檐下銜泥築巢,有的在農戶土屋裡的房樑上銜泥壘窩,就連後來建的廟宇里也住上了燕子。晨鐘未鳴燕子出巢啄蟲,暮鼓一響燕子歸巢休息。
到底誰家先住了燕子,沒有人能說清楚,但是誰家住的燕子最多,老人們回憶著,盤算著,數念著,最後老人們的結論是誰家人品好,誰家的買賣大誰家住的燕子就最多。原因是這些人家房子多,家業大,也知道愛護燕子。燕子的靈性極高,誰家善待它們,就常駐誰家。所以在大二號村把愛護燕子作為產業興旺,家庭和睦的標準。要是誰家毀了燕子的巢穴,產業就會敗落,誰家孩子掏了燕卵或者抓住燕子玩耍,就會患眼疾。從此燕子和大二號人們的生活世代相容在一起。
早春的清晨恬靜、溫馨,麥苗剛剛泛綠,樹木剛剛冒芽,農家的房屋上縷縷炊煙裊裊升起,仿佛是一團披著薄薄輕紗的夢。甦醒的燕子輕盈地飛出窩巢,嘰嘰喳喳的叫聲劃破山野的寂靜,相伴著勤勞的莊稼人到田野里捉蟲,捍衛著農田裡的莊稼,迎接著秋天的豐收。春天是農家最繁忙的時節,耕種的人們天不亮就下地了,耕田、播種、除草,沒日沒夜地辛勤勞作著。但不管怎么忙碌,農戶家的大門雖然緊鎖著,而堂屋的門或窗戶卻是敞開著。那時農戶的堂屋沒有頂棚,乖巧的燕子就在他們家堂屋的橫樑上築巢建窩。主人怕妨礙燕子出出進進,下地勞動時乾脆把堂屋的門或窗敞開。誰家住著燕子,誰家就住著福氣和吉祥,就守候著豐收和喜慶的歡樂。燕子也體諒著房主東家,從不給農家添麻煩,連窩裡的垃圾也一點點地叼到野外。商鋪家主人怕有燕子的糞便掉在門口,客戶來了不好看,在門頭處釘一塊木板,供燕子停歇和方便。燕子也懂事,從不往門口的地上滴糞便。主人在家時,燕子躲在燕窩裡呢喃細語溫文爾雅,天要下雨,燕子們總是喳喳叫著,在你面前反覆低飛,仿佛是給東家預報天氣。即使下雨天羽毛被淋濕了,總是在進屋之前先抖抖翅膀,把雨水抖落,免得進屋後弄得屋裡有雨水。
青蔥的夏季更是燕子們歡樂的天堂,太陽剛露出半個臉,燕子們便飛出了巢穴,一會兒工夫,綠叢中,屋頂上,到處都是燕子飛翔的身影。時而在空中箭一般上下翻飛,衝散縷縷炊煙;時而低首俯衝在水泡子裡仰俯幾次,喝幾口甘甜的清水,之後一個滑行,在水面上來個蜻蜓點水,水泡子便有了一圈圈漣漪;時而在墨綠的莊稼地里捉捉飛蟲;時而棲落屋頂門前四處張望。就這樣燕子與大二號的勤勞的人們和諧共處,構建了原始生態中的自然與平衡。
大二號的秋天來了,原野一片金黃。這時節燕子們也忙碌起來,燕子夫妻帶著兒女在田野里快樂地啄食草籽和地里遺落下的糧食,為的是養到膘肥體壯,孩子們有了獨自飛行的本領,做好秋季遠行的準備。
一場秋雨一場寒,大二號村的秋天就要過去了,農曆霜降前後燕子也要走了。它們不願驚動鄰居,也不願鄰居因它們離去而傷心,總是在夜深人靜明月當空的夜晚遷徙,走得無聲無息,不留任何聲響和隻言片語,甚至連一支輕柔的羽毛也不留下,只把一種相約的期待留下,一種美好的記憶留下。
燕子戀人也戀家。無論東家貧富,不管房子高矮,只要選中誰家,就在誰家築了巢,明年春天必定不遠千里萬里,不顧風雨飄搖歷經磨難,繼續回到老房東家,那屋樑上的燕巢也必定完整如初。農戶雖然每年都有新燕子來,可主人與新燕子的父母卻是老相識、老鄰居。燕子與農家相敬如賓,相處和睦,共同度過從春到秋這段美好的時光
大雁南飛列隊橫天是大二號的又一個生態景觀。大二號的幾位老人們回憶,每到秋收將近的時候,一隊隊大雁開始南歸。村子後面的幾個水泡子是南歸雁隊的棲息地,不知道它們是從哪裡來,憩息後又不知道它們又到哪裡去,只知道它們飛在天上,不斷地變幻著隊形。
大雁是有名的候鳥,它們的老家在北方,因為北方的夏季日照時間長,食物豐富,敵害不多,非常適合哺育幼雛,所以,它們總是在春季回故鄉繁殖後代。到了冬季北方冰天雪地,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在深秋時節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向南方飛去。
P107-108
後記
當我為《百年古鎮大二號》這部書稿畫上最後一個句號的時候,我的內心並沒有平靜下來,總是七上八下的,總有一種焦慮,總覺得在哪個地方,哪個版塊還有差錯,哪一件事情,哪個句子還欠認真的核查和校對,哪個錯字忘記了改正,這等等的一切都在糾結著我。這畢竟是大二號鄉黨委、政府的重託,是三千多大二號人民的期待,是那些一直熱衷於家鄉文化建設的作家、學者、詩人、老師、記者還有一些老領導對這部書稿付出的艱辛和心血,是全縣一項意義及其深遠的文化工程。我真的擔心因我一念之差,一筆之誤,一時之懶惰,愧對了大二號鄉領導對我的重託和信任;愧對了所有撰稿人、資料提供者對我的支持和尊重。此時此刻,我沒有絲毫成就後的欣慰和激動,想得最多的是大二號鄉黨委、政府對這部書稿的重視和對我們工作的支持,還有各位編輯、撰稿人對沽源這片沃土的熱情和辛勤勞動。
2013年8月,于海清鄉長和趙彥副鄉長找到我,要我幫助他們編寫一本大二號回族鄉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書籍。他們的態度非常的誠懇,因為這是一件有利於促進沽源文化事業發展的好事,我很感動。此時正好剛剛由任作貴老師和張沫末老師組建了沽源文藝QQ群,群里都是文化修養很高的沽源文人,這是做好這項工作的基本保證。隨後我在QQ群發出帖子,立即得到了大家的積極回響,我很興奮。
我們就此成立了沽源文化學社,並由文化學社立刻組建了一支專門編纂《百年古鎮大二號》的文化團隊。有我任主編,帶隊開始做前期的調查工作。我最先找到了徐國風老師,又有徐國風老師推薦88歲高齡的郭子洲主任(退休前為人大主任)做我們團隊的顧問。徐國風老師和郭子洲主任是大二號的活標本,也是熱衷於沽源文化建設的熱心人,他們的參與對我們工作的順利開展十分有利,我充滿了信心。
根據我們調查了解的情況,我帶著沽源文化團隊到大二號鄉,聽取和徵求鄉里對這部書稿撰寫的意見。依據鄉政府的意見,我做了較為詳細的編纂方案。
2013年8月30日,大二號鄉政府召集全鄉幹部,並聘請原在大二號回族鄉任過主要領導職務的老同志,在民政局會議室召開會議,討論我的編纂方案。並在會上成立了《百年古鎮大二號》編撰委員會,由鄉政府為主編、執行主編、副主編、責任編輯、特約顧問頒發了聘請書。當我們接到聘請書後,除了有榮譽感之外,感受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責任。
通過會議形式,大二號鄉政府把這項工作確定為一項文化工程,作為全鄉的重點工作,鄉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分別擔任各編輯組組長,加強了對這些工作的領導,對我們調查、採訪、收集資料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支持和服務。《百年古鎮大二號》的順利脫稿與他們的領導和幫助是分不開的,鄉黨委和政府所有的幹部都為這項文化工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從2013年9月5日開始收集資料到2014年4月30日全部脫稿,我們用了240多天,完成了36萬餘字的書稿編寫任務。期間我們分別到多倫、寶昌、豐寧、張家-口等地走訪知情人,查閱文獻資料,無數次的深入大二號村入戶調查走訪,我的隊員們非常辛苦。
我們這是一支自由組合的文化團隊,沒有任何的利益關係,都是憑著對沽源文化事業的熱愛,走到一起來的。隨著這項文化工程的開展,有四十多人不斷地走進我們的文化團隊,自願參加編寫工作。有一直在農村種田的農民,也有在外事業有成的思鄉遊子,有教授,有作家,有記者,有詩人,有學者,也有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崗位,也有自己繁忙的工作,都是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調查、走訪,經常加班夜戰,最終完成撰寫任務的。整整240多天,那些責任編輯沒有休息過一個星期天,在這240多天裡,星期天、節假日,都成了他們的一種奢望。他們沒有索取過什麼,祈求過什麼,只是想為沽源文化事業的發展做點什麼,他們的情懷是質樸的,對沽源這片沃土的感情是濃烈的,他們的精神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也是值得學習的。
在這8個月的時間裡,我們相互學習,相互探討。我們一起走過鄉間的小路,坐過農家的炕頭,喝過涼水,吃過泡麵。期間我們有過爭執,有過抱怨,由於我性格孤僻耿直,不善於和悅待人,因工作中的某一件小事,或文字中一些無關緊要的處理問題,出言不遜,批評過他們,甚至在語言上傷害過他們,而他們都給了我諒解和寬容,我從心裡覺得對不起他們。然而,當手裡捧起這部厚厚的書稿,用心體會我們艱辛付出換來勞動成果的時候,以往的誤會、抱怨、爭執都成了永久的友情和無眠思念,不管我們近在咫尺或天各一方都成為了最貼心的同事和戰友。此刻拙筆修辭難表心情,回想往昔依舊令我老淚縱橫。
這部書稿既非是志,也並非是史,是以一種最新的劇作編纂形式設計的。這也是一種嘗試,目的是為了讓沽源有才有志的作家們,在將來編寫、創作、改編為小說或電視劇本時提供一個參考性的素材資料。書稿共分七輯,每輯都以歷史事實為基礎,以綜述事件原委為提升,以模擬過程為體會,以還原百年古鎮歷史原貌為最終目的。
這部書稿擬定稿件共156篇,收錄稿件105篇,采編90篇,字數三十六萬餘。因資料來源各異,對事件的記述上存有一些差異,內容表述上也多有重複、錯誤與紕漏在所難免。但這畢竟是大家的一份心血,待有識之士及後人給予批評糾正。幫助我們的人很多,恕不一一提名,在此一併謝過。
《百年古鎮大二號》這項文化工程的編撰工作就此畫上句號,但我們沽源文化學社肩負的歷史使命才剛剛開始,我們要做無數個像這樣的文化工程,我們不求什麼,只因我們深沉的熱愛著沽源這片土地,愛著我們的家鄉,愛著我們的祖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們將以飽滿的熱情擁抱這片多情的草原,用心耕耘沽源多元文化的沃土。
賈富海
2014年6月7日
序言
我們編寫《百年古鎮大二號》這本書的目的,準確地說,不能說成是寫史,也還談不到修志。但這本書較詳盡地記載了大二號這個百年古鎮的歷史滄桑,一個世紀乃至從古至今的來龍去脈。這本書從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對大二號這個古村鎮百年漫長時段的歷史、社會做了真實反映。它兼具史地,注重人文,強調紀實,可以稱得上是百年古鎮大二號的一本百科全書。
《百年古鎮大二號》這本書,四十餘名作者用記述、散文、詩歌、小傳、專訪多種文體,生動鮮活,簡練明快的文筆,從天文地理、建制沿革、物產經貿到鄉里風俗、文藝古蹟……寫出了大二號古村落的過去、現在,用簡潔活潑、樸實流暢的文字,以求實為基點,站在還原歷史原貌的立場上寫出百年古鎮大二號過去的繁華歲月,寫出這裡各族人民昔日的苦難和他們不屈不撓拼搏創業的精神。尤其對回族人民的生活、習俗的記述,突顯了“大二號回族”的地方特色,既形象化,也富有感染力,不僅激發了讀者憎愛、悲喜的感情,也激發了後人追思美好過去,立志創造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書中配有資料圖片,圖文並茂,更顯史料翔實,使讀者如入其境,似見其人,感情上發生共鳴,從而更激勵人、教育人,達到服務現實之目的。
在我縣政協的指導下,在民政局的協助下,我們編寫《百年古鎮大二號》這本書,從大二號古村落的實際出發,就其自然現象、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商貿流通、風俗古蹟、人物傳說等豐富的歷史資料中,擇善選優,寫出了愛黨愛國愛故土的內容,積累了有益的資料,總結了歷史經驗教訓,傳承前後,教育啟迪後人,起到了為大二號全鄉乃至沽源全縣經濟發展建設服務,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實現百年復興的偉大中國夢服務的作用。知史而明志,放眼未來,大二號回族鄉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生態環境及區域位置,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二號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201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