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鎖

百家鎖

明清時期,銀制“百家鎖”作為一種飾物在民間極為流行,其主要功能是消災、辟邪,保佑孩子長命百歲,時人又稱其為“長命鎖”。百家鎖是小孩的家人挨戶乞討,每戶要得一文錢,然後把這些錢另鑄成一把鎖掛在小孩脖子上,為了是用百家福壽鎖栓他的生命。

簡介

百家鎖,和百家衣性質相仿,都是我國古代社會家庭為了祈求幼兒健康安全成長而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保育方法”,相當於一種護身符,寄託了父母對子女的無限希望。
百家鎖

製作方法

小孩的家人挨戶乞討,每戶要得一文錢,然後把這些錢另鑄成一把鎖掛在小孩脖子上,以求“用百家福壽鎖栓他的生命”。
這種做法在北方很流行,北京稱為“化百家鎖”。
南方有一種異曲同工的做法,把七粒白米和七葉紅茶用紙包好,送給親朋,親朋還贈碎銀,用碎銀鑄成鎖,正面鐫刻“百家寶鎖”,反面鐫刻“生命寶貴”,把鎖系在小孩脖子上。
在黑龍江地區,小孩出生後,產家要向街坊要來七色彩線和七枚大錢,把大錢用七根一股的彩線並排穿成連環形,一端飾以流蘇,掛在嬰兒項上,也叫做“長命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