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勝鎮

百勝鎮

百勝鎮位於北緯29°48'ˊ東經107°23',距涪陵城15公里,東瀕長江,南連江北辦事處,西接叢林鄉,北抵珍溪鎮,幅員面積114平方公里,涪墊路、涪豐路北線橫貫全境。百勝鎮面積70平方公里,1999年撤鄉建鎮,轄一個居委會、16個行政村,職能機構設定齊全。

基本信息

概況

涪陵區轄鎮。位於區境北部,東經107°33'99—107°49'68″、北緯32°17'50〃—33°97'29″之間。東與三峽庫區平水壩相鄰,南接江北街道,西以黃草山脈外山嶺為界與李渡街道、長壽區獅子灘鎮、華中鎮毗鄰,北與珍溪鎮相連。面積146.37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114人(2010年六普)。轄1個社區、19個行政村,5個居民小組、133村民小組。鎮政府駐新百路25號,距涪陵城區15千米。鎮域多石灰岩溶洞,景點有黑龍洞、黑龍潭。

沿革

清代時,境內有白家、隆興、葛亮山、雙河、永安等場市;外河白家場因早年白姓人先在此開飯店,後演變為市場而得名。清末屬百福鄉(駐白家場)、珍溪鎮地。1931年,境內置百勝鎮及雙合(次年改名永義)、永安、雙河3鄉。1942年改百勝鎮為百勝鄉。1953年,由百勝鄉分出隆興、白甲、葛亮3鄉,永安鄉分出雙河鄉,永河鄉分出新橋、彌勒等鄉,至1955年復歸併為百勝、永河兩鄉,雙河鄉析入珍溪等鄉。1958年,鄉改稱公社。1962年由珍溪公社分置雙河公社。1981年,雙河、永安公社分別更名為河場、河岸公社。1984年,公社改稱鄉。

1992年,合併百勝、河場、河岸3鄉設立百勝鎮。1996年,面積110.6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百勝、黃桷堡、齊曲、花池、太平寺、大石、隆興、鹿鳴、白甲、紅花、葛亮、河田、觀音、三丘、鐵產、三台、點頭、龍凼、螺螄、花廟、白雲、八卦、紫竹、雙流、尖峰、新河、廣福、聯埡、彌勒、梨坪30個行政村。鎮域東臨長江,南連江北街道,西接叢林鄉,北抵珍溪鎮。2000年末,面積92.19平方千米,總人口4138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71人,轄30個村,216個村民小組。

2004年末,面積114平方千米,總人口3995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59人,轄百勝1個社區和葛亮、齊曲、太平、大石、隆興、紅花、八卦、紫竹、新河、廣福、梨坪、三台、雙河場、觀音、花廟15個行政村,共有111個農業社。2008年5月16日,撤銷叢林鄉,併入百勝鎮。

【郵編】408006【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2118:~001 121百勝居委會 ~201 220葛亮村 ~202 122齊曲村 ~203 220太平寺村 ~204 220大石村 ~205 220隆興村 ~206 220紅花村 ~207 220八卦村 ~208 220紫竹村 ~209 220新河村 ~210 220廣福村 ~211 220三台村 ~212 220雙河場村 ~213 220觀音村 ~214 220花廟村 ~215 220紫微村 ~216 220中心村 ~217 220回龍村 ~218 220桂花村 ~219 220百興村

【2006年代碼】(500102100百勝鎮:~001百勝居委會 ~201葛亮村 ~202齊曲村 ~203太平村 ~204大石村 ~205隆興村 ~206紅花村 ~207八卦村 ~208紫竹村 ~209新河村 ~210廣福村 ~211梨坪村 ~212三台村 ~213雙河場村 ~214觀音村 ~215花廟村)(500102200叢林鄉:~201紫微村 ~202中心村 ~203回龍村 ~204桂花村 ~205百興村 ~206杉樹灣村)

原【叢林鄉】位於區境北部,長江以北,與墊江、長壽、豐都三縣毗鄰。鄉政府駐中心場,距涪陵城區25千米。涪墊(江)公路縱貫全境。〖沿革〗境內漢代已有開發。清代為中心場。1931年置中心鄉,1935年置中心鎮,1938年與華嚴鎮合併置為華中鎮,1942年改為鄉。1953年分華中鄉置中心鄉,同年更名為叢林鄉,以地處叢林之中而得名。1955年12月,尖山、七里兩鄉併入,屬珍溪區。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撤區並鄉時,杉樹灣鄉併入叢林鄉。1996年,面積86.6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中心、龍洞、天池、水洞、回龍、烏羊、桂花、七里、紫微、荒田、鎮安、鐵爐、白興13個行政村。2000年末,面積77.57平方千米,總人口1386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50人,轄13個村,80個村民小組。2003年10月21日,重慶市政府(渝府[2003]233號)批覆同意將叢林鄉杉樹灣村5組劃歸珍溪鎮管轄;調整後,叢林鄉面積75.813平方千米,總人口13928人。2004年末,面積76.83平方千米,總人口1392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9人,轄紫微、中心、回龍、桂花、百興、杉樹灣6個村、43個村民小組。

鄉鎮概況

人口結構

百勝鎮 百勝鎮

全鎮總人口41368人,其中農業人口33508人,非農業人口7860人,從業人員人數22488人,其中第一產業16937人,第二產業2816人,第三產業2735人,一二三產業從業人口之比為75.3:12.7:12。

旅遊資源

百勝的旅遊資源開發相對滯後,迄今沒有一起景點在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有著悠久的歷史:有域源遼闊、風景優美的百勝水庫,有環境優雅的百勝水庫,有諸葛亮屯兵打仗的葛亮山三國遺址,有閻王京都天子殿(與旅遊潛力巨大的平西壩依水相連),有美麗傳說的仙女橋和仙女池等 。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0464
20896
19568
家庭戶戶數 11606
家庭戶總人口(總) 39818
家庭戶男 20552
家庭戶女 19266
0-14歲(總) 8589
0-14歲男 4437
0-14歲女 4152
15-64歲(總) 28738
15-64歲男 14954
15-64歲女 13784
65歲及以上(總) 3137
65歲及以上男 1505
65歲及以上女 163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9614

下轄村莊

百勝鎮下轄一個居委會和19個村委會百勝居委葛亮村 齊曲村 太平市村 大石村 隆興村 紅花村 雙河場村 花廟村 三台村 觀音村八卦村 紫竹村 新河村 廣福村 中心村 回龍村 桂花村 紫薇村 百興村

其他資源

百勝鎮境內資源十分豐富,耕地面積42881餘 畝;其中田16098畝,土26783畝;園地12043.7畝,其中果園2517畝,桑園9526.7畝;水域6752畝,其中水庫926畝,溪河(包括長江)5826畝,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栽培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等為主,榨菜、蠶桑是百勝的兩大主導產業,動物資源上百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石材開採潛力巨大,有廣闊的森林資源,畜牧業發展前景可觀,全鎮水能資源蘊藏量600千瓦,已開發150千瓦。

發展環境

百勝鎮 百勝鎮

百勝鎮由92年撤區並鄉時的百勝、河岸、河場三鄉合併而成,現下轄19個村1個居委,135個農業社5個居民小組,具備了較好的硬環境:(1)、交通便利:全鎮有國家二級路10公里,縣道路13公里,鄉鎮道路22公里,村村社社通公路,特別是新建的移民場鎮——河岸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涪豐北線橫貫新場鎮,擁有千噸級深水碼頭。(2)、基礎設施雄厚:有線電視網路覆蓋全鎮,寬頻信息網路已通11個村;3個場鎮和15個村實現了農網改造,村村通電話,場鎮功能完善,鎮區面積1平方公里,城鎮人口8000餘人,擁有城鎮街道10條,長5.2分里,公廁7座,路燈41盞,城鎮綠化面積1.2萬平方米,人均占有綠地1.5平方米,排水管道3.6公里,自來水廠6座,日供水1000餘噸,移動、聯通機站4個,天然氣管道橫穿百勝場鎮。人民生活富裕,全鎮95%的農民住進樓房,30%的農民用上自來水,擁有行動電話3000餘部,大小機動車輛500餘輛,人年均純收入實現2213元。百勝政通人和,具有較好的軟環境:百勝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始終堅持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樹立了“人人處處都是發展環境,事事時時關係百勝形象”的發展理念,已形成了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良好格局。

經濟建設

百勝鎮 百勝鎮

百勝鎮把轉移農村勞動力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推進勞務開發,取得了明顯的實效。迄今已轉移農村勞動力7410人,暫農村人口21.2%,勞務收入1852萬元,全鎮農民人均收入529元,同比增長30元。預計全年可轉移農村勞動力7800人,實現勞務收入35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近1000元,同比增長45元。 百勝鎮成立了轉移農村勞動力工作的領導小組,加強對勞務輸出的組織引導,成立了專門的辦公室,由經濟發展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事務,搞好市場的調查摸底,引導農村勞動力底合理轉移,減少外出務工的盲目性。同時,建立健全勞務信息網路,每個村配備了一個勞務信息員,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聯絡,保證暢通信息渠道;此外,適應本地項目建設的需要,搞好技術培訓,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僅新盛絲綢廠通過繭子抽絲培訓就一次性轉移200人;加快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和小集鎮建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更多的就業空間,同時百勝鎮還將此工作納入對各村的目標考核。

經濟總量大幅度增加。2002年全鎮工農業 生產總值實現22342萬元,其中,一產業總值6535萬元,自1997年以來,每年遞增5%;二產業產值達11420萬元,比99年增加80萬元;三產業產值達5387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達2213元,1997年來每年增加100元以上,完成財政收入580萬元,其中本級財政收入280萬元。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百勝鎮榨菜已全面實現栽盡栽滿,面積多達4萬畝以上,青菜頭產量高達10萬噸;現有桑樹1404.5萬株,年發種達25000張,產繭15000擔,產值高達841萬元,現已引進三峽生態庫區課題研究,在葛亮村建立了400畝蠶桑高效生態示範園;完成退耕還林7384.1畝。鄉鎮企業快速發展。到2002年,該鎮已有大小企業24個,企業總產值達10500萬元,實現稅金352萬元,利潤203萬元,創國家級著名商標4個,擁有區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龍頭企業2戶,重慶私營企業50強1戶,出口企業3個,特別是新盛公司在國際國內註冊的商標“茉莉花”、“渝雄”兩個品牌,產品遠銷歐美、日韓、東南亞、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達233萬美元。

農業發展

涪陵區百勝鎮根據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從175到880米,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的特點,圍繞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合理布局,發展特色農產品:蔬菜21000畝、養蠶1.8萬張、中藥材3000畝、優質水果11000噸、加工型蔬菜海椒、缸豆2000畝;繼續打造3000叢林反季節菜蔬菜基地、10000畝無公害南瓜基地、6000畝無公害西瓜生產基地、150萬袋食用菌生產基地、3500畝無公害“水洞口”牌泉水魚基地。調優做強畜牧產業,堅持以良種工程促結構調整,以規模生態發展促產業化經營,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促產品質量安全,力爭出欄生豬7萬頭、家禽30萬隻。大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將百勝鎮現有的榨菜加工企業逐步引導建設成為綜合性的食品加企業,開展蔬菜深加工生產,延伸百勝鎮的蔬菜產業鏈。百勝鎮已有六個企業參與蔬菜生產和精深加工

教育事業

教育方針

百勝鎮國小 百勝鎮國小

涪陵區百勝鎮距涪陵城15公里,東連珍溪鎮,南瀕長江,西接李渡辦事處,北抵長壽區,幅員面積150.76平方公里,涪墊路、涪豐路北線橫貫全境,全鎮總人口49359人。百勝鎮教育管理中心地處百勝鎮興百路28號,自2008年5月,涪陵區行政區劃調整過後,百勝鎮教育管理中心現轄學校11所:百勝鎮中學、百勝鎮中心校、叢林九年制學校、鎮農校、鎮中心幼稚園、河場完校、河岸完校、太平村校、白甲村校、觀音村校、尖山村校,在校學生4896人。其中,農村寄宿制學校4所,區級“文明單位”、“愛國衛生先進單位”5個,區級信息技術示範校、綠色學校1所,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項目模式一、二7所,模式三3所。

百勝鎮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267人,專任教師252人,其中:高級教師3人,取得本科學歷73人,學歷達標100%,涪陵區骨幹教師28人,獲得市、區級表彰20人。一流的師資隊伍,打造出一流的教學質量:近三年,全鎮教學質量連年翻番,其中,國中升入市重高人數從2004年的6人躍升至2008年63人,位居同級同類學校前列;教師論文在國家、市、區級刊物上發表近100篇;學生競賽獲國家級獎50餘人次,市級獎50餘人次,區級獎300多人次。

基礎建設

優美的校園建築、怡人的校園環境、和諧的校園文化,已為百勝鎮少年兒童搭建起學習和生活的多彩舞台。百勝鎮中學和叢林九年制學校校園內全新的教學樓、綜合樓、教師宿舍、學生公寓、學生食堂錯落有致,標準的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100米直跑道、200米環形跑道、如茵的小足球場橫臥其中,現代化的理化生實驗室,遠程教育中控室、計算機網路教室、多功能電教室等功能齊備;7所學校擁有的班班通工程(每班四機兩網:計算機、電視機、語音播放機、DVD、英特網、校園網)讓師生充分領略資訊時代教育脈動,接軌名校風範;嶄新漂亮的教學樓、現代化的設施設備、充滿童趣的大型玩具,讓百勝中心幼稚園成為了孩子們的樂園。花團錦簇、四季常青、百鳥時鳴彰顯百勝鎮校園綠色文化;風華正茂、敬業愛生的辛勤園丁,書生意氣、朝氣蓬勃的莘莘學子演繹百勝鎮校園人文景觀。

教育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通過不懈努力,百勝鎮已連續三年在區教委年度教育目標考核中獲得一等獎;全鎮是重慶市青少年模型俱樂部航模培訓中心;新建的中心幼稚園被評為重慶市三級幼稚園、重慶市合格鄉鎮幼稚園;鎮中心校獲得2008年“綠色學校”稱號;在涪陵區第二屆藝術節中獲一等獎,在第三屆藝術節中獲三等獎,第三屆科技節中獲二等獎。

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百勝鎮的全體教師敢立潮頭唱大歌!新形勢下,我鎮全體教師正籌躇滿志,誓以全新的教育教育理念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的浪潮之中。我們始終堅持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注重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挖掘每位學生的潛能,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的個性在我們的校園裡得以張揚,潛力得以充分展現。

社會發展

百勝鎮 百勝鎮

廣播電視寬頻信息網建設日新月異,總戶數達 3000 戶,數據傳輸業務即將開通;民心工程深入人心,該鎮黨委、政府堅持每年為民辦6件以上好事實事;順利完成了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嚴格執行基本國策;計生、國土工作又上新台階;已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點30個,監測率達100%;依法採礦率達100%。不斷提高環保意識,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加強環保執法力度,實施“科教興百”戰略取得了重大進展。“兩基”成果不斷鞏固,順利通過了市政府的複查驗收;衛生事業蓬勃發展,防保、“兩降”工作取得實效,醫療條件大幅度改善,醫療隊伍逐漸充實;社會事業穩步推進;統戰、老年、婦女、兒童、殘疾人工作取得新進展,民政優撫、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