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梁嵩的業績,《桃源縣誌》上曾留下一段簡略的記載:“梁嵩,廣西潯州南平縣人,後唐狀元,武陵太守。奏減郡稅。母病,歸養,郡人追之,及渡,留所乘白馬,因以名渡,志思也。”不少詩人曾臨渡思之,不勝感慨。宋代高士就把他的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把此地的風光寫得維妙維肖:
層瀾疊浪勢轟雷,怒雨號風涌雪堆。
半夜四天雲墨黑,恍疑白馬闖江來。
如今行船至此,可以一覽江水之勝。寬闊的江面,如茵的碧波,叫人心曠神怡。就在靠左岸那水流湍急的地方,透過江水,可以看見一匹駿馬在揚蹄飛奔,鬃毛揚起在江水中飄飛,在碧波中抖動,與白花花的浪濤里在一起,因此,人們給這裡賦予了詩一樣的名字:白馬雪濤。
白馬雪濤為桃源八景之一。
傳說
在桃花源後門洞下游不遠處的沅水之中,她的得名,與後唐武陵太守梁嵩有關。
梁嵩是廣西潯州府南平縣人。他幼時家境貧寒,唯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然勤奮好學,熟讀兵書,專攻武藝,終學成一身非凡的本領。滿師這一年,恰逢朝遷招收武科狀元,梁嵩進京應試,一舉奪魁,於是皇帝派他作了武陵太守。
梁嵩自小受苦,深知窮人謀生的艱難。做了武陵太守以後,他開糧倉,擴桑田,事事為老百姓著想,還不時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接濟窮人,老百姓都很感激他,把他當作衣食主人,再生父母。他上任的第三年,武陵發生旱災,加上蝗蟲為害,真是赤地千里,滿目荒涼,老百姓無法生存,都紛紛扶老攜幼,逃往他鄉。一時間,整個武陵,餓殍載道,哀鴻遍野。
梁嵩目睹這種情景,心急如焚,親自帶人滿郡滿縣去察看災情,又挨家挨戶進行勸說。回到府上,他心情沉重,夜不能寐,想到老百姓日後的生計,如刀剜肉。於是,他連夜向朝遷寫了一本減郡賦的奏章。這一年,梁嵩又把大小官員分派下去,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幫助老百姓恢復生產,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僅僅一年時間,河道疏通了,河水引進了田疇;土地翻耕了,平地山崗都是綠油油的一片,百姓們都得以安居樂業。又過了一年,武陵處處都呈現出一種初步繁榮的景象,農村五穀飄香,六畜興旺;城市百廢俱興,財源廣茂,這中間包含著梁嵩慘澹的經營和辛勤的汗水!
老百姓生活安定了,日了富裕了,梁嵩這才想到自己一別數載的母親。母親的日了過得怎樣呢?人到暮年又怎能不思念自己的親生骨肉啊!梁嵩一心要把母親接來武陵安度晚年,以盡孝心。哪想到剛剛作出決定,就收到一封十分火急的家書,書中道:母病重,急盼兒歸。梁嵩再三思量,只得辭官去職回故里,以侍奉母親直到天年。
起程這一天,梁嵩不驚動任何人,三星未落,媚月尚明,他早早起來乘了一匹白馬,出武陵城往西北而得。那馬似乎明白主人的心思,飛蹄揚鬃,只見兩排樹影倏倏地往後傾倒,梁嵩仍嫌馬跑得太慢,不停地鞭打。
天色已明,晨曦初露,梁嵩已行至桃花源對面沅水邊上的一座橋頭。這時候只聽得身後一陣陣呼喚,回頭一看,原來是百姓聞訊趕來送他。看到這番情景,梁嵩只覺得心酸眼熱。為了叫百姓早早返程,不要耽誤了工夫,就遠遠地向人們揮手,撥過馬頭,飛起一鞭,兩腿一夾,那白馬飛快地衝下石橋,踏著波濤,從水面上削了過去,身後濺起一片迷迷茫茫的水霧。
梁嵩到了沅水右岸,恰恰老百姓也趕到了沅水左岸,大聲哭著喊道:“梁太守,你等一等,讓我們送送你吧。”梁嵩心裡很不好受,回頭望了望對岸的父老鄉親,想給他們留下一點什麼禮物作為永久的紀念,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東西。正在這時,他坐的那匹白馬“咴咴”一聲長叫。叫聲將梁嵩提醒,他拍了拍馬的脖子道:“白馬呀,你跟了我這些年,我再不帶你回去了,你就留在這裡吧。”白馬聽懂了梁嵩的話,又“咴“地長叫了一聲,伸出舌頭親切地舔著他的手。梁嵩從馬上跳下來,又回來看了看對岸的百姓,這才換乘另一匹駿馬往桃花源方向跑去。
白馬聽了梁嵩的話,轉身往回去,從原路再渡沅水,但因來時跑得過猛,損了力,走到江中,再也沒法渡過去,慢慢沉入水底了。
老百姓為了紀念梁嵩鞭馬過江的情景,就在這裡的麻枯石上鑿了“撥馬削濤”幾個字。這幾個字水洗不去,浪打不平,到現在還一直留在這裡。梁嵩站著流過淚的那座橋,老百姓也給它取了名字,叫做思鄉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