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六和聽濤,六和塔原有塔院開化寺,其中有一楹聯寫道:“燈傳慧業三摩地,鼓應潮聲八月天”。六和塔地處月輪山上,每當大潮橫秋之日,人在高樓之時,中秋圓月似乎也可聽聞:那皎皎月輪乘潮轔轔而行,天籟聲中,隱隱裹挾著千軍萬馬之勢,“十萬軍聲半夜潮”(唐代李廓),別有一番波瀾壯闊的盛況。至於秋高氣爽季節,登塔聽濤更生滄海觀日之意,那份併吞八荒之豪情,也足以讓人心曠神怡。
地理位置
六和塔位於西湖之南,錢塘江畔月輪山上。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當時杭州為吳越國國都,吳越王為鎮住錢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禪師建造了六和塔,現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於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義,命名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六和塔原建塔身九級,頂上裝燈,為江船導航。宣和五年,塔被燒毀。南宋紹興年間重建。明正統二年,修頂層和塔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塔外木結構。乾隆皇帝游此,為每層依次題字立匾,此況實屬罕見。現存六和塔,平面八角形,外觀 八面十三層,內分七級。高59.88米,占地888方米。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級縮小,塔檐翹角上掛了104隻鐵鈴。“十萬軍聲半夜潮”,在“群峰可俯拾”的六和塔上,聽濤比觀潮更需專一用心,更易啟發遐思,心領神會,體味萬千意象。“六和聽濤”因此而得名。
詩文
六和聽濤--揚眉
八百里錢塘江水,
攜帶著五千年文化的泥土,
滾滾流出了閩浙大地;
三千丈錢塘江灣,
敞開寬闊渾厚的臂膀來迎接
凝香含綠的媚娘。
前面是浩瀚的東洋大海、
吞雲吐日,
後面是綿延的天竺雲峰、
升煙托月,
左邊是翠綠的太湖碧玉、
靜影盪波,
右邊是明亮的千島珍珠、
暈色秀春,
上層是深邃的星空朗日、
播光灑日,
下層是堅實的磐石淨土。
修生養息: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
六合歸一方顯三魔寶地。
登塔送目,
朗月清秋故國神州山河盡攬;
憑欄凝視,
翻江倒海一線狂瀾鋪天蓋地;
側耳細聽,
鳴金倒戈萬馬千軍殺聲震耳。
聽濤入耳:
十萬大軍席地來,
旌旗漫捲天地開,
頑石迸裂江堤潰,
青山塌陷草木哀。
聽濤入心:
激流澎湃明月裁,
天光水影共徘徊,
揚眉劍展青衫落,
一江秋水涌雲台。
聽濤入魂:
滄海日升筆墨抬,
汪洋月落印章開,
吞併八荒繁雜地,
一屢海風滌胸懷。
聞濤聲而不覺查,
看秋水而不明晰,
方練無心之胸,
方覺大乘之法,
方成人間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