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北部, 距經棚鎮西75公里, 東北臨查乾套海河, 西北與巴彥查乾蘇木相連 , 東南部接白音敖包林場 , 西部 、 西南部與達里諾爾草原相毗連 ,保護區總面積13862公頃,其中沙地雲杉林面積為1947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世界僅存的珍稀的沙地雲杉林生態系統。2000年4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

1979年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准建立了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

1997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向林業部提出了白音敖包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申請。

1999年11月國家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了白音敖包保護區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有關材料和提出的申請。

2000年4月國務院以國辦發(2000)30號文批准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內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北部, 距經棚鎮西75公里, 東北臨查乾套海河, 西北與巴彥查乾蘇木相連 , 東南部接白音敖包林場 , 西部 、 西南部與達里諾爾草原相毗連。 地理坐標是北緯43°30′-43°36′,東經43°30′-43°36′,東西寬7.5,南北長8.8公里,保護區總面積13862公頃,其中沙地雲杉林面積為1947公頃。保護區東界從四道石門直線至南到橫立山頭南至畢流河小雙山子,北至五道石門水庫河岸及防火線,西以防火線為界,南以畢流河為界。

地貌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貌屬沙丘高地平原地貌。地勢南高北低,以南部的白音敖包山為最高點,海拔高度1498.8米, 向北逐漸降低,地形起伏不大, 絕大部分為東西走向的連續而不規則的壟固定沙帶,少部分為半固定沙地及零星分布的新月形沙丘。平均海拔高度在1300-1500米左右。

保護區地勢南高北低,以南部的白音敖包山為最高點,海拔高度為1498.8米,向北逐漸降低,地形起伏不大,絕大部分為東西走向的連續而不規整的壟狀固定沙帶,少部分為半固定沙地及零星分布的新月形沙丘,平均海拔高度在1350米左右。

氣候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屬大陸性寒溫帶半乾旱森林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4℃左右,大於5℃的年積溫在1942℃左右,年降水量在300-350毫米左右, 多集中在6-8月份,水熱同期。 年蒸發量在1526毫米左右,為降水量的3.4倍。無霜期為78天。年日照數在2800小時左右。平均風速在3.8 米每秒, 冬季多西北風 , 夏季多西南風。

土壤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土壤以沙土為主,在迎風坡的沙地雲杉林下,為風積沙層上發育的薄層腐殖質的灰色森林土,此外,還有沙質黑鈣土、沙栗土、沙質草甸土等,土層薄、貧瘠、乾旱、透水性強是本地區土壤的主要特徵。

水文

保護區內地下水位較低,分布的主要河流有貢格爾河和敖包河,其中,南部的敖包河在境內流經9公里,而北部的貢格爾河由保護區東北流入境內,將保護區分成為東西兩部分,境內流經長度為14公里。

區域範圍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為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三個功能區。核心區面積2780公頃,約占總面積的20%,核心區實行絕對保護,只供科學研究,除必要的定位觀測點外,不得設定和從事任何影響及干擾生態環境的設施與活動,確保沙地雲杉及其生態系統不受人為干擾,在自然狀態下演替和繁衍。緩衝區3539公頃,約占總面積的25.5﹪,它的作用是緩解外界壓力,防止人為活動對核心區的影響。該區內進行有組織的科研、考察等工作。實驗區7543公頃,約占總面積的54.5﹪,區內以保證科學實驗、科學教學、種苗培育,開展旅遊項目,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以發展經濟為主體,從而增強保護區的自養能力,改善工作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保護對象

植物資源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沙地雲杉林 ,根據立地條件和植物組成, 劃分4個類型, 既:蘚類苔草沙地雲杉林、禾草雜類草沙地雲杉林、雜類草白樺沙地雲杉混交林和沿河沙地雲杉林。 林木鬱閉度在0.6-0.8時,沙地雲杉樹高25-36米, 平均樹高12米左右, 平均胸徑22-36厘米, 平均樹 齡在80-120年, 最大樹齡有400年左右,此外,還有沙地白樺林、山楊林和榆樹林等。活力木總蓄積量是97339立方米。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區系屬於泛北極植物區、歐亞草原植物亞區、東蒙古亞地區範疇。 但由於本地區與大興安嶺、 冀北山地毗連,因此,在植物區繫上具有過度性質,以蒙古草原植物為主,如有貝加爾針茅、大針茅、西伯利亞羽茅、線葉菊、羊草等。 還混有華北植物區系成分有虎榛子、元寶槭、知母等。興安植物區系成分有興安落葉松、沙地柏、耬斗葉繡線菊、紅花鹿蹄草等。沙地雲杉為中國特有樹種, 是草原的旗幟種。由它組成的沙地雲杉林是世界上罕見的,被學術界稱為“沙地雲杉生物基因庫”,對於研究植物變遷具有重大科研價值。 被當地的牧民稱之為“沙地神樹”、“草原上的綠寶石”。植物種類具有豐富的多樣性,據2013年不完全統計,有高等植物 68 科239屬460餘種,其中,單種科和寡種科占總科數的87.8%,維管束植物418種。

動物資源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森林-草原生態交錯地帶,生活在沙地、草原邊緣地帶的野生動物提供了較適應的棲息繁衍場所,同時, 也為遷徙性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集散地和歇腳點,所以,形成了保護區較為複雜的野生動物種群,物種極其豐富。截至2013年,保護區內已知鳥類有16目33科133餘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9 種,二級保護鳥類27種, 國際受協鳥17種。 鳥類主要有 : 黑鸛、大天鵝、大鴇、鴛鴦、禿鷲、獵隼、紅隼、蒼鷹、草原雕、白枕鶴、蓑羽鶴、等;獸類有7目17科68餘種,其中,以食肉、齧齒偶蹄目為主,主要有:馬鹿、猞猁、狍子、沙狐、豹貓、艾虎(兩頭烏)、黃鼬(黃鼠狼)等。

開發利用

旅遊信息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地理環境,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沙、水、林三位一體。

森林草原景觀

保護區正處於森林草原結合地帶,沙地雲杉林呈斑塊狀分布於草原之中,構成了中國特殊的森林草原景觀。沙地雲杉外形似塔,成樹軀幹剛勁挺拔,枝條橫生。

沙地景觀

保護區為於渾善達克沙地邊緣,地貌由壟狀固定沙帶及半固定和流動沙丘構成,沙帶高度在6-10米,沙層厚度在10-100米。騎乘駱駝行於沙地之上,伴隨著駝鈴聲體會跋涉於大漠之中的艱辛,享受奔赴綠洲後的興奮,提高人們愛護大自然和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水體景觀

貢格爾河橫臥於保護區北側,敖包河由保護區南緣倘徉而去,河水清澈,川流不息,兩岸綠草如茵,猶如兩條銀白飄帶,將整個雲杉群落裝點成了一副森林、草原、河流錦圖。

人文景觀

保護區內白音敖包山(漢譯為富饒的山),是克什克騰旗五大敖包之一,是貢格爾草原上蒙古族祭祀的聖地。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年以前蒙古人的先祖們祭祀的 " 足帶林",實際上就是繞林祭祀的一種方式,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祭祀敖包。元代時,克什克騰旗曾有御封的五大海日罕。海日罕就是級別較高的敖包,既神山。那時,不分王公貴族,也不分長尊卑賤,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凌晨,旗扎薩克要穿上盛裝,親自率領幕僚們登上海日罕,在敖包前行跪拜大禮,開全羊宴席。一直到今天,蒙古族人民祭祀海日罕的習俗延續了下來。

科學研究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主要負責以下科研活動:

1.負責制定自然保護區的科研監測發展規劃、年度研究計畫,負責全局科研工作的管理。

2.負責常規性科學研究、生態監測和標本室管理工作。

3.承擔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下達的科學研究任務和合作研究項目。

4.與國內有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進行技術合作與科技攻關,組織教學實習和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5.開展森林病蟲害和其它生態因子的監測、預報和防治工作。

6.負責科技檔案管理,掌握國內外有關自然保護區建設方面的科技信息,加強對外的科技交流和合作。

7.開展保護區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發展的研究,制定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並負責組織實施。

8.負責保護區科研監測設備設施的設定、建設和管理。

9.負責管理局標本室、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建立健全實物和電子檔案。

管理措施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78年,1983年設立獨立機構,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機構為“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局下設辦公室、財務室、公安科、科教科、資源管理科和綜合科六個科室,管理局行政隸屬於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業務方面由克什克騰旗林業局主管。

生態價值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東北植物區系、華北植物區系和蒙古植物區系交匯帶,所以其植被組成同時具有三個植物區的成份。另外,從植被類型來講,同時具有 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和沙生植被的種類。與同緯度的其它地段相比,該區動物種類豐富,具有森林群落種類、草原群落種類和森林-草原地帶特有種類。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是具有豐富的沙地森林、草原、溫地等植物類型的多樣性、生物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綜合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沙地雲杉林生態系統。沙地雲杉林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是長期自然歷史發展和現代自然條件綜合作用下形成的特有樹種。保護好沙地雲杉林生態系統具有重大生產實踐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