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柯莫德熊體重在70~135千克之間, 但最大的個體達到290千克,肩高100~ 120厘米。雄性較大。該亞種的大多數皮毛是全黑的,種群中有10%的個體皮毛呈白色,它們中也可能會出現奶油色、橙色、金色或灰色的。 白色毛皮不是因為白化症,在血緣上也接近美洲黑熊而非北極熊。其白色毛皮是由於該物種基因池所特有的隱性基因所造成。它們依然有著棕色的鼻子和眼睛,只因攜帶雙隱性基因,而讓它們的毛色呈現出耀眼、獨特的雪白。與它們的深色同伴雖然毛色不同,但仍然攜帶著基因,因此常能看到黑熊媽媽帶著白熊寶寶,在林間漫步,或是黑白不同毛色的同胞兄弟姐妹在一起遊玩嬉戲的景象。
毛髮濃密,體軀粗壯、肥碩,四肢粗短。吻部較長,尾極短小,四肢粗強有力,前、後肢均具5趾,蹠行性,以整個足掌著地而行。成年黑熊有細小的眼睛,視力差。圓耳朵、長鼻子,軀幹大和短尾巴。它們嗅覺靈敏,能用後肢站立和行走,但一般都會用所有四肢站立和行走。基於腳底扁平,黑熊行走緩慢,後肢也較前肢稍長。它們的每隻腳掌都長有5隻不能收回的尖利爪鉤,這些尖利的爪鉤在撕碎食物、攀爬和挖掘方面大有幫助。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西部和相鄰幾個島嶼的雨林中,喜歡生活在森林和灌叢,也常出入在較潮濕硬木樹和針葉樹森林。在冬眠後的春天,它們會在南面的低斜坡覓食,之後在夏天搬到北面和東面的高斜坡。
生活習性
柯莫德熊是獨居動物。活動時間根據居住地和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春季,常在拂曉或薄暮時分外出尋找食物,到了夏季則會花大量時間在白天活動。進入秋季,它們不論白天黑夜都會出來覓食遊蕩。美洲黑熊平時行動的步態緩慢而笨拙,但如追捕獵物或遇到危險時,它們會以極快的速度奔跑,也能夠爬樹和游泳。
柯莫德熊95%的食物來自島嶼上豐富的鮭魚,鮭魚給熊提供了冬眠育肥的必要條件。鮭魚數量較多時,柯莫德熊就會變得很挑剔,其中一些只吃魚頭,其他熊則劃開魚肚,只吃裡面的魚籽。當然也有一些熊暴飲暴食,一頭柯莫德熊一口氣吃掉80多條鮭魚。也吃植物、堅果、昆蟲、蛙、鳥卵及小型獸類,喜歡挖螞蟻窩和掏蜂巢。黑熊的食物和尋食範圍有明顯的個體間、地區性和季節性變化。
在冬天冬眠,並在樹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山洞、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在此期間之前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冬眠後會自動降低體溫、心率,以節省身體的新陳代謝。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6月和7月之間,受精卵在植入雌性子宮後不發育,延遲直到11月,到雌熊在冬眠期間才開始成長,經歷十周的快速發育,和其他美洲黑熊一樣,柯莫德熊在冬眠期在挖空古樹洞生育,通常從11月到3月,雌熊會生出1到4隻幼崽,而仍處於休眠狀態。熊仔出生時的體重約1/2磅,兩年期間與母親一起生活。幼熊出生時看不清東西,在春天暖和後,黑熊開始離開巢穴,幼熊也充滿能量,好奇和愛玩。當它們媽媽感覺到危險,它就會叫那些幼熊爬上樹上。幼熊通常在第一年的6至8個月斷奶,並在首個冬天和熊媽媽一起生活。而第二年冬天它們已獨立生活。幼熊的生存完全是依靠熊媽媽教它們覓食的技能,哪裡找和怎樣找食物,哪裡找洞穴,和在何時和哪裡找庇護來保暖和避開危險。在繁殖季節,雌熊通常會帶著小熊避開族群,以避免公熊對小熊造成傷害。雌性在四至五歲成熟,而雄性一歲即可性成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部沿海地區、納斯河、南本廷克臂,居住的最較大的島嶼,包括格里布爾島。
種群現狀
柯莫德熊的數量為400~1000隻。柯莫德熊因其罕見而受到加拿大法律的嚴格保護;禁止獵殺,但由於幾家大型跨國木材公司在那片原始森林進行長期的、近乎毀滅性的採伐,包括柯莫德熊在內的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都已逐漸縮小。據報導,已有超過半數的原始雨林在砍伐中被毀滅殆盡。為保護這片珍貴的原始雨林,多個環保組織聯同當地原住民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在2006年2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政府終於宣布,將該省中部與北部沿海地區劃為國家公園,以保護溫帶雨林及各種珍稀野生動物。該地區原有保護區約有60萬公頃,新的決定增加了100個保護區,這樣;保護區總面積達到178萬公頃,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兩倍。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註:柯莫德熊圖冊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