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細蛾

信息

種名:白蠟細蛾

..

種拉丁名:Gracillariaarsenivi(Ermolaev)
國內分布:黑龍江(伊春地區)
國外分布:日本蘇聯

形態特徵

成蟲雄雌前翅長5.5—6.lmm。頭部灰褐色,顏面顏色較頭頂淺,唇基上部微呈綠黃色。觸角鞭節灰白,各亞節有褐色端環;柄節褐色,林毛灰色。下顎須褐色,散布白斑,端節背面白色;下唇須褐色,背面有赧黃色斑,末端赧黃色。前、中足褐色;有儲黃色斑,主要分布在基節基部,腿節和勝節中部、附節第一節基端、中部和近端部及其餘各節基端,有白色環。後足赧黃色;基節密布揭斑,腿節外側有1或2個大揭斑;勝節基部和近端部淺褐色;附節呈褐色,第一節中部和近端部及其他各節基部有白環。前翅褐色,微顯暗紅色,沿前緣和後緣分布黃白色斑。翅中域和瑞部有小黃斑或白斑;綠端緣毛褐色,有2或3輪黃棕色環紋,後緣緣毛淺暗紅褐色。後翅灰色,緣毛淡棕灰色。幼蟲老熟幼蟲頭寬0.7mm,體長9.3mm。初齡幼蟲綠色,老熟幼蟲灰綠白色;腹部第三至第七節較粗,呈紡錘形,幼蟲單眼5枚。上顎明顯分4齒,尖銳,1齒不明顯。前胸節側毛群(L)只有2根剛毛,在同一毛片上,亞背毛SD1距側毛的L1毛和L2毛的距離大於氣門距L1和L2毛的距離。L2毛在SD1與L1毛連線的後邊;氣門(SP)位於L;毛的正後方。趾鉤單序全圓及橫一行排列。蛹體長6.6mm,寬1.3mm;黃褐色,蛹的頭頂不呈鳥嘴形,尖突很小;觸角很長,到達腹部末端,翅芽短於後足,後足末端到達腹部倒數第三節;腹部末端比較圓。

生物學特性

在黑龍江省小興安嶺林區1年發生1代。翌年5月中旬幼蟲開始危害,幼蟲危害時以卷葉為主,取食表皮和葉肉,留下上黃皮。初齡幼蟲先從葉尖吐少許絲捲起。隨著幼蟲的生長發育,形成的卷葉越來越大,大多數隻卷半個葉片成筒狀,簡狀卷葉兩端開放,幼蟲出入自由,遷移危害頻繁。幼蟲卷葉很規律,都是從葉尖開始向基部葉背面捲起,捲起部分與葉主脈垂直。幼蟲在卷葉內棲息,糞便也排泄在內。幼蟲不十分活潑。老熟幼蟲在卷葉內化蛹,蝸很活躍,腹部不斷運動即左右搖擺。

防治方法

l.冬季在林地、苗圃和果園清掃落葉,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蛹和成蟲。如遇天敵昆蟲寄生率高的林地,也可將掃集的落葉於早春撒到寄生率低的林地。
2.化學藥劑防治一般年份第一代細蛾幼蟲潛葉期較整齊,可抓住初孵幼蟲這個關鍵時機,噴灑50%殺螺松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對硫磷乳油2000信液,或敘%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馬拉松乳油1000—2000倍液。
3.成由出現期,可設黑光燈誘殺。或在集中連片的林地、果園,施放“741”插管煙霧劑,用藥量7.5—10.5kg/ha,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4.保護和利用天敵細蛾有多種天敵,捕食性的有胡蜂食蚜虹瓢蟲等,均能捕食幼蟲和蛹;寄生性的有跳小蜂、小英蜂、姬蜂、桿狀細菌等,能寄生幼蟲、蛹。如利用金紋細蛾桃小蜂防治第三代金紋細蛾,寄生率高達50%。由此可見,利用天敵昆蟲防治細蛾是有前途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