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萆薢
正文
白萆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馬錢葉菝葜的根莖。植物形態
馬錢葉菝葜攀援灌木,長1~3米。根莖橫生,木質,粗大。莖堅硬,具疏刺。單葉互生,革質,卵形、橢圓形以至近圓形,長3~8厘米,寬2.5~7厘米,先端短尖或鈍圓而有突尖,基部平截或近圓形;葉柄較粗,稍彎曲,中部有卷鬚2,下部呈鞘狀。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花小,黃綠色,花被片6。漿果球形,熟後紅色。花期春季。
生於山坡、林邊、路旁。分布雲南。
白萆薢,主要成為百合科植物馬錢葉菝葜的根莖,有祛風濕,利尿。治風濕性筋骨疼痛,小便短少,淋濁等功效。
萆薢飲,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心悟》卷三,具有清熱利濕,通淋化濁之功效。主治膏淋,及諸淋,溺濁如涕,溲時澀痛。
歌訣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別名】分清散、分清飲、萆薢分清飲、萆薢飲、萆薢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 【功效】溫腎利濕,分清化...
清散與清飲 兩方用法比較萆薢分清散由益智仁、川萆解、石菖蒲、烏藥各等分組成。主治:膏淋、白濁。小便頻數,混濁不請,白如米泔,凝如膏糊。
大萆薢丸對於果痔瘺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萆薢滲濕湯是一副中藥湯劑,主治丹毒、濕疹。
清熱利濕 舌苔黃膩 陰部瘙癢
用途: 材料: 做法:組成萆薢1兩,訶子1兩,石斛半兩,續斷半兩,芎半兩,附子半兩,巴戟半兩(去心),官桂半兩,藁本半兩,蓬莪術1分,山茱萸1分,細辛1分,當歸1分,獨活1分。主治腎寒溏泄,體重,食減,腹痛,四肢不舉,甚則注下赤白,腰膝...
參考資料萆薢,中藥名。為薯蕷科植物綿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t和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Dioscorea hypoglauca Pa...
生理特性 產地 入藥部位 炮製方法 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