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紅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也能侵染枝條、花和果殼等。 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病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藉助風雨傳播。 在地表組織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常經風雨、泥漿反濺,傳播到寄主的下部葉片上,再侵入危害。

簡介

白芍紅斑病又稱褐斑病、葉霉病,是白芍常見的重要病害之一。紅斑病使白芍葉片早枯,連年發生會削弱植株的生長勢,使植株矮小,花少、花小直至植株枯死。

危害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也能侵染枝條、花和果殼等。葉片染病,初期在葉背出現綠色針頭狀小點,後擴展成直徑4~25毫米的紫褐色近圓形小斑。葉片正面病斑上有不明顯淡褐色輪紋,病斑相連成片,嚴重時整葉焦枯,病部常破碎穿孔。在高溫潮濕條件下,病部背面會出現墨綠色霉層。莖部染病,初期出現暗紫紅色至紫褐色長圓形小點,稍突起,病斑擴展較慢,直徑3~5毫米,中間開裂並下陷,嚴重時也可相連成片,當病斑繞莖1周時,病莖枯死。萼片、花瓣上的病斑均為紫紅色小斑點。受害植株生長矮小,嚴重時全株枯死。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牡丹枝孢菌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葉和病果殼遺留於土表上越冬,病菌還能在整根後遺留在種植地里的肉質根上腐生。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病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藉助風雨傳播。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發後,可以直接侵入或從傷口侵入。在地表組織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常經風雨、泥漿反濺,傳播到寄主的下部葉片上,再侵入危害。田間病害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越冬菌源的數量。栽植過密、株間生長鬱閉和田間濕度大等條件均有利於分生孢子的萌發和侵染;夏季高溫、乾燥條件不利於分生孢子形成、萌發、侵入和菌絲生長。

防治方法

①清潔田園。秋冬季在不傷及土中芽頭的前提下,將地上部分枝葉齊地面剪(割)去,將病株殘體徹底清理乾淨,集中銷毀。②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施有機肥,配施磷、鉀肥,忌偏施氮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③藥劑防治。在白芍展葉之後至開花之前,每隔15天,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1次,連噴2次;落花以後,可交替噴灑70%品潤乾懸浮劑8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威爾達甲托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1∶200的波爾多液等,每隔10~15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