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玫瑰鸚鵡

白玫瑰鸚鵡

白玫瑰鸚鵡(學名:)和淡頭玫瑰鸚鵡很相似,但總體羽毛的色彩要淺一些。最明顯的特色是它們羽毛的花紋,背羽呈扇形;面頰有顏色。背上以黑色為主體,而在每一個羽毛邊則有對比色以呈現出扇型的感覺。腳短,強大,對趾型,適於攀援生活。羽毛艷麗,具粉絨羽。晚成雛。分布在澳洲東方的海岸區,主要棲息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斯北部。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白玫瑰鸚鵡 白玫瑰鸚鵡

白玫瑰鸚鵡體長30-32厘米,體重100-200克。和淡頭玫瑰鸚鵡很相似,但總體羽毛的色彩要淺一些。頭頂、頸部和耳羽為淺黃;臉頰上方、鳥喙和眼睛之間為白色;臉頰下方和翅膀內側覆羽為藍紫色;胸部上方淺黃,許多鳥會帶些黃色;胸部下方和腹部為淺藍色,到兩側漸漸變為藍綠並混有些黃色;胸部和腹部的羽毛帶有細微的深色滾邊;頸部、背部和肩膀的羽毛為黑色並帶有很寬的淺黃滾邊,到了肩膀漸漸變為藍綠色;翅膀中央內側覆羽為黑色,翅膀彎曲的地方和外側中央覆羽為淺藍紫色;背部下方藍綠色,到了尾羽上方漸漸變為黃藍色;尾巴內側覆羽紅色,上方的中間覆羽深古銅綠色,到了與間變為深藍色,尾巴內側淺藍;鳥喙灰白;虹膜深棕。雌鳥的翅膀內側帶有白色的條紋,體型略小。

幼鳥體色較深,通常頭部帶有些灰色和紅色的羽毛;翅膀內側帶有淺色條紋,需要16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羽色。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熱帶草原、開闊的林地、少許樹木生長的乾燥草地、農耕區、充滿樹木的牧地、水源流經的林地;在某些地區它們也會在濃密的森林邊緣或是樹木茂密的沼澤區活動。

生活習性

平時大多成對或是組成小群體在地面覓食,偶爾會沿著道路兩側活動;在濃密林區活動時,相當難以察覺,因為身體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在中午炎熱的時候大多躲在高大的桉屬植物上休息乘涼,偏好較外側的枝幹,理毛和磨嘴清理等;僅有在非常乾燥的沿海地區才會有遷移尋找食物的習性;它們飛行的速度相當快,成波浪狀,儘管飛行很長的距離還是能夠維持相當的高度,時常會伴隨刺耳的鳴叫聲。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斯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通常在7-3月間, 主要築巢於樹洞中,尤其喜愛尤佳利樹,但也常築巢於籬笆上、電線桿上、兔子的洞穴、白蟻洞與食蜂獸的洞穴中,一旦築巢,雄鳥會盡力保護巢穴以防入侵者,一窩約有4-6顆卵孵化期約需18天,雌鳥獨自孵雛,一天離巢2-3次讓雄鳥餵食,幼鳥孵出後前10天由雌鳥獨自餵食,之後雄鳥也會幫忙餵食雛鳥,幼鳥約33天后羽毛長成,再與親鳥相處一個月後即會離巢;籠養的白玫瑰鸚鵡適應環境後即相當強壯, 也會變的十分活潑有活力,喜愛洗澡,最好能為它們作定期的驅蟲, 提供小樹枝或玩具供它們啃咬。

亞種分化

白玫瑰鸚鵡是藍頰玫瑰鸚鵡的亞種之一。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