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村[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舊鎮鎮白沙村]

白沙村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舊鎮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舊鎮鎮東南部,北鄰橋頭村,西鄰獅頭村,東隔浯江江口與竹嶼鹽場相望,南鄰浮頭灣海域。舊鎮通竹嶼的縣道從村北通過。

全村有耕地340畝,其中水田140畝,農地200畝,並有山坡地和灘涂。水田種稻和香蕉,農地種花生、豆類。山坡地種桃、李、荔枝等果樹。

政區沿革

白沙民國時期為舊鎮鎮白沙保。新中國初期為第八區(後改為浯江區)白沙鄉,1956年10月撤銷浯江區,白沙改屬舊鎮鎮。1958年9月改為屬舊鎮公社的白沙大隊,即今舊鎮鎮白沙村,以一個自然村為行政村。現有1018戶,4155人。

姓氏源流

白沙村為陳姓聚居地,始祖陳克建,於元代自東山島岐下(驥霞)來開基。克建是陳元光十八世孫陳景俊的後裔。景俊於南宋時回居祖地河南光州固始縣,生子登,孫公禮、公祚、梯,傳裔固始。公禮的次子陳魁,字梅窗,於宋末度宗年間任招討使,因得罪0相賈似道而辭官,後隨帝 日 正 、帝 日 丙 南下,宋亡後,隱居東山洪淡岐下(即驥下,又稱九里下)釣魚度日,後被當地李門富孀沈氏招贅為夫,那時夫婦都年過五旬,無生育能力,乃以西岐頭沈氏第三胞弟公承過繼為子,名舅伴,傳裔岐下。白沙開基祖克建,是陳魁之孫。白沙於明代已衍成大族,分傳杜潯東山園、六鰲尾、路邊。清代又分傳於閩東霞浦及廣西荔浦。

經濟狀況

全村有耕地340畝,其中水田140畝,農地200畝,並有山坡地和灘涂。水田種稻和香蕉,農地種花生、豆類。山坡地種桃、李、荔枝等果樹。灘涂建魚蝦池約3000畝,以對蝦和白鰻混養為主,產品大部分銷往日本等國。近年由縣委書記鍾祿貴引進浙江一養殖大戶到白沙投資養殖泥蚶,效益甚好。

自清代以來,白沙漁民已經在巴流、菜嶼、紅嶼、橫嶼、井等島嶼發展“豎桁”定置網漁業。當時漁網用竹篾編成,往返靠搖槳小船,遇大風時兩三天才能走一趟。改革開放後小船裝電機,往返快捷,提高漁獲物鮮度,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基本設施

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至2012年全村有家庭電話機985多部,行動電話機2900多部。機車戶戶皆有。有營運客貨車12輛,農用車5輛,私家車35輛。

1991年村投資10萬元建柏油路面鄉村公路1公里,與舊鎮通竹嶼的公路相接;並投資40萬元建自來水設施。1992年投資28萬元建水泥路面村道1.5公里。1998年投資20萬元建設50米長的避風船塢。1999年投資40萬元在蝦池區建新村小區,用地18畝;2001年再報劃10畝建新村開發區。

白沙國小於1987年建設新校舍,校園面積7482平方米,建築面積2240平方米。現設15班級,學生597人,教師23人。 1995年在“天才埔”建白沙中學校舍,校園面積13850平方米,建築面積4010平方米,現設17班,學生968人,教師49人。

名勝古蹟

媽祖廟,在村東石牛頂,建於清嘉慶二年,面向大海,波光蕩漾,帆影點點,景色宜人。廟位於村後一塊斜平的天然花崗岩巨石上,面向東南,闊4米,深8米,主座單進單進間,深5米,硬山頂,門枯作方形四柱小亭,卷棚式,懸山頂,八角石柱,八角雙層鏡面柱礎,分刻八寶圖案,其中一石柱上刻有“嘉慶二年”字樣,可知廟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距今正好二百年,石柱外側設石構扶欄,僅留有一個小門。廟前乃有約100平方米的天然石埕,築有通往村中的石階小路。白沙媽祖廟規模甚小,但結構獨特,別具一格,雕刻部分也堪稱精美。

陳氏大祖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