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讚美
開國領袖毛澤東在詩詞中說:“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沙水、長沙水指的都是白沙井之水。白沙泉水,水質純清,泡茶色味殊絕,釀酒芳香醇厚,煎藥、熬湯皆極佳,而且無論冬夏,泉眼不溢,泉井裡經常保持同樣多的水量,永不溢出,也永不枯竭,水位用不變。至今許多居民仍不辭遠勞,來這裡取水以作飲用。
名酒白沙液,曾用此水釀製。關於利用白沙井所在山脈(古稱錫山)的泉水釀酒,歷朝很多人皆予以讚賞。晉代文學家謝惠連有“飲湘美之醇酵”之賦,唐代詩人杜甫也有“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之佳句。
清代黃本驥在《湖南方物志》中說:“長沙之酒,自古有名。”白沙井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為二,其後又增二眼,現為四眼。白沙井旁原有亭榭樓台,曾多次修葺,後毀於兵燹。解放後,白沙井經多次修整,井台鋪花崗石,四周圍以石欄,坡側植以樹木,南北井中央橫嵌“白沙古井”石碑。
古井改造

公園大門是一四柱三洞的牌坊式建築,中間兩柱分別刻著“高天聚風月一園是造物之無盡藏好為寄興怡神地”和“古井媲瀟八景看遊人之所共適都在廉泉讓水間”,橫批為“白沙古井”,進門後是一片由條石鋪就的廣場,數棵參天古樹零星植於廣場各處,時值深冬,樹葉凋零,樹身被粗大的麻繩緊緊纏住,以御風寒。廣場北面建有一兩層樓的蘇州園林式的白沙茶藝館,茶館尚未開放,只有庭前桂樹和″一園月色和茶煮,萬古泉聲帶韻流″的門聯為遊人描繪著日後的井水烹茶、桂前品茶的靈韻。
公園的靈魂當屬公園中央的白沙古井,井區背倚仿古而築的小土山,環井而砌的麻石欄桿將山與井分隔開來。井區為大塊條石砌成略低於地面的扇形小廣場,四眼方井,水至穴底上涌,與井口持平,多餘者沿石條縫隙流到小廣場兩側的溝渠中排走。前來取水的人們絡繹不絕,盛水的工具更是五花八門,可樂瓶、食用油壺、塑膠酒壺,更有甚者提來了礦泉壺,水聲譁然,人聲鼎沸。
交通信息
乘139、145、803路公車在白沙井站下車即到。
特色
白沙古井是長沙著名的景點之一,泉水從井底汩汩湧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斷。井裡的水冬暖夏涼,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和旅遊團來白沙古井參觀。我也十分喜歡去白沙古井玩。
春天,古井邊長了許多翠綠色的小草和青苔。古井旁矗立的幾棵光禿禿的大樹,這時也冒出了一些嫩葉。井邊遊人如織,還有一些帶著水勺、水桶的人,他們是專門來打水的。
夏天,井裡的水冰涼冰涼的。許多孩子歡快地喊叫著,脫下鞋子衝進井旁邊的小水溝嬉水,我也不例外,快活地在小水溝里來回奔跑。有時也會拿起水勺往手上、腳上淋水,真是太開心了!如果渴了,就拿起水勺舀水喝。
秋天,樹上的黃葉一片片地掉落到井裡、井邊、長廊上……人們在古井邊上的石桌上打牌、聊天或發獃,好不快活!
冬天,井水變暖了,我們把凍得僵硬的手放到溫暖的井水裡,真是舒服極了!把厚厚的棉衣脫掉,我們快活地在井邊跑步,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