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古井

白沙古井

白沙古井(白沙井)位於長沙城南的回龍山下西側,天心閣東南方約1公里處,離長沙城區1.8公里;自古以來為江南名泉之一。泉水從井底汩汩湧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斷。白沙古井始鑿於何時,已無法考證出來。

基本信息

歷史

白沙古井白沙古井
清乾隆年間,進士曠敏本、優貢張九思曾作有《白沙井記》、《白沙泉記》,盛稱其泉“清香甘美,夏涼而冬溫”,“流而不盈,挹而不匱”,甚至將之與天下名泉濟南趵突泉、貴陽漏突泉無錫惠山泉媲美,自明清以來,長沙人民世世代代飲用此水,前來取水者絡驛不絕,即使西城區、北城區一帶的居民也挑桶而來,“竟日幕而不一息。”更有不少窮苦人家汲水於此,擔賣全城,賴以為生。清末以後,挑賣沙水者多居於井旁,白沙井一帶生齒日繁,遂形成白沙街。白沙古井可說是長沙生命之泉。亦因如此,自清末以來,官紳惡霸多想方設法妄圖壟斷白沙井水。清光緒年間,善化知縣曾在井後立碑,“出示曉喻”,將白沙井劃為官井、民井,並訂立用水章程。民國初年,又有軍閥在井旁立一“告示”碑,刻有“照得白沙井水,四井界限分明,賣水吃水各井,官井專供官軍”等語。舊時,當地還有“挑水會”,凡挑賣沙水者須先交銀元數元入會,取得條據,方可取水。解放以後,白沙井回到人民手中,人們才真正自由地暢飲白沙水。1950年,市人民政府為保護古井,特撥款維修古井,建立石欄,鋪砌地面,使白沙古井成為長沙解放後最早得到修復的名勝古蹟。

讚美

開國領袖毛澤東在詩詞中說:“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沙水、長沙水指的都是白沙井之水。白沙泉水,水質純清,泡茶色味殊絕,釀酒芳香醇厚,煎藥、熬湯皆極佳,而且無論冬夏,泉眼不溢,泉井裡經常保持同樣多的水量,永不溢出,也永不枯竭,水位用不變。至今許多居民仍不辭遠勞,來這裡取水以作飲用。

名酒白沙液,曾用此水釀製。關於利用白沙井所在山脈(古稱錫山)的泉水釀酒,歷朝很多人皆予以讚賞。晉代文學家謝惠連有“飲湘美之醇酵”之賦,唐代詩人杜甫也有“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之佳句。

清代黃本驥在《湖南方物志》中說:“長沙之酒,自古有名。”白沙井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為二,其後又增二眼,現為四眼。白沙井旁原有亭榭樓台,曾多次修葺,後毀於兵燹。解放後,白沙井經多次修整,井台鋪花崗石,四周圍以石欄,坡側植以樹木,南北井中央橫嵌“白沙古井”石碑。

古井改造

白沙古井白沙古井
2000年,長沙市政府應市人大提出“保護白沙古井、建設古井公園”的議案要求,決定修建白沙古井公園,並且效仿古制,召民間捐建,訊息一出,應者雲集,捐款者有之,捐古樹者有之,捐花卉者有之,更有三湘文人畫士現場揮毫潑墨,義賣書畫籌款。2001年10月1日古井公園正式向長沙市民開放。

公園大門是一四柱三洞的牌坊式建築,中間兩柱分別刻著“高天聚風月一園是造物之無盡藏好為寄興怡神地”和“古井媲瀟八景看遊人之所共適都在廉泉讓水間”,橫批為“白沙古井”,進門後是一片由條石鋪就的廣場,數棵參天古樹零星植於廣場各處,時值深冬,樹葉凋零,樹身被粗大的麻繩緊緊纏住,以御風寒。廣場北面建有一兩層樓的蘇州園林式的白沙茶藝館,茶館尚未開放,只有庭前桂樹和″一園月色和茶煮,萬古泉聲帶韻流″的門聯為遊人描繪著日後的井水烹茶、桂前品茶的靈韻。

公園的靈魂當屬公園中央的白沙古井,井區背倚仿古而築的小土山,環井而砌的麻石欄桿將山與井分隔開來。井區為大塊條石砌成略低於地面的扇形小廣場,四眼方井,水至穴底上涌,與井口持平,多餘者沿石條縫隙流到小廣場兩側的溝渠中排走。前來取水的人們絡繹不絕,盛水的工具更是五花八門,可樂瓶、食用油壺、塑膠酒壺,更有甚者提來了礦泉壺,水聲譁然,人聲鼎沸。

交通信息

乘139、145、803路公車在白沙井站下車即到。

特色

白沙古井是長沙著名的景點之一,泉水從井底汩汩湧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斷。井裡的水冬暖夏涼,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和旅遊團來白沙古井參觀。我也十分喜歡去白沙古井玩。

春天,古井邊長了許多翠綠色的小草和青苔。古井旁矗立的幾棵光禿禿的大樹,這時也冒出了一些嫩葉。井邊遊人如織,還有一些帶著水勺、水桶的人,他們是專門來打水的。

夏天,井裡的水冰涼冰涼的。許多孩子歡快地喊叫著,脫下鞋子衝進井旁邊的小水溝嬉水,我也不例外,快活地在小水溝里來回奔跑。有時也會拿起水勺往手上、腳上淋水,真是太開心了!如果渴了,就拿起水勺舀水喝。

秋天,樹上的黃葉一片片地掉落到井裡、井邊、長廊上……人們在古井邊上的石桌上打牌、聊天或發獃,好不快活!

冬天,井水變暖了,我們把凍得僵硬的手放到溫暖的井水裡,真是舒服極了!把厚厚的棉衣脫掉,我們快活地在井邊跑步,玩遊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