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紫珠

白毛紫珠

白毛紫珠(學名:Callicarpa candicans)是馬鞭草科紫珠屬的植物。分布在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泰國、緬甸、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等地,生長於海拔250米至1,000米的地區,多生在平原、路旁、山坡以及空曠荒蕪之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 白毛紫珠
【種拉丁名】: Callicarpa carndicans(Burm.F.)Hochr.
【化學成分】: 含紫珠萜酮,對魚有毒。
【科中文名】: 馬鞭草科
【科拉丁名】: Verbenaceae
【分 布】: 產廣東海南各地。

本科概況

本科有80屬3000餘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延至溫帶;我國有21屬約180種,主產長江以南各省區。本科的很多種類有重要經濟價值,如柚木(TectonagrandisL.F.)為世界最優良的木材之一,有些種類可作觀賞和藥用,海州常山、馬櫻丹等少數種有毒。本科植物主要含有環烯醚單萜、萜類,苯醌、黃酮、皂甙、生物鹼等化學成分。白毛紫珠等紫珠屬(CallicarpaL.)植物所含二萜化合物紫珠萜酮(callicarpone)(95—1),對魚劇毒。

藥用價值

【藥 名】:白毛紫珠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馬鞭草科紫珠屬植物白毛紫珠的根、皮、樹葉等。
【功 效】:祛濕止癢殺蟲。
【主 治】:治疥瘡、濕瘡、頑癬等所致皮膚瘙癢症
【性味歸經】:苦、辛,熱,有毒,入肺經。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含紫珠萜酮,對魚有毒
【用法用量】:外洗:用白毛紫珠的根、皮、葉煎水外洗皮膚。本品有毒,禁內服。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
【考 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中藥化學成分】:本品含白毛紫珠萜酮、大葉紫珠萜酮、大葉紫珠萜酮單乙酸酯。

形狀及生活習性

灌木,高1-2米;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星狀茸毛。葉片卵狀橢圓形、寬卵形或橢圓形,長8-15厘米,寬4-7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驟狹成楔形,邊緣有鋸齒,表面無毛或葉脈上有毛,綠色,乾後變黑褐色,背面密生灰白色星狀茸毛,側脈9-13對,中脈、側脈和細脈在背面隆起,在表面下陷;葉柄長1-1.5厘米。聚傘花序緊密成球形,寬2-3厘米,4-5次分歧,花序梗長0.5-1厘米,被毛與小枝同;苞片細小,線形;花萼密生灰白色星狀厚茸毛,萼齒不明顯;花冠粉紅色或紅色,疏生星狀毛,長約2毫米,花絲長為花冠的2倍,花葯小,卵形,藥室縱裂;子房無毛。果實球形,紫黑色,乾後黑色,徑約2毫米。花果期4-12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