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白楊-M”飛彈系統的研製工作始於80年代後期,它是“白楊”-M(SS-25)飛彈的改進型。1994年12月20日,“白楊”-M飛彈進行了首次試射,原計畫進行7次試射,實際上只進行了4次。 1997年7月8日,在普列謝茨夫靶場“白楊”-M飛彈進行了第4次發射試驗,也是定型前的最後一次發射。“白楊-M”飛彈系統是 俄羅斯飛彈製造業歷史上第一種自己研製和生產的飛彈系統。該飛彈的主要設計者、 莫斯科熱力學國家研究所所長兼總設計師尤里*索洛莫夫諾夫認為,這是俄羅斯固體燃料彈道飛彈進一步改進過程中的重大一步,“白楊-M”飛彈可以認為是俄軍工企業的新生兒。
設計者們認為,在“白楊-M”飛彈系統研製、試驗過程中,以及在其戰術技術性能指標中有很多“第一”,甚至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如第一次為高防護性的井基和機動陸基發射裝置製造了標準化統一的飛彈;首次使用了新型試驗系統,藉助它可檢驗飛彈系統在地面和飛行狀態下各系統和組件的工作狀態和可靠性,這可大大縮小傳統試驗規模,減少費用,同時又不降低飛彈系統研製和試驗的可靠性。
據 設計者稱,“白楊-M”飛彈系統的全部試驗都進行得很順利,此外,在訓練場和戰備值班中將進行有關的試驗工作,全部戰術技術性能將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目前,俄現已研製出了“白楊-M”的機動型,它安裝在8軸牽引車上,現正在普列謝茨克的國家航天試驗中心進行相應的試驗。
“白楊”-M飛彈系統之所以引起世人的關注,主要是因為它所擁有的戰術技術性能優勢。該飛彈為單彈頭式洲際戰略彈道飛彈,採用多種制導方式,是一種3級固體燃料飛彈,即可機動發射,也可固定發射。該飛彈長(帶戰鬥部時)22.7米,直徑1.95米,飛彈發射重量47.2噸,投擲重1200千克,飛行距離超過10000米,核裝藥的準確當量雖未公布,但根據某些信息可以確定,彈頭爆炸當量約為55萬噸,同時命中精度也有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