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晉公路

白晉公路

白晉公路,修建於民國14年,即1925年,是今山西晉中祁縣白圭鎮至今山西東南部晉城市的公路,全長348公里。 晉城古代的商道起源較早,早在北魏時就在晉城設為建州,至清雍正六年(1728)升為澤州府,加之晉城地處山西通往中原之要衝,所以,一直保持著一個地方性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地位。

歷史沿革

晉城古代的商道起源較早,早在北魏時就在晉城立為建州,至清雍正六年(1728)升為澤州府,加之晉城地處山西通往中原之要衝,所以,一直保持著一個地方性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地位。

戰國時期,軍事家吳起稱晉城是“夏王之國,左天門之險,右天溪之陽,盧澤在其北,伊洛在其南,有此險也”。《戰國策》中“騏驥之挽鹽車,垂頭於太行”,說的就是有許多良馬駕著沉重的鹽車,極其艱難地在太行山崎嶇的山路口跋涉的情景。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河東鹽運使陳堯佐,為外輸潞鹽,上書《清平治太行山札子》奏請撥款征夫,修建長達一百華里的太行山路,即今之大口路。從此以後至明清,晉城經大口至河南一直是繁華的鹽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中央集權制,在交通上採取了“車同軌”的重大改革措施,施行“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廣徵民役修建“馳道”、“直道”、“五尺道”等大型工程,使交通運輸出現了一次較大的飛躍。尤其是通往外地道路的發展。各郡之間都已有了車路,除馳道外的其他道路交通,也具有一定規模。

修築歷史

1925年(民國14年)始修晉中祁縣白圭鎮至晉東南晉城的公路,全長348公里。1930年(民國19年),白晉公路建成通車。白晉公路通車後,通車伊始,即有華輪、韓信運輸公司從事旅客運輸。1946年3月國共內戰中被破壞。

1937年(民國26年),日本侵略軍進犯晉城,占領當時晉城惟一的公路,即白晉公路。此路成為日軍一條重要的交通補給線。日軍占領時期,為了其侵略、掠奪,控制交通,互相策應,抓丁拉夫,修建了晉城至省界大口的公路(即今碗周線)、晉(城)陽(城)公路等。

1941年又修通了晉城至浮山街、伏頭、柳樹底簡易公路,日軍在公路沿線設立“愛護樹”。潞安府至澤州府為“汽車警護”工作區間,並制定“愛路功勞獎券”,獎給護路有功人員。當時,晉城三個抗日民主政府組織抗日軍民,在公路上襲擊軍車,埋設地雷,毀路、炸橋,進行有效的破路鬥爭。

在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中,白晉公路成為重點破壞目標之一。至抗戰勝利,白晉路已支離破碎,溝壕縱橫,橋涵殘缺不全,根本無法通車,其它公路也被日軍敗退,晉城交通處於癱瘓狀態。

1946年2月,國民黨軍閻錫山部又以8個師2萬多人,並糾合當時盤踞白晉線東觀至沁縣段的日寇第14旅團及偽軍一部,借“保護鐵路”之名,沿鐵路線兩側南犯。3月上旬,晉冀魯豫軍區以第6縱隊及太岳、太行軍區各一部發起白晉戰役,打擊南犯之國民黨軍。人民解放軍在人煙稀少,供應困難的山區和大雪嚴寒的條件下,對依託交通線和裝備優勢的國民黨軍作戰。經過半個月的連續作戰,殲國民黨軍4000餘人,切斷了白晉線,迫使國民黨軍終於接受停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