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蹄蓋蕨

14,圖 cm,寬10 165,圖

中 文 名 :白堊蹄蓋蕨
科名信息:
屬名信息:Athyrium,蹄蓋蕨屬
文獻描述: 1988 Athyrium cretaceum,陳芬等,頁42,圖版13,圖5~9 ;圖版 14,圖 2~11 ;插圖 1 1995 Athyrium cretaceum,鄧勝徽,頁18,圖版6,圖1,1a ; 圖版7,圖8 2001 Athyrium cretaceum,鄧勝徽和陳芬,頁123,圖版79,圖1~4 ;圖版 80,圖 1~8;圖版 81,圖 1~10 ;插圖 28
形態描述:蕨葉小型,三角形或伸長三角形,長 15 cm,寬10 cm,二到三次羽狀。葉柄保存長6 cm 以上,寬 2 mm,表面光滑,腹面具一縱溝。主軸光滑,1~2 mm 寬,較弱,常彎曲,在腹面具一細溝。羽片及小羽片:末次羽片披針形,通常長 2~5 cm,基部寬 0.7~1.5 cm,向上即漸窄,對生到互生,以近直角向主軸兩側展開,排列較稀,羽片間往往有 0.5~1 cm的間距。羽葉最下部的一對羽片最大,其下側小羽片比上側者更大而長,而且小羽片邊緣深裂,有向小羽片發展的趨勢,蕨葉向三次羽狀轉變。小羽片下先出型,約 4~5 枚小羽片後轉為上先出型。羽片下側的小羽片通常較上側者為大。小羽片披針形或伸長三角形,長 6~12 mm,寬 3~5 mm,基部最寬,向上收縮或在下部約 1/3 處兩側平行而後漸收縮,頂部急尖或漸尖。在羽片中上部的小羽片的頂端常略向前彎而前指。小羽片邊緣分裂至距中脈的一半,形成 6~9 對三角形的齒,齒尖略前彎。羽狀脈序,中脈細但明顯,到頂,基部略下延;側脈細弱,分叉一到兩次或不分叉。生殖羽片與營養羽片同行。孢子囊群著生於小羽片背面,於中脈兩側各成一排,每一裂片上著生一個孢子囊群,每一小羽片產 4~7 對囊群,個別小羽片上有多達 9 對囊群。偶見一些羽片下行基部的小羽片有較其他更大的裂片,其上含有多於兩個的囊群。孢子囊群馬蹄形為主,少數為彎鉤形,在小羽片基部的囊群有時為半圓形。囊群高 0.5~0.8 mm,寬0.3~0.7 mm,兩側大致對稱或靠近中脈的一條邊略長。每一孢子囊群產孢子囊數目不詳,估計在80個以上。囊群蓋有時保存,與囊群形態相似。孢子囊球形,但常保存為橢圓形,長 130~150 μm,寬 90~100 μm。具細柄,柄長 200 μm 以上,直徑約 30 μm,由 3 排細胞組成。環帶直立,從囊柄處開始發育,向上環繞孢子囊到前面,約環繞孢子囊的 2/3,由 13~15個加厚細胞組成。裂口橫向。每一孢子囊產 64 個孢子。孢子兩面型,極面觀橢圓形,赤道面觀豆形、腎形。赤道軸長30~ 45 μm,極軸長20~30 μm,兩者的比例約為 1.5。單裂縫,裂縫長10~20 μm,約為長軸的一半。外壁光滑,有時具褶皺(鄧勝徽和陳芬,2001) 。
比較研究:
時代產地:遼寧阜新盆地,阜新組,鐵法盆地,小明安碑組;內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組; 早白堊世
圖版信息:圖版 165,圖 1~7;圖 4-15
數據來源:中國化石蕨類植物(2010),頁碼:27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