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描述葉柄寬 2.5~3 mm,長 10 cm 以上,常微彎曲,表面光滑,未見鱗毛、鱗片或其他痕跡。羽片似為長披針形,寬 1.5 cm,長度不詳。末次羽片披針形或三角形,長 1.5~2 cm,寬約 0.6 cm。羽片間是 0.5 mm 左右的間距。小羽片舌形,全緣,長 2 mm,寬 1 mm 左右。羽片中部的小羽片常為半圓形。脈序不詳。生殖羽片單獨保存。羽片長披針形,保存長 6 cm,寬 2.5 cm,最寬在基部,向上漸漸收縮,前彎,頂漸尖;以 90° 角互生於中軸上,相互間具 1~3 mm 的間距。生殖小羽片略顯下先出,舌形,短胖,長 1~3 mm,寬 1~2 mm,全緣;全部著生,中上部略向前彎,頂端圓。羽片上部的小羽片半圓形,基部常相連。孢子囊群著生於葉膜背面,位於側脈上,距離邊緣 1/2 處。羽片基部的小羽片含 2~4 對囊群;上部者僅 1 對囊群。囊群馬蹄形或“U”字形,兩邊近等長,高 1.2 mm,寬 1.0 mm,與中脈呈 45° 左右斜交。小羽片中上部或羽片上部的小羽片所產囊群為彎鉤狀,近中脈或羽軸的一側較另一側為長,並平行中脈或羽軸下延,囊群與中脈羽軸的交角變小。孢子囊橢球形,直徑 100~150 μm,具細柄。細柄基部寬 30 μm,長度和細胞構成不詳。環帶直立,下延不到囊柄,由 13~15 個加厚細胞構成。環帶細胞壁厚 10~15 μm,高 25 μm。孢子極面觀橢圓形,赤道面觀豆形、腎形。赤道軸長 30~40 μm,極軸長 20~25 μm,兩軸長度比 1.3~1.6。單縫,縫線長約 25 μm 左右,脊狀。外壁有粒狀紋飾,近極面覆以微小顆粒,顯得粗糙;遠極面上的顆粒較粗,個別孢子上有直徑 0.5~1 μm 的塊狀紡飾(鄧勝徽,1995;鄧勝徽和陳芬,2001) 。時代產地內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組; 早白堊世圖版信息圖版 167,圖 7~9文獻描述 1995 Athyrium neimengianum,鄧勝徽,頁 18,圖版 6,圖 2~5; 圖版7,圖1~7 ;插圖 5 2001 Athyrium neimengianum,鄧勝徽和陳芬,頁 127,圖版 88,圖 1~7數據來源中國化石蕨類植物(2010),頁碼: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