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發現台灣:1620—1945》以全球視野展現了台灣社會1620年至1945年之間的發展變遷。自明末漢人移民來台墾荒至1945年光復回歸,台灣從邊陲小島逐漸成為外貿重鎮,成為古老中國探索外部世界的尖端,三百多年裡,歷經荷蘭占據、鄭氏王朝、清朝統一、日本殖民,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不斷演變,既跌盪起伏,又血淚交融,令人感慨不已。
同時,由於台灣近現代受到日本殖民戕害,因此貫穿《發現台灣:1620—1945》的另一主旨,集中在19世紀中期中國和日本共同面臨的國運抉擇之比較——如何融入全球化的工商業潮流並重塑國民精神。前者執著於西洋軍事技術,卻因循守舊,缺乏全盤思維;而後者從根本入手,全面借鑑西方先進文明,從而崛起於東方,甚至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的威脅。撫今追昔,今天中國再次處在現代化的關鍵時刻,如何汲取歷史經驗教訓,重塑大國文明,值得所有國人深思。
《發現台灣:1620—1945》取材廣博,文筆淺顯,同時又觀點新鮮,寓意高遠。想要了解台灣對於中華民族的特殊性和影響力,本書正是首選的讀本。
編輯推薦
台灣是中國海洋文明的尖端,也是中國跌宕幾百年的見證者。但對於台灣的歷史,我們大多數人的認識是含混而片面的。我們只知道鄭成功收復台灣,但對於鄭成功之前荷蘭人占據台灣的歷史知之甚少;我們只知道台灣因《馬關條約》而割讓給日本,但對於日本何時起覬覦台灣,占據台灣之後如何治理台灣毫不了解……
《發現台灣:1620—1945》則為我們補上了一堂台灣歷史課,以簡明生動的語言,豐富真實的故事,清晰梳理了台灣晚近300多年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史,對荷蘭占據、鄭氏統治、清朝統治、日本殖民四個歷史階段的台灣歷史進行了詳細的敘述,揭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史實,比如日本占據台灣初期,雖然在法理上占據了台灣,但樺山、桂太郎、乃木希典三任總督治理台灣期間,更多的是從軍事著眼,根本未考慮長久經營,甚至還有日本人主張把台灣賣給法國或賣還給中國。——這段史實或可說明,在相當一些日本高層人士眼中,台灣只是殖民地,甚至只是戰利品。
閱讀《發現台灣:1620—1945》,在歷史的荒煙蔓草中,你將有大發現——那是你還沒有發現的台灣。打開台灣的過去,了解過去的台灣,理解現在的台灣,走出兩岸的未來。
名家評論
台灣與大陸,只在不到一兩百公里的彼岸,終會有解除舊仇新怨、不再疑懼的一日。屆時兩岸攜手,共同建設中華,在東亞創造一個新的東方文明。
——許倬雲
很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台灣的過去,《發現台灣》是一部閱讀起來輕鬆愉快的台灣簡史。就如補上一堂台灣歷史課,有利於兩岸增進感情、共創美好未來。
——暢銷書《我們台灣這些年》作者 廖信忠
作者簡介
作者
殷允芃
美國愛荷華大學新聞碩士、麥格塞塞新聞獎得主,著有《中國人的光輝及其他》《等待英雄》《點燈的人》《敬天愛人》《素直的心》等,現任天下雜誌群創辦人、董事長兼總編集長。
尹萍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著有《堤河邑冒險學校》《海洋台灣》《出走紐西蘭》等,譯有《樂在工作》《偶然生為亞裔人》等。
周慧菁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譯有《10個與孩子的重要對話》,現為天下雜誌編輯顧問。
李瑟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大眾傳播學碩士,著有《制度追趕成長》《女中醫才知道的青春秘方》等,現為《康健》雜誌總編輯。
林昭武
台大經濟研究所碩士,編寫過《走上現代化之路:王作榮的建國藍圖》,曾任天下雜誌資深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