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品名稱】登太和山
【創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扶安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登太和山
神山峭拔近星天,殿閣堅高靄碧煙。
風靜老猿攀柏嘯,日明仙鶴傍人旋。
文皇創建崇優禮,歷代顓祈國祚延。
奉命南來躋福地,幸踏雲梯謁聖賢。
作品賞析
扶安的這首七律出自1536年(嘉靖十五年)由湖廣參議方升編寫的《大岳志略》卷四。詩的首聯稱武當為“神山”,準確反映了明代武當山在朝廷心目中的神聖地位。頷聯寫景,明代武當山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山中多有珍禽異獸,老猿攀爬到古柏老樹上仰天長嘯,仙鶴圍繞著香客遊人盤旋起舞,這種動物與人和諧相處的景象,是武當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動體現。
頸聯寫史,“文皇”指明太宗文皇帝朱棣,他於永樂年間創建了武當山道教建築群,並敕封武當山為“大岳太和山”,崇奉武當山真武神的祀典超邁前代。明永樂以後歷代皇帝即位都要遣官告祭武當真武之神,並經常命武當道士舉辦規模宏大的齋醮法事,求神保佑“皇圖鞏固,宗社平安”。
尾聯記事,寫作者奉明孝宗之命齋送神像到武當山奉安之事。據明代太監王佐編《大岳太和山志》卷四《欽降像器》云:1494年(弘治七年八月初九日),“敕御用監太監扶安、尚衣監太監餘慶、御用監左少監張昺:今命爾等管領黃船並馬快船隻,裝送真武聖像並供器等項,前去大岳太和山奉安,就修齋醮。已敕湖廣三司並管山內外官員預先整理伺候套用。爾等沿途務要十分仔細,用心照管,不許絲毫怠忽……”(《武當山志》)。
扶安這次齋送真武聖像的活動歷時五個多月,在武當山的活動,一是於1494年(弘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管送真武聖像一堂於大聖南岩宮奉安,寶幡、香燭分布玄天玉虛等八宮並帶管岩廟懸掛焚爇點照”;二是“伏命官道於弘治八年正月十五日,祗就淨樂宮修建金籙祈恩請祐福國裕民吉祥大齋七晝夜,供設清醮三千六百分位,用酬高厚,仰答洪庥。”雖然《酌中志》、《明詩綜》等書未將扶安列入明代宦官詩人隊伍,但從其《登太和山》這首七律看,用詞洗鍊,對仗工整,與明代其它詩人詠武當詩作相比並不遜色,故稱其為詩人。
作者簡介
扶安,明代弘治至嘉靖初的著名太監。《明史》卷一五云:1500年(弘治十三年四月)夏,火篩(正德時期,蒙古韃靼郭勒津旗旗主)寇大同,太監扶安奉帝命前往大同,監保國公朱暉軍,“益兵禦寇”。《明史》卷一一七云:1524年(嘉靖三年)慶定王朱台浤被人誣為不軌,“帝命太監扶安、副都御史王時中等復按”。據有關文獻記載,扶安於弘治間任御用監太監,而到嘉靖初則改任司禮監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