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人體每日所需的營養物質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獲取所需營養才能維持生命和機體健康。科學安排一日三餐: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一般人習慣於一日三餐。人體最大消耗是在一天中的上午。由於胃經過一夜消化早已排空,如果不吃早飯,那么整個上午的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完全要靠前一天晚餐提供,這就遠遠不能滿足營養需要。中餐在飢不擇食的情況下,吃得又快又多,攝入的量往往超過早、中兩餐的總和反而使熱量過剩,多餘的熱量以脂肪的形式貯存於體內,使身體發胖。
飲食原則
人體每日所需的營養物質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獲取所需營養才能維持生命和機體健康。科學安排一日三餐: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一般人習慣於一日三餐。人體最大消耗是在一天中的上午。由於胃經過一夜消化早已排空,如果不吃早飯,那么整個上午的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完全要靠前一天晚餐提供,這就遠遠不能滿足營養需要。中餐在飢不擇食的情況下,吃得又快又多,攝入的量往往超過早、中兩餐的總和反而使熱量過剩,多餘的熱量以脂肪的形式貯存於體內,使身體發胖。
每餐間隔六小時,每餐間隔時間拉長是由於身體的能量是依照碳水化合物、脂肪的順序消耗掉的。如果餐與餐之間的距離太短,在碳水化合物被消耗之前又進食的話,脂肪會變成皮下脂肪囤積起來。為防止這種情形發生,原則上餐與餐之間最好隔六個小時以上,換言之,間隔時間越長,脂肪的燃燒越順利。如果在兩餐之間吃甜食,甚至只是低熱量食物,都會使脂肪燃燒停止。
飲食減肥的訣竅往往不在於吃得有多少,而在於如何加速機體的新陳代謝,更好地讓攝入的熱量在最短的時間內燃燒掉。科學的飲食,合理的搭配是第一步,我們所處的環境和自身身體的條件有所不同,對合理化的飲食要求也有差異,但總的原則應該是科學、合理、均衡。要做到品種的多樣化和互補性,烹調要適當,清淡,防止營養的流失。
養成定時三餐的習慣,杜絕零食。習慣一邊喝茶一邊吃零嘴,感覺疲倦時吃一塊朱古力,隨時隨地都想吃的人,要她熬六個小時以上才能吃飯,實在是件困難的事,建議可以經常結合決烏湯這類中醫組方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想到必須挨六個小時,或許會讓你好好吃這一餐,也會注意營養是否均衡。正餐吃的好,又怎么會想吃零嘴。
同時還耍適當的節制一下飲食。合理的控制飲食可以減輕胃腸的負擔,讓勞累過度的消化系統和吸收系統得到適當的休息。此外,適當地節食可以促使機體處於“低消耗、高功效、少毒害”的最佳狀態,對保持內環境的穩定、協調體內各種調節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減肥小竅門
瘦身秘招,不論胖上面,還是胖下面或全身胖,建議為:
1)泡服天然植物來消除脂肪,多泡澡或足浴,每周至少三次,以促進血液循環並強化新陳代謝。
2)絕不能胡亂的節食,或採用不當的減肥方法,像“蘋果療法”、“七日斷食法”。
3)多喝溫熱的水和飲料等,絕不能喝極度冷的飲品。否則減肥的成功機率會大大降低。
4)吃一點辛辣的食品,如生薑、胡椒、花椒、辣椒等。對身體加溫有很大的作用,會提升新陳代謝功能。
5)不要吃白糖,可用紅糖、蜂蜜代替。泡麵、味素也不要吃。
低熱量蔬菜
西葫蘆。西葫蘆約含水分94%以上,它是低熱量食物,維生素A的含量較多,其餘的維生素類和礦物質類與筍瓜相近,含鉀、鎂的比例較高。其品質比筍瓜要好,還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這些物質不能被人體消化酶水解,但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糞便排出。生吃西葫蘆比熟食效果更好,也可以用它做湯喝。
白菜。白菜性微寒、味甘,具有解毒除熱、通利腸胃的功能。凡心煩口渴、大便不暢、小便黃少者均可常食白菜。白菜中含有較多粗纖維,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等,白菜中的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乾燥。生吃白菜心可以不破壞白菜的營養,通便很有效。
蘿蔔。蘿蔔分白皮、青皮、紅皮等多種,既可生吃,又可熟食,時珍堂指出其維生素C含量為梨的10倍,還含有干擾素誘生劑,具有抗病毒、抗癌作用。蘿蔔性味辛、甘、涼,有消除積滯、化痰解熱、解毒等功效,對支氣管炎和咳嗽有療效,所含木製素和辛辣味物質有防癌作用,且富含維生素C。蘿蔔能通便、抗菌,防膽結石的形成,降膽固醇,可預防高血壓和冠心病。生吃蘿蔔通便,每次可吃250克左右。
豆芽。主要是指黃豆芽、綠豆芽,雖源於黃豆、綠豆,但營養卻更勝一籌。除了較多的纖維素外,豆子在發芽過程中植物凝血酸很快消失。由於酶的作用促使植酸降解,更多的磷、鋅等礦物質被釋放出來,被人體利用。尤其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是低熱低脂食品,可滋陰通便利尿。常吃豆芽可防治腸癌、口腔炎,提高大腦功能。
研究進展
2014年9月3日,科學家對將近50項納入了7300名受試者的研究結果分析顯示,阿特金斯飲食法(Atkins)、邁阿密飲食法(South Beach)、區域飲食(Zone),“減肥達人”飲食(Biggest Loser),珍妮·克雷格飲食(Jenny Craig)、“營養系統”飲食(Nutrisystem)等一系列知名減肥飲食控制方案都可以帶來顯著的減重效果,而這些飲食方案之間的差異並不大,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上。各種方案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例如有些更強調碳水化合物的控制,而有些注重減少脂肪攝入。
對於肥胖患者,對這些飲食控制方案作用的爭論一直存在,每種方案可能會有不同的主打理念,例如低碳水化合物、低脂或者均衡的營養,而超重的患者們也迫切地想要知道,究竟哪一種方案會帶來更好的效果。
因此,多倫多疾病兒童研究中心研究者對既往的醫學文獻進行了詳細匯總,在這些研究中,超重或肥胖患者(體重指數≥25)被隨機分配到某種指定的飲食方案干預組中,並且通過自測的方式,在每3個月或更長時間的隨訪中匯報體重或體重指數的變化。
這項薈萃分析共納入了59篇論文,其中共報告了48項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共7286名受試者)。在飲食分類分析中,校正了運動和行為支持的影響後,在6個月的隨訪中可以看到所有接受特定飲食指導的受試者都比沒有接受的減重效果更好。與不進行減重飲食控制的患者相比,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者的體重平均多減輕了19.2磅(8.73千克),而低脂飲食者的減重效果與之類似(17.6磅,8千克)。
在隨訪的第6~12個月期間,這些飲食方案能帶來比不進行飲食控制者多2.2~4.4磅(1~2千克)的額外減重。低脂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方案有著最大的減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