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前載朱氏《痧喉論》,後附袁氏增輯《三家方論》。朱氏闡述了痧喉的證治宜忌。後列驗方十一首,其中內服方八首,吹藥方、漱喉方、外用方各一首,詳其組方、用量及用法。袁氏校朱氏文謬誤不詳之處,增輯唐迎川、李純修、祖鴻範三家方論,與朱氏原論印證符合,更為暢曉詳明。末附經驗方十一首,包括內服方五首、吹藥方六首。
版本信息
現有清道光二十八年謝凝禧堂刻本,清光緒三年(1877)慎余堂刻本等。
《痧喉論》是清代朱鐵山撰、袁光裕增輯的一本耳鼻咽喉口齒類中醫文獻,成書並刊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
本書前載朱氏《痧喉論》,後附袁氏增輯《三家方論》。朱氏闡述了痧喉的證治宜忌。後列驗方十一首,其中內服方八首,吹藥方、漱喉方、外用方各一首,詳其組方、用量及用法。袁氏校朱氏文謬誤不詳之處,增輯唐迎川、李純修、祖鴻範三家方論,與朱氏原論印證符合,更為暢曉詳明。末附經驗方十一首,包括內服方五首、吹藥方六首。
現有清道光二十八年謝凝禧堂刻本,清光緒三年(1877)慎余堂刻本等。
真正的“痧”字,直至宋代張杲《醫說》中始見其字,張氏將一種類似傷寒而見皮膚疹點的疾病稱為“痧”。 [4]隨後,有陳耕道《疫痧草》稱謂“疫痧”者,主辨有疫...
《痧喉正義》,醫論著作。一卷。清·張振鋆撰。刊於1889年。
編著 現存丹痧爛喉病名。見《瘍科心得集》卷上。其中附王步三先生爛喉丹痧論曰:“金匱有陽毒之紋,叔和作溫毒之說,其證形與今之名丹痧爛喉者極合。
痧疹,病症名,既為人身宣洩邪毒之路,故其發也,由內達外,由血分而達於氣分,始於脾終於肺也。
痧疹起源 痧疹病理 痧疹症狀 痧疹治法 痧疹脈法《痧喉正義》,醫論著作。一卷。清·張振鋆撰。刊於1889年。本書匯集明、清時期名醫繆仲淳、喻昌、葉香岩、吳鞠通、陳耕通、余師愚等十二餘家所論疫症、痧症、...
簡介丹痧也稱爛喉痧、爛喉丹痧、疫疹、疫痧,是因感受痧毒之邪引起的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急性時行疫病。臨床以發熱、咽喉腫痛或伴腐爛,全身布有瀰漫性猩紅色皮疹,疹後脫...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辨證施治 預防《專治麻痧初編》是中國古代醫書其中之一。
引言 附案 《專治麻痧初編》 拔疔散 《專治麻痧初編》卷六解肌透痧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喉痧症治概要》。具有解肌透痧,宣利咽喉之功效。主治痧麻初起,惡寒發熱,咽喉腫痛,妨於咽飲,遍體酸痛,煩悶泛惡。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疫喉淺論》是清代夏雲撰的一本耳鼻咽喉口齒類中醫文獻,成書於清光緒元 年(1875),二卷,補遺一卷。
內容簡介 版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