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Q波

病理性Q波

病理性Q波是心電圖對於診斷心梗(myocardial infarction,MI)具有重要價值,價格經濟實惠,快捷方便無創傷,可以定位。可以評估心梗是那一支動脈阻塞導致的,用以評估這支動脈阻塞程度是完全閉塞、還是部分阻塞,或者說是狹窄的可能性;從而判定是立刻進行介入還是採取抗凝治療方法。常見的非MI性疾病有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挫傷、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硬皮病、澱粉樣變性、原發性或轉移性心臟腫瘤、肥厚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右心室肥厚、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大量心包積液、左束支傳導阻滯、左前分支傳導阻滯、右位心、左室假鍵索。

基本信息

原因

病理性Q波一般意義

病理性Q波病理性Q波

①Q波寬度0.04s;②Q波振幅大於同導聯R波的1/4;③不該出現Q波的導聯上出現了Q波。不該出現Q波導聯出現電靜止區域有:⑴aVL導聯Q波幅度1/2R,下壁Q波幅度60%R;⑵Q波時間0.02s,幅度1/4R;⑶V1、V2導聯出現q波;⑷V1、V2導聯出現QS。傳統意義上的Q波診斷標準,是對出現病理性Q波的MI的診斷,既然夠標準化那么也就不難診斷。與此同時對於不夠標準的又該怎樣診斷呢?沒有出現Q波的又沒有症狀、有了症狀而沒有Q波等無Q波的MI呢?因此,在傳統意義病理Q波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等位性Q波的概念。

非MI性疾病所致的Q波或類似等位性Q波

又稱假性MI。非MI性Q波是指MI以外的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異常Q波。多見於Ⅱ、Ⅲ、aVF、V1~V3等導聯,發生機制可能與心電軸偏移、心臟轉位、心臟激動傳導途徑異常、急性心肌缺血損傷、局限性的電靜止、纖維化或其他成分代替心肌、室間隔肥厚及自主神經或間接刺激等有關,但不是MI導致的病理性Q波或等位性Q波。
常見的非MI性疾病有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挫傷、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硬皮病、澱粉樣變性、原發性或轉移性心臟腫瘤、肥厚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右心室肥厚、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大量心包積液、左束支傳導阻滯、左前分支傳導阻滯、右位心、左室假鍵索。

位置性Q波:又稱非病理性Q波

由於心臟

病理性Q波病理性Q波
位置不同及變化,正常人在某些導聯也可以出現超過正常標準的Q波,如aVL、Ⅲ、aVF、V1、V2等導聯出現QS型或QR型(Q波時限≥30ms,振幅≥1/4R)稱為心臟位置性Q波。其心電圖表現是:Ⅰ、aVL、V5、V6導聯,當QRS波群初始向量與額面電軸接近90°,QRS波群的初始向量與aVL導聯幾乎垂直,可投影在aVL導聯的負側,使QRS波群呈QS型,偶呈Qr型屬於一種正常變異,此種情況總伴有P波和T波的倒置,Ⅰ和V5、V6導聯無Q波,不伴有ST段的改變。Ⅱ、Ⅲ、aVF導聯:Ⅲ導聯與QRS波導聯軸大致垂直時,心臟位置稍有變化即可形成Q波,故Ⅲ導聯Q波大多數是正常的,此時應再結合ST-T變化及Ⅱ、aVF導聯的Q波綜合分析。V1、V2導聯:在右胸前大部分位置應該能記錄到Q波,其邊緣接近於V1導聯的部位,因此該電極位置稍有變動即可在V1導聯記錄Q波或QS波。

正常變異:有肥胖、雞胸等導致心臟位置的改變。位置性Q波不屬於病理性Q波,其不是因MI或其他器質性疾病引起,無病理性意義。但臨床上確實有人對此了解不深而診斷為“病理性Q波”,成為“醫源性MI”,甚至失去工作能力。

人為性Q波

①操作的不規範性及識圖的失誤,記錄電壓的過於衰減導致QRS波起始部的小r波的無法辨認而誤認為q波,反之應有的小q波的丟失而出現漏診甚至延誤病情。

②操作性失誤,左右手接反,左胸與右胸的辨錯,就會出現病理性Q波或者等位性Q波,導致誤診。至今,常規心電圖是臨床上套用最廣的一項無創性檢查技術,是診斷MI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Q波的鑑別與診斷十分重要。目前鑑別異常Q波方法除了心電圖檢查操作技術經驗外,還需結合病史化驗、臨床表現及必要的心臟超聲、頭胸導聯心電圖等無創性檢查,進一步還可做冠狀動脈造影等有創性檢查。作為臨床心電圖檢查者如能正確區別病理性Q波、等位性Q波、非梗死性疾病Q波、位置性Q波及消除人為性Q波,就會減少醫源性Q波的診斷。特別是等位性Q波結合ST-T改變,臨床表現及化驗檢查會使患者得到早期MI的干預治療。對於非梗死性疾病所致Q波的辨認,有利於治療原發病。避免人為性Q波的出現導致的臨床誤診,避免病理性Q波的人為的消失而延誤治療。

檢查

以往臨床上根據心電圖出現病理性Q波,ST段移位及T波改變,將心肌梗死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和陣舊性心肌梗死三個時期,但近年來發現,在本病早期多不能顯示心肌梗死的典型心電圖變化,往往只有ST-T改變,醫學教育網原創其中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早期心電圖表現之一,ST段抬高特性和呈規律性演變過程是診斷AMI的重要標準。

鑑別診斷

QRS波寬大畸形:室性心動過速是指起源於希氏束分叉處以下的3―5個以上寬大畸形QRS波組成的心動過速。可由心臟手術、心導管檢查、嚴重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感染、缺氧、電解質紊亂等原因引起。但不少病例其病因不易確定。

T波低平或倒置:T波是反映心室電激動恢復期的電壓改變。T波高度降低(稱低平),進一步則T波方向向下(稱倒置),是心電圖上心室復極引起的電位變化,又叫心室復極波.許多冠心病老患者耳濡目染,都知道T波低平、倒置是冠心病的表現.但是,T波形態變化的原因很多,並不都是心臟病的特有表現.在判斷T波改變的意義時,應密切結合臨床,不能貿然作出冠心病的診斷。
過渡區R波遞增不良:澱粉樣變性累及冠狀動脈者可引起心絞痛。約80%的病人胸前導聯出現病理性Q波或過渡區R波遞增不良。澱粉樣變心肌病是澱粉樣物質在心臟中沉積、浸潤所引起的心肌疾病。澱粉樣變心肌病(cardiacamyloidosis)發病機制不詳,但目前認為它是一種蛋白構象疾病,細胞外蛋白的摺疊錯誤起著重要的作用,導致不可溶的、有毒的蛋白在組織的beta;片層纖維蛋白中沉積,這與免疫、遺傳、炎症等因素有關。心肌澱粉樣變可能與甲狀腺素運載蛋白的天冬氨酸一18谷氨酸的突變有關。

緩解方法

1.絕對不搬抬過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時必然彎腰屏氣,這對呼吸、循環系統的影響與用力屏氣大便類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誘發心梗的常見原因。

2.放鬆精神,愉快生活,對任何事情要能泰然處之。

3.洗澡要特別注意。不要在飽餐或飢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水溫太熱可使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可造成心腦缺血。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洗澡間一般悶熱且不通風,在這樣環境中人的代謝水平較高,極易缺氧、疲勞,老年冠心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程度較嚴重的病人洗澡時,應在他人幫助下進行。

4.氣候變化時要當心。在嚴寒或強冷空氣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並繼發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氣候急劇變化,氣壓低時,冠心病病人會感到明顯的不適。國內資料表明,持續低溫、大風、陰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誘因之一。所以每遇氣候惡劣時,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適當加服硝酸甘油類擴冠藥物進行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