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疽食
拼音
jūshí
注音
ㄐㄩㄕˊ
引證解釋
瘡毒侵蝕肌肉。比喻禍患蔓延。《後漢書·虞詡傳》:“竊聞公卿定策當棄涼州……議者喻以補衣猶有所完,詡恐其疽食侵淫而無限極。棄之非計。”《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百姓齊民,積年塗炭,疽食侵淫,邊虞方重。”明歸有光《賀戚總戎平倭序》:“﹝倭夷﹞頃歲乃敢陵斥州縣,浸淫疽食,濱海之區,為其所傷殘者沿絡萬里。”清彭士望《冬心》詩:“盜賊即黎民,變化良有由。苟且終撫局,疽食正堪憂。”
疽食
jūshí
ㄐㄩㄕˊ
瘡毒侵蝕肌肉。比喻禍患蔓延。《後漢書·虞詡傳》:“竊聞公卿定策當棄涼州……議者喻以補衣猶有所完,詡恐其疽食侵淫而無限極。棄之非計。”《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百姓齊民,積年塗炭,疽食侵淫,邊虞方重。”明歸有光《賀戚總戎平倭序》:“﹝倭夷﹞頃歲乃敢陵斥州縣,浸淫疽食,濱海之區,為其所傷殘者沿絡萬里。”清彭士望《冬心》詩:“盜賊即黎民,變化良有由。苟且終撫局,疽食正堪憂。”
疽之堅硬如石,形如桃李或雞卵,皮色如常,由小漸大,難消難潰,既潰難斂者,名為「石疽」。多因寒凝氣滯所致。若向內潰爛,多成逆證,亦有化膿而轉為陽證者,較易...
概念 病理 馬培之醫案附骨疽(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病症名。指毒氣深沉,結聚於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叫做附骨疽,又稱骨癰、貼骨癰。本病根據發病部...
簡介 附骨疽的診斷要點 附骨疽的辨證分析 附骨疽的辨證論治 附骨疽的其他療法有頭疽(carbuncle),病症名。指生長於肌膚間,以局部初起皮膚上即有粟粒膿頭,紅腫熱痛,易向深部及周圍擴散,膿頭亦相繼增多,潰爛後狀如蓮蓬蜂窩為主...
概述 診治吮疽指用嘴吸皮膚起的帶膿的癤子等。
簡介 記載《集驗背疽方》篇幅短小,內容精煉,以論為綱,以方為目,方論結合,簡要論述了癰疽的發病之原、內外證鑑別、用藥原則、預後、戒忌,以及自初起至收口各個階段的主...
基本資料 目錄原序 背疽方總論 背疽方總論戒忌 麥飯石膏論腦疽,主要表現為灼熱腫痛﹐顏色鮮紅。
炭疽熱是一種由炭疽熱桿菌引發的人畜共患急性烈性傳染病,典型臨床症狀為特異皮膚潰瘍、焦痂和周圍組織廣泛水腫;縱隔及肺部腸道和腦膜的急性感染;可伴有敗血症。...
碳疽熱 (Anthrax) 相關條目肩疽,病名。疽之生於肩部者。出《證治準繩·外科》卷三。又名疵癰、丁疽。又生於肩前廉,即肩峰前側者,名乾疽。
發背疽病出自《外科理例》卷五,是指有頭疽生於背部的一種外科病症。
概述 表現 診斷 鑑別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