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釋文:曾譯雙猴、雙猿。分類位置未定的兔猴類化石,可能是狹鼻猴類的祖先類型。化石發現於緬甸邦唐山曼德勒以北約400千米的莫岡附近。晚始新世地層,距今約4000萬~4400萬年。發現的化石為帶有兩個前臼齒和一個臼齒的左下頜骨。下頜體較短、深而粗壯,頦孔位置高且向前移,下頜聯合部短。前臼齒呈雙尖型,下第一臼齒的下次小尖位置近中央,下前尖小,跟座大。其下頜骨及前臼齒具進步特徵,與狹鼻猴類相似;其臼齒的某些特徵與兔猴類(Adapiformes)和始鏡猴(頑猴)類(Omomyidae)等相似。它們被認為是最進步的古近紀靈長類,可能為猴類或狹鼻猴類的祖先。曾據其詞頭amph譯為雙猴,但amph尚有個別的、可疑的、模糊不清等意,正確譯法應為疑猴,示其分類位置不定。發現於同一山區的分類位置未定的另一靈長類化石是邦唐猴(Pondaungia)。化石為下頜碎塊2塊,帶有下第邦唐猴右下頜碎塊及m2 m3一臼齒及下第二臼齒:上頜骨碎塊帶有上第一及第二臼齒。化石風化破損嚴重,使鑑定不能很確切,僅以與原上猿的某些相似和地理位置而認為系最早的狹鼻猴類。
特點
直到20世紀70年代發現新的化石才得以確立其靈長類特點。靠近下後尖的小的下前尖為兔猴類和其他原猴類的典型特徵,深而厚的下頜體、近等高的跟座和寬的三角座等均屬狹鼻猴類的典型特徵。已磨耗的上臼齒具有發育的次尖及不明顯的齒帶,顯然是猴的特徵。據此可以認為邦唐猴是古近紀最早的舊大陸猴類,也可能為狹鼻猴類的祖先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