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彩山公園

疊彩山公園

疊彩山公園位於桂林城北、灕江西岸,是市內主要名勝之一。疊彩山地貌特異,由3.67億年前沉積的石灰岩和白雲質灰岩組成,石質堅硬,岩層呈薄層、中厚層及厚層狀,一層層堆疊起來,如同堆緞疊錦。

基本信息

歷史由來

疊彩山的名稱由來,最早見於唐代文學家、桂管觀察使元晦的《疊彩山記》:“山以石紋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故以為名”。明代應天府通判、桂林人張鳴鳳則認為:疊彩山“茂樹連山,于越、四望擁翠而前,殘霞斷靄,渙漫層崖,何異疊彩,然不但石紋已也。”五代時,馬殷曾在明月峰頂築台祭祀,後馬殷被封為楚王,台名馬王台,山也就因而叫馬王山。又因山上桂樹成林,每至金秋時節,香溢滿城,故名桂山。還因明月峰山腰有風洞,又得俗名風洞山。

主要景觀

疊彩山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鶴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組成,橫亘市區,景色優美,又易於攀登,為桂林山景中的一個熱點。山中佳景甚多,有疊彩亭、于越閣、瞿張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風洞、疊彩樓、望江亭和拿雲亭等名勝。山上歷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尤多,為文物的精華。若登上明月峰,駐足拿雲亭,全城景色盡收眼底“一面嵐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間”。

疊彩山公園 疊彩山公園
疊彩山公園 疊彩山公園

疊彩山由於越山、四望山與明月峰、仙鶴峰組成,是觀賞城區全景最佳處。最高的仙鶴峰海拔253.6米,相對高度101米。但我們要攀爬的是它的主峰明月峰,明月峰海拔223米,相對高度73米,從山腳至明月峰頂有400多級台階。

全山總面積10.8公頃。疊彩山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長壽山,俗話說“穿過風洞口,活到九十九,爬上疊彩山,能活一百三”,疊彩山的景致基本上都集中在半山的風洞口之下,如果您走累了,也可以走到風洞口就原路返回下山,但如果您想活到一百三的話,那就一鼓作氣走到山頂吧。

疊彩亭

——位於四望山與于越山之間。原為清光緒年間桂林知府秦煥所建,1958年重修,為三間三進十字形,單檐翹角、紅柱綠瓦、雙六柱相鼎,東西兩旁設有座凳。亭前楹柱,正面懸掛著名書法家王遐舉所書“疊彩山”的匾額,亭後有清代秦煥的攍聯。

在這裡提醒一下初次到來的遊客們,下山的時候記得也穿過這個亭子下山,原路返回,千萬不要從蝴蝶館的大門出去喔,那是疊彩山的另一個門,距離您原來下車的門有一定距離。

江山會景處

——疊彩亭西北,刻有明代羽卿的“江山會景處”,為榜書摩崖,高233厘米,寬73厘米,楷書,字徑43厘米,年月名款字徑13厘米。據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田汝成《游廣西諸山記》所載.明代為“聚景亭”;“江山會景處”五個大字是當時為該處風景點題而作。意為疊彩山是江景山景會集之處。

羽卿為王鳴鶴表字淮陰人(今江蘇淮陰縣),萬曆間為廣西征蠻將軍,喜吟詠,與當時的廣西巡撫楊芳遍游桂林諸峰,屢有唱和,現龍隱岩、七星岩、虞山、白龍洞、省春岩等處均有他的詩作。

登山道西側鐫有元晦所寫的“四望山”題名及《四望山記》、矛盾與柳亞子的詩刻等數則摩崖,字徑最大的數清代李少蓮所題“玉疊蓬壺”。抵疊彩山門,但見古樹參天,崖遮炎日。而山門上清代張祥河撰、現代伍純道書的楹聯“到清涼境,生歡喜心”,更道出了夏日遊客登山到此的喜悅心情。山門兩側種有竹莖、棕毛、葵葉的棕竹。

成仁碑

——走進疊彩山門,迎面便是一大青石碑豎立,上書“常熟瞿忠宣、江陵張忠烈二公成仁處”,落款為:撫粵使梁章矩(道光二十年[1840年],梁任廣西巡撫兼學政)。南明永曆朝文淵閣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瞿式耜和兵部右侍郎張同敞率兵抗清,於三年多對間中擊退清兵3次,第4次不幸兵敗,1650年11月28日桂林城破之時,放棄逃生,坐待清兵,以求成仁。明朝降將,清定南王孔有德屢加勸誘,他們堅決不投降,至死不屈。1651年1月8日,瞿、張二公於疊彩山就義成仁。山門內右側,有紀念瞿、張二公的仰止堂。堂壁上有二公刻像,獄中唱和詩《浩氣吟》;還有郭沫若的贊詩,詩中贊道:“南冠吟浩氣,堪並文山傳。”將他們與文天祥並列,歌頌他們的英雄氣節。瞿、張二公殉國後,永曆朝分別賜以文忠、文烈的諡號。看到這裡,您或許就意外了,清朝為什麼要幫堅決不投降的明將領立碑呢?其實是有兩個原因的:清朝政權一方面為瞿、張二公的精神所震撼,一方面為了維護其既得利益,覺得在他們的統治下也應該提倡瞿、張二公這種堅貞不屈的精神,因而,瞿式耜又被清帝謚為忠宣,張同敞被謚為忠烈。道光庚子年(1840年),廣西巡撫梁章鉅在瞿、張二公就義處立碑,以示後人。300多年來,為了紀念這兩位抗清將領,桂林人民建立了雙忠祠、雙忠亭、仰止堂,成立了“別山紀念會”。為祖國留下了令人起敬的勝跡,為江山生色。

風洞

——由仰止堂往北走幾十步,便到了風洞。此處是疊彩山景致最為集中的地方。風洞長20米,最寬約9米,最高5米,呈葫蘆狀。由於洞體高懸半空,南北對穿,故而一年四季清風徐徐,享譽“疊彩和風”,為桂林續八景之一。疊彩山210件古代石刻多集中在風洞內外。洞外東側豎著兩塊碑碣,一塊是《康有為講學處遺址》,康有為(1858~1927年),字廣夏,號長素,廣東南海人,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為1890年戊戌變法運動的領導者。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和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兩次來桂,住於風洞前的景風閣。康第一次來桂時,在風洞頸口北側石壁上,題刻25個字:“光緒甲午之臘,南海康長素以著書被議。游於桂山,居風洞月余。”所謂“著書被議”,系指他1891年寫的《新學偽經考》,被頑固勢力誹議攻擊之事。另一塊是反字碑,反字碑上鐫刻著三層九格不同的圖案:菩薩、羅漢、蓮花童子與蓮花,這是表現西方極樂世界等級制度的“三品九生圖”。其下反刻“太宗皇帝十二月禮佛減罪文”。整塊碑宣傳了因果報應的佛教哲理,勸人禮佛向善。全廣西僅此一塊反字碑,這在全國也極其罕見。

風洞呈葫蘆形,分為南洞北洞,南洞叫疊彩岩,古稱福庭;北洞叫北牖洞。疊彩岩口正上方有現代沈尹默所題“疊彩山”三字,旁刻陳毅元帥千古絕句:“願作桂林人,不願作神仙。”岩口左上角猶存疊彩山開發者元晦刻的《疊彩山記》。風洞有唐、宋摩崖佛像24龕90尊,表現的主要是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及他們的脅侍菩薩、脅侍弟子,其中刻得最精美的是015龕毗盧遮那佛像。風洞的造像多宋刻,寬袍大袖、穿著保守;少量是唐刻,蜂腰裸臂、衣著開放。帶有鮮明的地方風格,與“唐肥宋瘦”的’北方造像特點不盡相符。疊彩岩中的小臥佛與北牖洞的大鐵羅漢,均為佛教豎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彌勒。風洞石刻中數馬相伯夫子像、“風來”、“蘭竹圖”、“壽”字最著名。

馬相伯夫子像

疊彩山 疊彩山

——馬相伯,名良,為上海震旦學院與復旦大學創始人,于右任、馬君武的校長,著名學者,享有“愛國老人”美譽。抗戰時受李宗仁先生之邀,曾在風洞前的景風閣住了一年。1938年11月,應于右任先生之請,欲移居昆明,在赴昆明途中,因病留居越南諒山。1939年11月4日,馬老在諒山病逝,終年100歲。因為他曾經說過在他100歲的時候一定要再爬疊彩山,所以他的弟子把他的畫像刻在這裡,以滿足他的心愿,這也是疊彩山叫“長壽山”的原因之一。

蘭竹圖

——風洞北口右側,刻有清代桂林畫家李秉綬的蘭竹畫,圖中蘭花有根無土,暗喻清政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竹葉剛勁似劍,莖卻或弱或枯,諷刺清政府外強中乾,行將夭折。

風來

——為清代劉心源1905年題,篆書歪刻,以示風之強勁。蘭竹畫的下方,刻清代張寶題詩:“奇石嵯峨古渡頭,訾洲紅葉桂林秋。洞中穿過高樓望,人在荊關畫裡游。”描寫穿過風洞,在景風閣里眺望美景,如同游於荊浩、關仝(均為五代山水畫家)的畫裡。

——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個大大的“壽”字為清代郭司經所書,它的巧妙之處在於字里藏字,“壽”字內藏“壹佰”兩個小字,合起來“壹佰壽”,表達了人類最美好的願望。這也是疊彩山得名“長壽山”的原因之二。北口右側,刻有清代桂林畫家朱樹德的“桂林八景記”,記載了桂林八景和續八景。桂林八景是:桂嶺晴嵐、訾洲煙雨、東渡春瀾、西峰夕照、堯山冬雪、舜洞薰風,青碧上方、棲霞真境。桂林續八景為:疊彩和風、壺山赤霞、南溪新霽、北岫紫嵐、五嶺夏雲、陽江秋月、榕城古蔭、獨秀奇峰。

陰陽盤

——疊彩岩中置有石刻小臥佛,據說摸了他的肚子可消災免難,眾人爭摸,從古至今,早已被摸得全身滑溜溜的。風洞頸口北側嵌有一幅清代桂林疊彩山一帶的山川形勝圖,還鐫有一道教陰陽盤.盤內還刻有金魚,我們現代人懷孕了,可以去醫院照B超檢驗嬰兒性別,那這個陰陽盤,據說就是古代的B超了,到底古代人是怎么驗證的呢?他們在陰陽盤旁點上一柱短香用以計時,用木塞把陰陽盤口塞住,然後把一臉盤的金魚倒入盤中,拔開木塞,香燒完後重新塞回木塞,數剩下的金魚數目,剩下單數腹內胎兒為男孩,雙數則為女孩,如果一條都沒有剩下呢,那就是雙胞胎或者多胞胎了啊。至於準嗎?我可不敢打包票了啊,您有空可以來試試。

拿雲亭

——拿雲亭在疊彩山明月峰頂,亭基三級,意謂上升九霄。香港書畫家趙少昂為之書額。明月峰以高、險、峻、秀著稱。高可摩天,雄踞江邊,壁立木龍古渡頭。峰尖如筍,山石逐層深進,漸次升高,登上頂巔。滿坡春色,田野奇峰,縱覽無餘。1963年,77歲的朱德元帥和87歲的革命老人徐特立同登明月峰,並作詩唱和,為詩壇佳話。

朱德詩:

徐老老英雄,同上明月峰。

登高不用杖,脫帽喜東風。

徐特立和詩:

朱總更英雄,同行先登峰。

拿雲亭上望,灕水來春風。

疊彩山公園 疊彩山公園

登亭眺瞰,目極無遺。桂林江景城景盡收眼底,東有堯山、貓兒山、屏風山,東南有七星山、穿山、塔山 ;南有南溪山、鬥雞山、象山、伏波山、獨秀峰;西有甲山山脈、西山諸峰、光明山、芙蓉山、寶積山、飛鳳山;北有鐵封山、鸚鵡山、觀音山、虞山、九華山。灕江穿城蜿蜒而過,正所謂:“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宋.劉克莊)。

疊彩瓊樓及蝴蝶館

——在明月峰與于越山之間的山凹里,有一組侗族風格的建築群,就是疊彩瓊樓。疊彩瓊樓分為東西兩個院落,東院緊湊,西院疏朗。或高閣,或小亭,主次分明,富於變化,與環境相得益彰,有仙山瓊樓之趣。瓊樓內設有蝴蝶館,共展出蝴蝶11科300餘種5000多隻,還開闢了專室,介紹我國蝴蝶文化的浪漫傳奇。該館由中國科學院蝴蝶專家作技術指導,現已著手擴大成專業的昆蟲博物館。

百鳥園

——下山途中,在疊彩山門左轉大約數十米可到達百鳥園,百鳥園為景區內免費參觀景點,內有繁多的鳥類品種,遊客可免費參觀,在大自然中,與鳥兒和平共處。

木龍洞

——在疊彩山東麓,明月峰下,南北貫穿,是古代行人過渡的必經之途。明代,有人製作了兩條木龍懸於洞頂,以祈平安,故叫木龍洞。洞北出口處有一座喇嘛石塔,為唐代所建,是廣西最早的石塔之一。石塔下是木龍渡口,古代為義度,現仍有木舟往來兩岸。

遊覽指南

最佳旅遊時間

四季皆宜。桂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景點特色:桂林市內最高峰,最好的觀賞桂林全景的地方。遊覽時間:約1小時。

交通

公交:

1、乘坐公車57、58路或景區的穿梭巴士。

2、乘2、13路公共汽車到文昌橋,過橋向東行數十步即到。

開放時間

淡季6:30-18:00

旺季6:00-18:30

地址

桂林市象山區龍珠路2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