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走向宏偉的目標

當我走向宏偉的目標

天哪,我的要求是正義的, 無論叫罵,無論挖苦的嘲笑, 無論以我為對象的仇恨,

當我走向宏偉的目標

威脅我的事物沖我獰笑.
天哪,我的要求是正義的,
我爭取的目標一定要達到.
無論可怕而殘暴的六月,
無論叫罵,無論挖苦的嘲笑,
無論目光睥睨的浪拿巴,無論大海上吹類的狂飆.
無論以我為對象的仇恨,
任什麼都不能使我動搖.
如果舊世界崩潰,它倒下的廢墟
可能會壓壞我,卻無法使我折腰.

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個人履歷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省城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他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時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時出版了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之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之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幾部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
1841年雨果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上任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共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0年法國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崙三世後,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至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維克多·雨果維克多·雨果
維克多·雨果
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於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墜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雨果每天都要給她寫一封情書,直到她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貫穿雨果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說:《“諾曼第”號遇難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