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國科幻小說選

吳越陳珏翻譯的《當代美國科幻小說選》,終於出現在近日新華書店的陳列架上。 除了80年代初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過施盛榮編選的《外國現代科學幻想小說》的二卷集之外,嚴肅而較系統的科幻流派介紹,可以說仍是一個有待填補的空白。 當時,《當代美國科幻小說選》已經打好紙型,但卻因為“低谷效應”,雖經出版社多方努力,仍然未能及時問世,直到如今,才與廣大讀者見面。

內容介紹

《當代美國科幻小說選》問世談
日期:1989-06-20
作者: 吳越
陳珏翻譯的《當代美國科幻小說選》,終於出現在近日新華書店的陳列架上。
西方科幻小說近幾十年出現向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未來學等各個領域滲透的創作勢態,各種實驗性的流派異彩紛呈,吸引了異國他鄉的無數讀者。歐美許多大學都設有科幻研究課程,甚至不乏這方面的碩士和博士論文。英國劍橋大學名教授霍爾乃預言稱:將來最高級的寫作亦須在科幻小說中發掘。大洋彼岸的這一現實,我國讀書界卻始終缺乏較為全面介紹。除了80年代初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過施盛榮編選的《外國現代科學幻想小說》的二卷集之外,嚴肅而較系統的科幻流派介紹,可以說仍是一個有待填補的空白。記得近10年前,我就與著名天文學家兼科幻小說家鄭文光商量,希望他以國別為單位,選編幾部外國科幻的代表性集子交寶文堂出版,供讀者欣賞,文光先生當時工作太忙,便推薦陳珏具體編選和選譯,第一部決定先選美國科幻流派的代表作。
但是,82年以後,我國的讀書出版界恰好出現了一個“科幻低谷”,科學界和文學界引起了一場科幻小說究竟應該娃“科”還是姓“文”的爭論,歷久而莫衷一是。同時,我國科幻作家隊伍的實力尚欠雄厚,筆下較少出現既可躋身於國際科幻名著之林,又能吸引本國讀者持久注意力的作品,也是“低谷”形成的另一個原因。當時,《當代美國科幻小說選》已經打好紙型,但卻因為“低谷效應”,雖經出版社多方努力,仍然未能及時問世,直到如今,才與廣大讀者見面。應日本的“中國科幻小說研究會”邀請,四川的科幻作家和編輯曾組成一個代表團赴日訪問,據說今年在歐洲舉行的1989科幻年會,也將有我國的科幻界人士出席。我希望此刻這一科幻流派選的出版,能對上述微妙的形勢起到推波助瀾作用,故願在此作門外科幻談。(作者系北京寶文堂書店副編審)
****************************************
序言 鄭文光
<霜與火> 雷·勃雷德伯里
<狐狸與森林> 雷·勃雷德伯里
<密探的故事> 羅伯特·希克里
<傀儡主人> 羅伯特·海因萊因
<機器> 理察·格曼
<未來的驚濤> 弗里茨·萊伯
<蹤跡杳然的少女> 福雷斯特·阿克曼
<鋼窟> 艾薩克·阿西莫夫
後記 陳珏

作品目錄

序言 鄭文光
<霜與火> 雷·勃雷德伯里
<狐狸與森林> 雷·勃雷德伯里
<密探的故事> 羅伯特·希克里
<傀儡主人> 羅伯特·海因萊因
<機器> 理察·格曼
<未來的驚濤> 弗里茨·萊伯
<蹤跡杳然的少女> 福雷斯特·阿克曼
<鋼窟> 艾薩克·阿西莫夫
後記 陳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