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

內容介紹

《當代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共分為五章,主要內容包括:當代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的關係;當代民間信仰在民眾生活中的內在機制;當代民間信仰在民眾生活中的功能研究等。

作者介紹

陳勤建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文藝學、民俗學博士生導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兼中國城鎮民俗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出版專著9部,編著6部,論文、文章180餘篇,其中獲教育部全國高校第二屆社科優秀成果獎中國文學二等獎(專著)等省部以上社科獎7項。

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當代民問信仰與民眾生活的關係
第一節 當代民間信仰-民眾獨特的生活圖像
第二節 生活化的信仰,信仰化的生活
第三節 當代民間信仰在民眾生活中的形態特徵
附錄
附錄
第二章 當代民間信仰在民眾生活中的內在機制
第一節 當代民間信仰與民眾生活的互動聯繫
第二節 當代民間信仰在民眾生活中的內在結構
第三節 當代民間信仰的傳承方式
附錄
附錄
第三章 當代民間信仰在民眾生活中的功能研究
第一節 增強國家族群認同意識及民族凝聚力的功能
第二節 民間信仰指導生產生活的功能
第三節 民間信仰的道德教化和行為約束功能
第四節 民間信仰的審美功能
第五節 民間信仰的心理調適功能
第六節 和諧天地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功能
附錄
附錄
第四章 當代民間信仰在民眾生活中的地位
第一節 生活坐標中的一環:不可缺少的精神依託
第二節 自願奉獻:民眾對民間信仰場所的建設和管理
第三節 民間權威的象徵符號:維護社會秩序的另一系統
第四節 國家體制與隱性自治組織的民間“社會”
附錄
附錄
第五章 對當代民闥信仰生活相的反思與對策
第一節 20世紀民俗學視野下“民間”概念的流變
第二節 民間信仰(政策)之世紀回顧與反思
第三節 民間信仰的當下表現—民眾生活的常態
第四節 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第五節 民間信仰在當代語境下的重組與復生
第六節 適度運用民間信仰構建國際和諧關係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