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一瞥:影像敘述的民間生活

別人的城市 讀“bpm” 菩薩是人造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0月1日)
平裝: 159頁
開本: 16開
ISBN: 7208065365
條形碼: 9787208065369
尺寸: 22.7 x 15.1 x 0.9 cm
重量: 222 g

作者簡介

潘偉,廣東省《清遠日報》社社長、總編輯,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2000年起他在《清遠日報》上開設個人圖文專欄《民間一瞥》,專欄聚焦基層的社會群體,用鏡頭和筆記錄了市井民眾的生活情景和生存狀態。《民間一瞥》已刊發了 300 多期,為全國報紙副刋優秀專欄,其中的作品先後被國內 10 多家專業刊物和大眾媒體轉載,並在首屆連州攝影年展中展出。

內容簡介

作者潘偉是連州人,廣東省《清遠日報》社社長、總編輯,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 2000 年起他在《清遠日報》上開設個人圖文專欄《民間一瞥》,專欄聚焦基層的社會群體,用鏡頭和筆記錄了市井民眾的生活情景和生存狀態。《民間一瞥》已刊發了 300 多期,為全國報紙副刋優秀專欄,其中的作品先後被國內 10 多家專業刊物和大眾媒體轉載,並在首屆連州攝影年展中展出。這次出版發行的作品一共有 138 幅,是從 300 多期中作品中精選而成,其中有 27 幅作品是在連州拍攝的。
本書專題聚焦基層的社會群體,並通過圖文互補的形式增加圖片的內涵。“民間瞥”已刊發300多期,為全國報紙副刊優秀專欄,其中的作品先後被國內10多家專業刊物和大眾媒體轉載,並在首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展出。該書印刷典雅精美,系從《清遠日報》刊發的300多期作品中遴選結集而成,集可讀性、資料性、觀賞性於一體。本書由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鄧啟耀教授作序,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各新華書店經銷。

目錄

有的紡織是農業
母子情
鄉間洗衣很隨意
待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豬郎——出門便是新郎
江湖殘局
汗水滴成油
拴住的童年
三三棋出不了聶衛平
芥微如黃豆,美食成大觀
人間“清白”
老太太累了,關帝也累了
無秤則百業亂
鄉間生活如陶
傳了兩千四百多年的火功
拉上猴子作幌子
城裡的孩子為何不愛蝴蝶蚱蜢?
誰知彈棉者之熱
百姓何處治雜症
“神鳥測字”——以小魔術視之
當代江湖術士
一本通書翻到老
爛牙之事,說小是小說大是大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你知道什麼是“二二金利”、“池水達”嗎?
搵食艱難”之詮釋
大人比小童更淘氣
米酒是米釀的嗎?
誰更幸福?
人權和牛權
人之初情本真
走進一段塵封了的歷史
一幅很難辨別年代的秋收圖
祠堂是宗族繁衍之根
平淡也是福
小漁船上的“二人世界”
從此溫順如太監
不如看看天氣預報
全身武裝找工做
娘家是出嫁女之根
荷槍四顧人惘然
協調能力是人的一種重要素質
今天,有多少兒童在過兒童節呢?
牧童疑問杏花村
十年前,你敢這樣坐“索尼”嗎?
地下黨常裝扮的角色
列印出來的命運
柴米夫妻
歌詞大意:靚襪賤賣,十元三雙
技如織女之美業
擔對盒籮“耍人家”
小陀螺大學問
轎車時代之轎
人算豈如天算?
猶抱吉他半遮面
中國人有亂張貼的習慣
高速使人進步 低速使人落後
誰還用火柴:最時尚和最不時尚的人
一千八百行,行行出狀元
請小布希和本·拉登做形象代言人?
不必等到嫁人才美容
這一切都從燧人氏鑽木取火開始
菸斗兼有用具和道具的功能
添丁添燈不為照明
傳統≠落後 現代≠先進
懷念蛙聲一片
飲料罐拔火罐
殘留的“雞公糖文化”
我告訴你哪裡有古董
機上龍袍就像皇帝嗎?
田野的守望者
愛情是框不住的
流動采耳
老莊也能上“刀山”嗎?
人生就一個緣字
所奉何神,不甚了了
(人+木頭)-人=工作量
桌球大排檔
鄉村人比都市人更關心天氣
際選擇過渡,還是過橋
知識青年都要接受再教育
這車,算是什麼“巴”呢?
生活色彩繽紛,生活背負重荷
辛苦背來自在坐
背囊之父
審美疲勞
侵略者的“替罪羊”
後公社化的集體勞動
“煲手機粥”
從高貴走向低賤的搪瓷
我們已經豐衣
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
玩了千年的“葉子戲”
不經意間,便成了別人的風景
別人的城市
人生之路都是一樣的
魚骨天線:1980年的流行語和流行物
籃球原本就是這樣投的
百姓祈望喜氣的日子
爺爺在這裡讀“人之初” 孫子在這裡
讀“bpm”
瑤寨的“思想者”
心憂炭賤願天寒
審醜心理,人皆有之
中國民間十大經典遊戲之一——滾鐵環
曾被列入SARS“疑似”黑名單的芒鼠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稚氣未脫的小母親
世界上什麼事情最開心
“金牌燒豬”——“龍船肉”
現代倫理:“以幼者為本”
殺豬並非做鵝
傳統雞籠有什麼好?環保!
光屁股的童年
勤勞和奉獻並非老黃牛的精神
人愈藏,愈靚
中國人愛吃粽子,卻不珍惜端午文化
上學如圈羊 放學如放羊
燒香許願:在信仰與迷信之間
曬坪無事件
一頭是傳統風俗,一頭是現代生活
漁翁改行做模特
村童已經輸在起跑線上
滿月酒——鄉村女眷之聚宴
現代文明漸進農廁
唱花鼓戲《補鍋》的李谷一,早已改唱美聲了
菩薩是人造的
慵線懶針,幾曾作女紅
資訊時代的縴夫
糖環、炒米餅VS朱古力
農家興旺不一定靠種“五穀”養“六畜”
生計與孩子,孰重孰輕?
人之初,性本惰
妻幸福,夫也幸福
不要敗壞了讀書的胃口
浪漫主義食品——棉花糖
賣藝乎?賣樂器也
歲月流痕於牆,亦於人
牧嫗牧牛又“牧”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