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身體是什麼?人究竟是精神靈魂性的存在,還是身體性的存在?為什麼身體研究熱潮會在20世紀中後期出現?本書是目前為止國內對歐美身體研究較為系統和完整的分析與評述,不僅對歐美身體研究的核心內容進行了梳理,還論述了歐美身體觀念的發展史、身體研究的理論資源及其發展史、身體為何會成為一個問題、身體研究為何會出現、身體研究所針對的主要問題等。在此基礎上,還把歐美身體問題置於中西比較視野中,辨明了歐美身體觀念與中國傳統身體觀念的異同以及各自所產生的哲學文化背景。
本書運用了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研究視野非常開闊,跨越了哲學、文學、文藝理論、藝術等學科領域,兼具對中西文學文本的深入解讀。在闡述歐美身體理論的同時,初步思考了與此相關的中國問題,由此不僅凸顯了歐美身體研究的特點,而且有利於推動中西身體理論的學術交流和對話。本書雖為學術著作,但行文平易曉暢,所探討的許多論題既有學術性,也是人們感興趣的通俗話題,兼具學理性與可讀性。
目錄
第一章何謂身體、身體研究及國內外身體研究現狀
第一節何謂身體、身體研究及歐美身體研究現狀
一何謂“身體”
二歐美身體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理論觀點
三身體研究的尷尬
第二節國內身體研究現狀及本書的思路與結構
一國內身體研究現狀
二本書的研究思路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為何研究身體:歐美身體觀溯源及身體研究的資源與歷史
第一節“無身體的器官”:歐美身體觀溯源
一古希臘文化中的身體觀
二中世紀基督教文化中的身體觀
三笛卡爾現代理性哲學中的身體觀
第二節身體研究的理論淵源
一尼采哲學中身體思想的萌芽
二現象學與生存境域中的身體
三女性主義與性別身體
四精神分析學與欲望身體
五生命哲學與後現代理論中的身體
第三節身體研究理論發展簡史
一前身體研究階段
二梅洛—龐蒂的在世存在之身體的研究
三福柯被規訓的身體之研究
四各學科領域身體研究的發展
第三章在世存在的身體與身心觀的逆轉
第一節在世存在身體論對機械身體論的反駁
一知覺場、知覺體驗與身體
二身體與空間
三身體與時間
第二節身體化的存在:以身體為基礎的在世存在
一身體間性
“世界之肉”
三身體存在境域中的語言
第三節隱喻的身體:架起可見的與不可見的橋樑
一隱喻性的身體思維
二隱喻的身體與藝術表現
三“物我合一”:隱喻的身體之“化境”
第四節中國文化對身體情境性存在的建構與反思:以“平原三部曲”為例
一“血脈的聯繫”:人的存在是一種身體情境性存在
二“無骨的平原”:人為……而活?
三“讓筷子豎起來”:人究竟該如何活著
第四章性別的身體與身體的多元化
第一節表演性的性別與身體的非物質性
一對性別本質論與性別建構論的批評
二表演性的性與性別
三建構身體性別的話語有邊界嗎:對性與性別的再認識
第二節男性氣質與被建構的性別個體
一男性身體:一種性別身體
二動態的、複數的男性氣質
三身體:在性與性別之間
第三節“無我的身體”:賽博格身體思想
一賽博格身體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簡述
二賽博格身體思想對亞里士多德形式一質料身體觀的反駁
三賽博格身體思想對笛卡爾理性主體實體論的解構與反駁
四賽博格身體思想的意義
第四節“身體寫作”在中國的影響與變異
一為何表現身體:中國傳統性別論與西方性別論的異質性
二表現什麼樣的身體:私人寫作與身體寫作的異質性
三如何表現身體:身體是我們尋覓的家園還是思考的出發點
第五章消費社會中的欲望身體與身體化的自我
第一節“無器官的身體”:符號化的身體
一從隱喻性的身體到轉喻性的身體
二身體具有非體現性(disembodied)的整體性
三消費社會中的身體具有符號性與可消費性
第二節文本化消費語境對身體的生產與規訓
一審美化文本語境與身體
二暗示匱乏的文本語境與身體
三語境的系統性與身體體驗的替代性
第三節“自戀”人格:消費社會中身體化的自我
一“自戀”:消費社會中自我認同的主導模式
二追求自我體現的身體形象與身體實踐
三身體的真實差異性消失與自我的萎縮
第六章被規訓的身體——身體政治解析
第一節現代社會的權力形式:身體技術
一從君主制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權力形式的轉變
二身體的機器化與空間化:身體技術之一
三身體技術之二:凝視身體及其對身體政治研究的影響
第二節被凝視的身體與知識的產生
一從世界和符號是身體體現性的到世界和符號與身體的疏離
二知識對身體的凝視、區分(differentiation)與命名
(naming)
三被生產性、缺失性與單元性:被規訓身體的特點
第三節呵護身體:重返身體性的在世存在
一關係情境中的主體與身體
二能動性和生成性的主體與身體
三呵護身體
第七章敘事的身體——身體敘事學解析
第一節身體欲望:敘事的動力學
一身體敘事學意義中的“身體”及“身體欲望”
二敘事的動力學之一:身體感覺與性慾
三敘事的動力學之二:視覺與認知癖(epistemophilia)
第二節身體如何影響敘事
一現代身體觀對小說敘事觀的影響
二身體對構建人物形象的影響
三身體對情節的影響
四身體對敘事場景的影響
第三節故事就是身體的敘事:以《喜福會》為例
一隔閡的形成:物體化的女兒身體與非肉身化、非歷史化的母親身體
二隔閡的消解:理解母親,就是理解母親的身體情境與歷史
三理解母親身體情境與歷史如何可能:身體敘事
結語何謂身體?為何研究身體?我們該如何研究身體?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歐陽燦燦(1980— ),女,湖南沅陵人,文學博士,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曾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La Crosse)訪學。近年來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參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多項。已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國外文學》、《當代外國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幾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