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長城出版社出版的《當代書畫研究——中國花鳥畫大家》在海內外美術家和愛好者中博得了榮譽。本書以學術性、普及性和高品位拉近了畫家和美術愛好者的距離。專業畫家都從出版的《畫譜》中來了解名家作品的藝術特色,使其起到了相互交流、了解和學習的作用。本書收集了是作者多年來不同時期的作品。
作者簡介
潘公凱潘公凱,1947年1月24日出生於浙江寧海,1996年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術學院院

潘公凱教授在藝術方面的造詣也令人仰慕,曾多次在紐約、舊金山、香港、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等地舉辦大型個人畫展,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正是由於在上述方面的顯著成就,潘公凱教授出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職。1991年10月被評為“有特殊貢獻知識分子”。張大林
張大林:寫意花鳥畫家,1963年2月2日出生於山東省青州市,現居北京。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現任北京知

朱宣鹹(1927年浙江——2002年重慶),中國畫畫家、木刻版畫家、漫畫家與美術活動家。
20世紀40年代初起從事中國畫,中國新興木刻版畫與時政漫畫,由浙江到上海直接參與了魯迅發起的新興木刻版畫運動,1946年加入中華全國木刻協會;1948年在近代史上著名的“《觀察》事件”中被捕;1949年與劉開渠、楊可揚、張樂平、(鄭)野夫、龐薰琹等代表上海美術界在上海《大公報》發表了迎接解放的“美術工作者宣言”,該宣言的發表也意味著國統區美術和上海近代美術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同時,進入中華全國美術協會、中華全國木刻協會、中華全國漫畫協會“聯合辦事處”,參與了上海解放初期美術事業的籌備建設工作;此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底隨軍到重慶。1951年起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今中國美術家協會前身)重慶執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在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成立時被選舉為首任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是成立重慶市美術家協會的籌備人,成立重慶國畫院的發起人、顧問,成立重慶美專校的創始人、校長,重慶美術館(解放碑夫子池)館長,重慶市美術攝影展覽辦公室主任。長期以來,朱宣鹹正直無私的先後擔任了新聞、文化、教育、出版系統的美術領導工作,作為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美術事業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對於建立、推動和促進20世紀中期與後期重慶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與走向全國作出了重要貢獻;被政府授予“獻給共和國創立者”勳章。

張立辰,(1939— )江蘇沛縣人,號漁人,齋號漁人草廬、紫苑。1965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從學於潘天壽、吳弗之、陸維釗等名師。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系主任,中國美術學院榮譽教授,文化

關山月
1933年畢業於廣州市立師範學校 ,後任國小教師,其繪畫才能被高劍父發現。
1935年入“春睡畫院”,隨高劍父先生學畫。
1939年,他以《漁民之劫》等作品參加了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於澳門、香港及湛江舉辦個人畫展,之後他自廣東出發,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青海、陝西等省區,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邊寫生,邊創作,並沿途舉辦個人畫展,以賣畫維持生活和籌措資金,他在敦煌石窟臨摹過壁畫,研習傳統藝術。此次旅行寫生,為他後來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
1946年,被聘為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中國畫科主任。
1947年作南洋之行,先後在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旅行寫生,作品描繪熱帶風光,並舉辦個人畫展,受到華僑的歡迎。翌年又在香港、上海、南京舉辦西南、西北及南洋旅行寫生畫展,並出版《關山月紀游畫集》(2輯)。
1949年春,在香港參加人間畫會的藝術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南文藝學院教授兼中南文聯美術部副部長、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兼副校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兼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
1957年由國家委派赴歐洲主持中國近代 百年繪畫展覽。
1982年被香港中文大學聘為學位考試委員會校外委員。他始終堅持深入生活,勤奮創作,其代表作有《新開發的公路》、《俏不爭春》、《綠色長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連牧居》、《長河頌》及與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在《江山如此多嬌中》周恩來周總理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此外,他還訪問過波蘭、法國、瑞士、荷蘭、蘇聯等國,並在日本、澳大利亞舉辦畫展,在美國講學和進行藝術交流。
1991年捐資中國美協設立“關山月中國畫教學創作基金”,捐贈作品建立深圳“關山月美術館”。
關山月在藝術上堅持嶺南畫派的革新主張,追求畫面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他的山水畫立意高遠,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幹如鐵,繁花似火,雄渾厚重,清麗秀逸。他先後出版有《關山月畫集》、《關山月、傅抱石東北寫生選》、《關山月作品選》、《井岡山》等作品。
於非闇
中國畫家。1889年3月22日生於北京,1959年7月3日卒於同地。早年隨王潤暄學畫,1912年入師範學校學習,後任教於私立師範學校、私立華北大學美術系、私立京華美術專科學校、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兼任古物陳列所附設國畫研究館導師。1935年起專攻工筆花鳥畫,任職於故宮古物陳列所,臨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繪畫,打下了較深的傳統根基。1949年後任中央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