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 名: 當代中國人文觀察
作 者:陳平原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ISBN: 9787301164907
開本: 16開
定價: 32.00 元
內容簡介
1988年,我曾放下手頭的研究,為《瞭望》周刊及《人民日報》撰寫《關於“學術語法”》等六則“學術隨感錄”。這組短文,收入《學者的人間情懷》等書,在學界影響頗大。不同於昔日的一鼓作氣,這回的寫作,斷斷續續,只是表達了一介書生對於“當代中國學術”的持續關注。
作者簡介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近年關注的課題包括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小說與中國散文、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圖像與文字等。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全國高校第一、二、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1995、1998、2003),第一、二屆王瑤學術獎優秀論文一等獎(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2009)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中國散文小說史》、《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 《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等著作30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圖書目錄
新版序
初版自序
近百年中國精英文化的失落
一 商品經濟大潮與通俗文化的挑戰
二 文化精英的社會角色及經濟地位
三 泛政治意識、革命崇拜以及平民文學的迷思
當代中國人文學者的命運及其選擇
一 人文學者的失落感
二 三個時期三種研究心態
三 文化人與學院派
四 重建學術自信
學術史·知識分子·民族主義——與東京大學渡邊浩教授對話
一 學術史
二 知識分子
三 民族主義
(附錄)“民族主義”及其他——答吳曉東問
網路時代的傳統文化
一 “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
二 關於“兩種文化”的論爭及其超越
三 網路時代的文化承傳
四 答聽眾問
當代中國的文言與白話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學風的轉變與文言的重現
三 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的順利推廣
四 關於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的論爭
五 如何感受納蘭性德
六 怎樣看待文言之“模仿秀”
大眾傳媒與現代學術
一 “學者在電視上露臉”能否“得分”
二 人文學者如何面對大眾傳媒
三 大眾傳媒能否贊助現代學術
四 在“拒絕”與“同化”之間
武俠小說與功夫電影
一 關於遊俠的想像
二 武俠小說作為學術課題
三 從武俠小說到功夫電影
四 打鬥場面與特技表演
懷念“小說的世紀”——《新小說》百年祭
一 “小說的世紀”
二 政治與文學的糾葛
三 漫無涯際的文類
四 “新世紀”的困惑
[附錄] “文學”如何“教育”
“學術文”的研習與追摹
一 關於“學術文”
二 何謂“Seminar”
三 作為訓練的“學術史”
四 什麼是“中國現代學術”
五 學術文章的經營
[附錄一]“現代中國學術”課程閱讀文選目錄
[附錄二]學術史課程的理念與實踐
學術史視野中的“關鍵字”
一 幽靈一般的“關鍵字”
二 《關鍵字》之進入中國
三 不同的工作目標
四 從“辭彙的結構”到“觀念的歷史”
五 “新訓詁學”與外來詞研究
重建“文學史”
一 學術史視野中的“文學史”
二 可愛但又可疑的知識
三 知識、趣味與技能
四 以“閱讀”為中心
五 “重寫”抑或“重建”
中國大學改革,路在何方?——答《書城》記者問
大學中文系的自我定位——答《上海書評》記者問
校友與大學文化
學術隨感錄(續)
一 坦然面對新世紀
二 有感於“學術腐敗”
三 誰來監督中國學界
四 學問不是評出來的
五 《讀書》的文體
六 大學的“實”與“虛”
七 “有話”為什麼不“好好說”
八 懷念“小書”
九 大學以精神為最上
十 “劍”是怎樣“磨”成的
十一 懷想三十年前的“讀書”
十二 請加入這道“風景”
十三 “博雅清談”開場白
十四 “中國作家北大行”開場白
十五 “學術”誰來“評價”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