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義
畫室,泛指美術類考生考試前集中學習的地方,多集中在美術學院或大城市設有美術專業的重點院校附近。
畫室學習原因
地方畫室由於地域、師資等因素有局限性。考試前,讓學生出去到如北京上海等重點美術院校周邊的畫室學習是有必要的。
1、時間相對集中,學畫效率高。美術學習不同於文化課,只要方法得當、教師優秀並保證學習的時間,短期內是可以出成績的。一個比較聰明的孩子,通過優秀教師5到6個月的全天輔導,就可以拿到重點院校的專業合格證。
2 、師資水平高,有機會還能得到美院教授的指導。
3、同學水平高,競爭激烈,學畫氛圍好!每個地方學校能考上清華、央美的無非只有幾個人。也就是說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在外面,出去學習可以把自己放到更大的環境中去,更能了解自己在全體考生中的水平,對自己的實力正確評價。
選擇畫室方法
全國畫室數千家,其中具有正規資質的不超過300家,教學質量良莠不齊。也由於一些畫室利益上的驅使,進而在宣傳上誤導,導致一些地區的考生突擊學美術、美術類考生盲目地增多,繼而影響了生源的整體供需平衡。
美術考生在選擇畫室應注意:
1、是否有正規的培訓資質及相關手續。
培訓資質很重要,學生選擇畫室作為培訓機構,就和畫室存在契約關係,如畫室不具備合法的資質,則學員的基本權利都得不到保障,當產生糾紛時很難維權
2、地理位置、交通是否便利;硬體及後勤設施是否完備。學員可通過第三方平台如各地工商登記網站等監管機構了解畫室的資質備案情況。
學生選擇畫室作為培訓機構,學習時間較長。良好的硬體和後勤保障是學習的根本。學員在臨近考試的時候,頻繁來往於各個學校及考點,良好的地理位置和
交通情況,會給學員出行帶來便利。
3、宣傳內容是否真實。教師的配備是否與宣傳相符
畫室在宣傳品上大肆宣揚自身的優勢如:歷年成績、優秀教師等。學生應考慮:歷年成績是否真實,配備教師履歷是否真實、是否全天授課;學生在選擇畫室的時候應仔細甄別,不要被宣傳品蒙蔽。如有條件應通過具有專業知識的朋友或其他途徑如中立的第三方監理機構,了解畫室真實情況。
4、教學方向、方式是否符合自己
由於美術類院校主要的招生專業有:造型專業(主要為九大美院:清華美院、中央美院等)設計專業(包含如工業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設計等專業,美院和綜合類大學均有設立)動畫多媒體方向(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及其他藝術院校)而畫室由於主辦教師專業的差異,也會有不同的培訓方向。主要有設計方向、造型方向、動漫方向等。所以學生在選擇畫室的時候應正確估計自己的情況,合理選擇。原則是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5、教學質量是否有保障。如:是否簽訂協定等
部分畫室會與學生簽訂協定,保證專業通過。學生在簽訂協定時要仔細閱讀條款,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也可通過監理機構對協定進行公證。讓培訓風險減低到最小。
油畫作品
基本信息
【畫作名稱】油畫《畫室》的全名叫《畫家的工作室——一個現實的寓意,概括了我7年來藝術生活的情況》,又譯《畫家工作室》
【創作者】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法國)又譯 古斯塔夫·高爾培
【創作年代】1854--1855年
【類別】面布油畫
【風格】現實主義
【題材】風俗
【規格】361 x 598厘米(全畫之大,是他全部作品中首屈一指)
【材質】布 油彩
【存藏處】巴黎奧賽博物館
寓意
《畫室》的全名叫《畫家的工作室——一個現實的寓意,概括了我7年來藝術生活的情況》。畫家的立意在於展示自己從1848年以來的藝術創作生涯,並寄寓一種意味深遠的社會哲理。畫家把7年來對生活和思想有影響的朋友和他曾經畫過的模特兒集中畫在一個畫面上。另外還集中了上流社會各個階層的形象,表現一個法國社會的縮影。
賞析
《畫家工作室》是庫爾貝的一件在油畫處理上最複雜也最成功的作品。畫家的立意是要以這幅畫來作為對他在1848年以後生活的一個回憶;在這幅畫中描繪了三十多人,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寓意:畫面中間是畫家自己正在畫一幅風景,畫前小孩代表“無邪的眼睛”;裸體女模特兒代表畫家心目中的繆斯,或真理;畫幅背後一個十字架上釘著聖徒聖賽巴先,代表僵死的學院派藝術。圍繞這箇中心畫面分成兩部分:右邊坐著看書的是詩人波德萊爾,他象徵“詩”;前面站立一對男女,為“繪畫的鑑賞者”;依次每個人都有象徵意義:“散文”、“哲學”、“音樂”等。畫的另一部分,大多是畫家畫過的模特兒,可謂集社會上之三教九流,他們被隱喻為貧困、憂鬱、被損害者和被剝削者。
總之畫中出現的人和物都有一定的寓意,看來十分費解,但它體現了畫家的民主思想和現實主義的藝術方向,蘊含著庫爾貝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抱著懷疑和批判的態度。有人說他的這幅畫是驕傲的抒發、感傷的回憶,以及十足的沾沾自喜,賦予了整個的構圖以如此天真和溫暖的生命力,如此的真摯感,以致它並不顯得可笑。還有人說他以高超的表現技巧挽救了一個本來是非常幼稚的構思。但是人們不得不承認這幅畫構圖的完整、畫面氣氛的和諧,以及色彩的統一是無與倫比的,畫面中心的裸體更是美妙絕倫。有人認為丟在地上的粉紅色衣服就是一幅極好的靜物畫。
在畫面中所有人物排列成一個半圓形,中央是畫家本人的形象。熾熱、窒悶氣氛的統一,僅僅為庫爾貝正在畫著的那幅風景畫的過於鮮明的色調所打破。色彩的統一以含有各種不同顏色的棕調子為基礎。後面的那一大塊牆壁,就其玫瑰色、青色和棕色調子的無限柔和而論,本身就是一個傑作。模特兒的裸體是庫爾貝最成功的人體之一,雖然她是根據照片畫的。所有的體積都是用光和影來表現的,而丟在地板上的粉紅色衣服,則是一幅極好的靜物畫。朋友們的肖像是從庫爾貝過去的作品中搬來的。所以,我們在這裡所看到的是一幅記憶畫,一件真正的幻想之作,它沒有體現出庫爾貝的現實主義意圖。把這幅畫與《奧爾南的葬禮》相比,可以清楚地看出庫爾貝從擺脫現實的束縛、從他投入這一自我讚美的那種溫情中所得到的好處。畫中人物由於刻畫得的過分清晰而似乎是各自獨立的,僅僅依靠獨立自在的濃厚氣氛才把整個畫面統一為一體。由此而產生了頗為雅致的整體感覺的統一和人物的自成一體的對比。這幅巨畫顯示了畫家很強的把握複雜構圖的能力以及畫家寫實的造型和色彩技巧,畫的物象具有充分的質感和量感,這一切都表明庫爾貝是偉大的現實主義大師。1855年,巴黎舉辦世界名畫展覽,評審委員會拒絕接受庫爾貝的這幅《畫室》,原因是太具有社會主義性質。於是畫家決定就在世界名畫展附近租一間房子單獨展出這件作品,並題名為“現實主義展覽館”,同時發表“現實主義宣言”現實主義藝術流派因此而得名。
庫爾貝這幅副標題為“我七年美術與道德的總結”的作品中充滿了畫家周密安排的謎團,庫爾貝在給尚弗勒里的信中進行了一些說明,但仍然需要我們的解釋,也有人將這幅作品解釋為對拿破崙三世以及其他“背叛共和制者”的批判,儘管如此,正如庫爾貝所說的那樣,這幅作品“充滿了令人不解的謎,願解開這一謎團的人幸運”。
畫家小傳
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出生於法國東部小鎮奧南,祖父是法國1789年大革命的雅各賓黨人,父親是葡萄園主,後來做過地方行政長官,庫爾貝幼年就接受過革命思想影響。29歲的庫爾貝到巴黎學習法律,後來竟成了自學成功的畫家。
庫爾貝天生具有濃烈的藝術氣質,他的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很強,總是以俯視的高傲神態看待世界和人生,他十分關心社會,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巴黎公社時期曾任公社委員和藝術家協會主席,他的名字和所有巴黎公社的英雄並列,在藝術中主張現實主義,他宣稱:“現實主義藝術就其本質來說是民主的藝術。
”他所創造的藝術,是不加人工修飾再現他周圍的現實生活,如《石工》、《篩麥人》等。庫爾貝是一個天生性格直率的男子漢,那些學來的社會習氣絲毫掩蓋不住他那真正的陽剛氣概。他的一生命運多舛,不僅因為他爭強好勝,有虛榮心,主要是他對被壓迫者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所以他獻身於無產者革命事業,為這個理想,他可以犧牲一切。
19世紀中期庫爾貝已經是位有世界聲譽的畫家,受到世界進步人士愛戴,拿破崙三世為收買他,授給他榮譽勳章,卻被他拒絕了,他說:“除了自由制度外,他從未從屬過任何其他制度”。他贏得人民給予的最大榮譽和愛戴,1870年巴黎美術家擁護他為國家藝術品保管委員會主席。巴黎公社失敗後,他被捕入獄、示眾、罰款,最後被迫流亡瑞士,死於貧病交加之中,終年58歲。
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1z819年6月11日出生於法國東部奧爾南一個葡萄園主的家庭。
1841年 他的父親送他到巴黎念大學,要他學習法律,但他卻立志做一名畫家,在皇家美術學院和貝桑松美術學院學習。
1842年 創作了自畫像為主題的《抽菸斗的人》。
1848年 庫爾貝由於革命思想家普魯東和詩人波特萊爾的影響,積極投身法國社會的革命運動。
1849年 由於革命激起了庫爾貝描繪貧困場面的興趣,庫爾貝創作了《採石工人》。
1854年 他的畫在法蘭克福展出,在德國大眾的心目中獲得很大的成功。
1855年 庫爾貝創作了在他的油畫作品中處理上最複雜也最成功的作品“畫家工作室”。並於同年,在一座棚屋裡舉辦了個人畫展《現實主義—G·庫爾貝畫展》,使他贏得了一大批激進的青年畫家的擁戴。
l867年 展出了著名的《綠蔭下的小河》,又名《黑泉河》。
1872年 庫爾貝又投身偉大的巴黎公社運動,擔任公社委員和美術家聯合會主席,熱情為公社繪製旗幟、徽章和各種宣傳品。巴黎公社失敗後,庫爾貝被捕入獄。
1873年 經友人保釋,庫爾貝出獄,隨即流亡瑞士。
1877年12月31日 在瑞士的洛桑逝世,享年58歲。
作品寫實主義特色明顯,構圖、用色極為獨特。代表作有《奧爾南午後休息》、《石工》、《帶黑狗的自畫像》、《畫室》、《浴女》等。庫爾貝(1819~1877),19世紀法國寫實主義畫家的傑出代表。出生於弗蘭許·康提附近小鎮奧爾南的一個農場主家庭。20 歲時前往巴黎,跟隨一位無名畫家學習繪畫,並經常到羅浮宮臨摹名作。由於經常發表社會改良以及同情下層勞動人民的社會主義式的作品,而經常受到資產階級評論家的譴責。晚年一直在瑞士過著逃亡生活,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