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垃圾焚燒發電廠

2006年8月25日,廣州市規劃局批准了番禺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的選址為番禺大石會江村與鍾村鎮謝村。該選址結合大石會江簡易堆填和焚燒區域的綜合整治方案,通過建設技術設備先進的垃圾焚燒廠,實現垃圾處理設施的以新代舊。”

電廠選址

番禺建垃圾發電廠番禺建垃圾發電廠

番禺垃圾焚燒發電廠被正式選址在大石會江村。

2006年8月25日,廣州市規劃局批准了番禺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的選址為番禺大石會江村與鍾村鎮謝村。

在廣州市規劃局網站上,可以查詢到這份編號為“穗規選〔2006〕250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意見書上列明,番禺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場的建設單位是廣州市番禺區市政園林管理局,擬用地面積為257687平方米。——— 據廣州市規劃局網站公示

對於確定將垃圾廠地址選定在大石會江村的過程,番禺區市政園林管理局局長周劍輝曾在今年10月30日舉行的項目情況通報會上表示,“從2003年開始,番禺市政園林局就著手垃圾焚燒廠的選址工作,並會同廣州市、番禺區兩級國土、規劃等部門歷經3年多的艱難調研和選址論證,於2006年初步確定大石街會江村現大石簡易垃圾處理廠作為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選址,並取得規劃部門的項目選址意見書。該選址結合大石會江簡易堆填和焚燒區域的綜合整治方案,通過建設技術設備先進的垃圾焚燒廠,實現垃圾處理設施的以新代舊。”

《廣州市申請使用建設用地規則》規定,用地選址是申請使用國有土地的第一步程式,要求“建設單位持項目管理部門批准的建設項目建議書向廣州市城市規劃局(以下簡稱‘市規劃局’)申請規劃選址;如建設項目選址與城市總體規劃不一致的,需提供建設項目規劃選址論證報告。市規劃局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

有關招標檔案顯示,2007年,廣州市發改委以“穗發改城[2007]29號”,對該項目進行了批覆。———《關於番禺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議書的批覆》穗發改城[2007]29號。

不可避免的人為管理漏洞

2010年1月7日,廣州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發生管道炸裂事故5人受傷,令人對垃圾焚燒設施的不可完全避免的人為管理漏洞產生擔憂。

民意調查報告

“不能說,垃圾沒分類就不能燒”

“焚燒派專家”聶永豐回應網友質疑稱,其發明的氣化爐日處理垃圾僅100噸左右,不可能用在大中城市

居民抗議居民抗議

實際上垃圾焚燒廠最大的問題不是二噁英,而是臭味。氣味是不能消除的,只能減少。

現在的焚燒處理中,其實不光要控制二噁英,還要把重金屬、酸性氣體、煙塵、氮氧化物這些都處理掉。

“焚燒派專家清華大學聶永豐教授敢情是賣焚燒爐的呀?內有連結,鐵證如山!”“焚燒派專家清華大學聶永豐教授,這邊做昧心環評荼毒百姓!那邊賣焚燒設備不亦樂乎?”10月31日,一位網友在廣州碧桂園業主論壇上發帖,引發跟帖浪潮。

聶永豐,教育部固廢處理與環境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10月30日,他應邀參加番禺區市政園林管理局組織的“番禺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情況通報會”。他在會上表示:“國外很多焚燒廠如日本東京市區人口密集地區,也建有20多家垃圾焚燒發電廠,附近就是學校、養老院等。番禺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將採用歐洲成熟的技術,建設標準達到國際標準,因此希望市民不要過度恐慌。”

聶永豐的表態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給出的連結顯示,他曾發明了一種“立轉爐式生活垃圾熱解氣化焚燒爐”,並在2000年向國家專利局申請獲得專利,專利號為CN00258660.6。事實上,早在今年9月13日,北京中海楓漣山莊一位業主就曾發帖,命名他為“焚燒派專家”。

技術“李坑焚燒廠技術不比香港差”

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網上有人質疑,你自己發明的垃圾氣化爐獲得了專利,現在支持番禺垃圾焚燒廠,是因為有利益關係在裡面。

聶永豐(以下簡稱“聶”):(大笑)今天我一個朋友讀給我聽了,他還開玩笑:“如果你是賣爐子的,我早就跟著你去賺錢了”。我以前發明的那個是氣化爐,主要用來處理醫療廢物。它的日垃圾處理能力只有100噸左右,根本不可能用

垃圾包袱垃圾包袱

在大中城市,最多以後可能可以使用到一些城鎮。

番禺垃圾廠的涉及日處理垃圾能力是2000噸,不可能買這種氣化爐的嘛。廣州李坑垃圾廠和番禺垃圾廠使用的都是大

型機械爐。

南都:你曾論證過垃圾焚燒廠肯定會產生二噁英的原理,但上次的媒體通報會上又說,番禺垃圾焚燒廠只會產生很少的二噁英。

聶:垃圾焚燒肯定會產生二噁英,這肯定沒錯,但現在的技術可以控制,讓其對居民的影響在安全範圍內這也是事實。

要承認,過去我國很多垃圾焚燒廠確實產生大量的二噁英。因為過去的焚燒設備多是不完全燃燒,機器一會兒開一會兒關,溫度也不穩定。規模小、不能連續運行是垃圾焚燒產生大量二噁英的根源。因為啟動一次,溫度要有個升高的過程,溫度低時,二噁英會趁機吸附在管道壁或者飛灰上,再一加熱,二噁英就排出去了。

垃圾本身是含有二噁英的。如果以垃圾本身含有的二噁英是100%計算的話,以前,我們用小焚燒爐處理垃圾,時開時燒,最後產生的二噁英要達到600%。現在大型垃圾焚燒廠用的技術,最後產生的二噁英一般只有10%了。

也就是說,垃圾焚燒後的二噁英,要比生活垃圾焚燒前所含有的二噁英少90%。

南都:可是,番禺大石是一個聚集了30萬居民的居住區。在居住區附近建垃圾焚燒廠,是否合適?

聶:沒有人願意在自己家門口建一個垃圾處理場。我國從1980年前後開始處理垃圾,但當時的意識和錢都不夠,垃圾處理的歷史欠賬很多。事實上,廣州兩三年前還在用“填水坑”的方法處理垃圾。

政府真正重視處理垃圾,還是最近幾年的事。但問題就在,政府要投錢的時候,大家的環保意識空前高漲。比如說,廣州李坑垃圾焚燒廠當年就很有爭議。但其實它的技術水平並不比香港的差。

垃圾焚燒廠的問題,一個是公眾心理,一個是經濟考慮。現在老百姓心裡怕,不相信政府、不相信企業,也不相信專家。另外,一個地方建了垃圾處理場,就算技術都達標,也可能使這個地方名聲不好,對房價有影響,對將來的經濟發展也有影響。

位置位置

污染“二噁英已經被妖魔化了”

南都:現在市民覺得可怕的是,垃圾焚燒廠所產生的二噁英,是一種會致癌的劇毒物質。

聶:首先我要澄清幾個事實:一,不只是垃圾焚燒會產生二噁英,而是所有有火的過程都會產生二噁英。比如農村燒草、男人吸菸,都會有二噁英產生。二噁英的主要產生源是工業生產,鋼鐵業和金屬生產行業排放二噁英最多,它們的排放量是廢棄物燃燒排量的3倍。

第二是,二噁英對人體的真正影響是在食物。事實上,膳食攝入為人類攝入二噁英的主要途徑,占攝入總量的90%-98%。空氣吸入的二噁英不到10%。

食物中含有二噁英的整個過程是這樣的:各種途徑排放出的二噁英在大氣中經過沉降,存留在沉澱物或者土壤中,並在某些生物體中富集,這樣二噁英就進入到了人的食物鏈中,通過食物鏈攝入到人體中。

垃圾焚燒廠產生的二噁英危害是慢性的、長期的,要控制它,重點在保護周邊的土壤、農作物不受污染。像歐洲對二噁英的監測就只有土壤標準,他們對乳牛放牧地的標準是最高的,就是因為肉、蛋、奶這些東西里最容易富集有毒物質。

南都:你的意思是垃圾焚燒廠產生的二噁英並不可怕?

聶:實際上垃圾焚燒廠最大的問題不是二噁英,而是臭味。氣味是不能消除的,只能減少。

現在把二噁英的問題炒得過分了。現在不僅大城市,小城鎮也有百姓在鬧。像番禺垃圾焚燒廠,現在還在環評階段,就已經鬧得很大了。其他地方,由於公眾的反對,有的垃圾焚燒廠建到一半不能再建了,還有的地方,廠已經建好了,還要拆除。二噁英已經被妖魔化了,弄得老百姓很怕,說什麼看不見摸不著,毒性是氰化物的1000倍,還能飄2000多公里,好像簡直比核子彈爆炸還可怕。

實際上,在中國,垃圾焚燒產生的二噁英和整個的二噁英排放相比,是非常少的。根據2004年的數據,廢棄物焚燒排放的二噁英占二噁英排放總量的12.1%,生活垃圾焚燒排放的只占2.5%。

而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二噁英的長期日均容許攝入量為4pgTEQ /kg-bw。

南都:那現在的垃圾焚燒技術,可以使它對周圍居民的影響在這個標準以下嗎?

聶:垃圾處理中,二噁英的消除主要是爐前、爐內、爐後三個控制環節。

爐內控制主要是要控制好溫度、一定的停留時間。溫度是重要的,也是可以監控的,850攝氏度高溫以上。從爐內出來以後怎么控制呢,噴活性炭和布袋是很關鍵的一點。

垃圾處理設備垃圾處理設備

番禺垃圾焚燒廠擬用的是機械爐焚燒,完全可以做到。根據2004年的檢測,目前,我國每人每日的二噁英攝入量在1.21pg左右。

現在的焚燒處理中,其實不光要控制二噁英,還要把重金屬、酸性氣體、煙塵、氮氧化物這些都處理掉。

關鍵字——— 監測“監測土壤可表明是否偷排”

南都:可是,老百姓會問,怎么確保他們會做到這一點?怎么檢測環境的二噁英水平?

聶:很多人認為,二噁英很難監測,很貴,一般國外的焚燒場也就是一年測一次。但實際上,我們國家的現在每年也都測。

監測的原理是,焚燒爐的溫度、停留時間等指標都是可以顯示的,一氧化碳的濃度可以顯示燃燒的完全度,布袋出來的塵含量也是可監測的。

如果擔心測的時候作假,還可以測土壤,不管你排多少,都會沉積在焚燒場周圍的土壤里。一般都是在幾十米的範圍內。監測土壤就可以表明有沒有偷排。

此外,還可以監測活性炭的添加量。你有沒有買、添加的次數都可以測,不可能什麼都假的嘛。比如說,一些地方政府還出過政策,焚燒廠消耗的活性炭,政府出40%的資金,拿發票來報。

關鍵字——— 焚燒“焚燒是僅次於填埋的普遍做法”

南都:也有很多專家說,其實現在國際上都開始拋棄焚燒這種垃圾處理方式了。

聶:不是。從國際上看,第三世界國家很少用焚燒爐處理垃圾,最多是露天焚燒,因為一方面比較貴,另一方面也有反對的呼聲。歐洲一些國家用焚燒方式處理垃圾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像瑞典、丹麥、法國,都在1/3以上,日本最高,達到80%。總體看來,焚燒是僅次於填埋之外最普遍的做法。

南都:那焚燒和填埋,哪個垃圾處理方式更好?

聶:填埋成本更低,但他實際上是把污染推遲了,並沒有徹底解決。焚燒成本高,對技術要求高,但它能把垃圾量減少到原來的10%左右,節省土地資源。

兩種方法也不存在哪個好的問題,跟國情有關。像我國西部,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還有山西,山西溝壑很多,

垃圾山垃圾山

黃土層很厚,幹嗎不用它去填埋呢?

我們沿海和東北、華北適宜居住的地方人口密度都非常大,沒有足夠的土地資源可用,只好選用焚燒。焚燒的話,一方面不占用很多的土地資源,另一方面,垃圾經過焚燒,對環境的危害性就很小了。

關鍵字——— 分類“中國和歐洲的概念不同”

南都:但是有很多人說,因為中國垃圾是不分類的,與外國不一樣,所以焚燒方式並不合適。

聶:現在網上、媒體都在說,有這種說法的專家也不少。其實這是中國和歐洲概念的不同。歐洲家庭生活產生的垃圾是分類收集的。紙張、易拉罐、玻璃瓶等作為廢品回收,廚餘(廚房垃圾)用機械生物處理,實際上就是堆肥處理。剩下的垃圾再用來焚燒發電。

而我國的垃圾分類早在家庭就進行了。家庭就已把垃圾分成了要賣錢的和要扔掉的。要扔掉的到了小區垃圾桶後,還有收破爛的人把能用的一部分收走送到廢品資源回收筒出售。這也是一種分類收集。

我們和歐洲可以說方法不同、目的不同,但效果是相同的。所以,我們不能說,我們沒有分類收集就不能燒。

當然,我們的廢品回收有一個大的問題,就是資源回收是要換錢的,價錢便宜的那部分就沒有人去收集了,這樣導致一些很有回收價值的東西還在垃圾堆里丟著,像軟包裝、玻璃瓶。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垃圾分類收集難度很大,關鍵在於我們的垃圾中廚餘含量高,導致水分很大,這樣給運輸、處理造成了很大困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