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畦 桑 詞[1]編竹為籬更栽刺,高門大寫畦桑字。
縣官要備六事忙[2],村村巷巷催畦桑。
桑畦有增不可減,準備上司來計點。
新官下馬舊官行,牌上卻改新官名[3]。
君不見,古人樹桑在牆下[4],五十衣帛無凍者[5];
今日路傍桑滿畦[6],茅屋苦寒中夜啼!
作品注釋
[1]畦桑:指專栽桑樹的田地。[2]縣官:此指皇帝。六事:原指六卿之事,即軍事。古代天子有六軍,六軍的主將稱“六卿”。《書經・夏書・甘誓》載,禹的兒子啟繼承王位,伐有扈(古國名)“大戰於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漢)孔安國《傳》:“各有軍事,故曰六事。”
[3]“新官”二句:查點桑畦數字的上級官員接踵而來,前官未走,後官又至,告示牌上不斷更換新官名字。
[4]樹桑:栽桑,種桑。
[5]五十衣帛:五十歲以上老人有絲帛衣服穿。《孟子・梁惠王上》:“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漢)趙岐註:五畝之宅,“樹桑牆下,古者年五十乃衣帛矣。”
[6]傍:通“旁”。
作品簡析
這是一首新樂府。前八句為第一部分。一二句,描寫農民在沿路兩邊開闢桑地,周圍編扎籬笆,栽上荊棘,在高高的大門口上,大書“桑畦”之類的字樣,營造了一種轟轟烈烈,滿目桑畦的氛圍。三四句點明原因,原來是皇帝急於準備“六事”(戰事),催促各地鄉村多栽桑樹。五六句寫不斷地增加擴大桑畦,以備上司計點。七八句寫查點桑畦數字的上級官員接踵而來。到此已見以上之舉是地方官員為討好或敷衍上級而為,極具諷刺意味。後五句是詩人的感慨:古人樹桑牆下,五十者可以衣帛;而今路旁滿目桑畦,卻是“茅屋苦寒中夜啼”。鮮明的對比中,表達了詩人的強烈憤慨,揭露了元末政治的腐敗和社會的黑暗。
全詩語言流轉,音調和諧激昂,極富音樂感和強烈的諷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