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畢蘇語與彬語、譜諾語、基諾語一同構成畢索語。“畢蘇”一詞既指畢蘇人民,又指他們的語言。畢蘇人口分布在中國、泰國、寮國和緬甸境內。中國境內的畢蘇人民主要生活在勐海、瀾滄、孟連和西盟4個縣,其中勐海縣的畢蘇人自稱“老品人”或“品人”,瀾滄、孟連、西盟境內的畢蘇人自稱“老緬人”。因此,他們使用的畢蘇語通常稱為“老品話”、“品話”或“老緬話”(Gordon2005)。畢蘇人口在中國分布非常有限,長期以來,由於交通和歷史等種種原因,各畢蘇村寨之間的來往不多,分布在不同縣份的畢蘇村寨甚至從無往來。
畢蘇語是日本語言學家西田龍雄先生在泰國北部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的新語言,並於1973年正式確定的一種獨立的少數民族語言(Nishida 1973)。從語言分支來看,畢蘇語屬漢蔵語系藏緬語族中南部彝語支的畢索語。
畢蘇語與彬語、譜諾語、基諾語一同構成畢索語。“畢蘇”一詞既指畢蘇人民,又指他們的語言。畢蘇人口分布在中國、泰國、寮國和緬甸境內。中國境內的畢蘇人民主要生活在勐海、瀾滄、孟連和西盟4個縣,其中勐海縣的畢蘇人自稱“老品人”或“品人”,瀾滄、孟連、西盟境內的畢蘇人自稱“老緬人”。因此,他們使用的畢蘇語通常稱為“老品話”、“品話”或“老緬話”(Gordon2005)。畢蘇人口在中國分布非常有限,長期以來,由於交通和歷史等種種原因,各畢蘇村寨之間的來往不多,分布在不同縣份的畢蘇村寨甚至從無往來。
畢蘇斯基(1867~1935)波蘭革命者,政治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新生的波蘭國家領導者(1918-1922)和軍事獨裁者(1926-1935)。1867...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人物評價 人物爭議 兩個女兒畢蘇斯基(1867~1935)波蘭革命者,政治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新生的波蘭國家領導者(1918-1922)和軍事獨裁者(1926-1935)。1867...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人物評價 人物爭議 兩個女兒畢蘇斯基(1867~1935)波蘭革命者,政治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新生的波蘭國家領導者(1918-1922)和軍事獨裁者(1926-1935)。1867...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人物評價 人物爭議 兩個女兒畢姓,中華姓氏,主要起源於姬姓,得姓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一。畢姓...
歷史發展 人口分布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諾蘇語又稱彝語北部方言是彝語最大的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雲南省北部,使用人數接近200萬。操這種方言的人多自稱“諾蘇”(ꆈꌠ Nuosu ...
語言劃分 語音特點 文字風格畢姓,中華姓氏,主要起源於姬姓,得姓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一。畢姓...
歷史發展 人口分布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畢蘇人是亞洲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泰國、緬甸和寮國交界一帶。人口近1萬,其中在中國境內有5000餘人,屬中國未識別民族。在中國的畢蘇人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
語言 分布地區 民族劃分畢摩是彝語音譯,“畢”為“念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
歷史淵源 人物生平 傳說軼事 歷史變遷 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