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旅遊

畢節旅遊

畢節,位於四川、雲南和貴州的交匯之處,是貴州省西北部的大門。畢節境內風光秀麗、山谷幽靜、山清水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每年吸引大批遊人前往。畢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如東壁朝霞、雙峰脫穎、龍潭夜月、翠屏旭日、五龍翡翠、靈峰仙境等景點都是遊人的必經之地。當然畢節旅遊最值得一去的景點就是有“地下天宮”美譽的織金洞,還有這裡的大方九洞天,都令人嘆為觀止。納雍總溪河風光也是畢節旅遊的好去處,這裡的古野奇曲,有烏江第一漂的稱號。赫章韭菜坪有貴州脊樑之稱。畢節的威寧草海更是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稱,以及國家5A級風景區“百里杜鵑”風景區。此外,畢節是個多民族的地區,因此這裡的民族禮俗也成了畢節旅遊的一大亮點。苗家的牛角酒,回族的道“色蘭”,彝族的迎親都別具特色。

基本信息

概況

畢節旅遊畢節旅遊
章國家級森林公園赫章國家森林公園於2004年12月由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位於貴州省西部的赫章縣境內,由相距縣城平均20公里的水塘林場和平山林場兩個林地景區組成,總面積4733公頃,其中,平山景區面積3333公頃,水塘景區面積1400公頃,森林復蓋率為88.8%,326國道從景區穿過。景區內森林壯闊、季相鮮明;地質年代久遠,地貌類型多樣;奇峰高聳,峽谷雄奇;溪瀑多姿,暗河神秘,平塘瀲灩;民族風情濃郁,古夜郎文化悠久;具有十分鮮明的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特徵,是黔西北地區的生態旅遊瑰寶。公園內森林資源豐富,華山松、杉木、柳杉等組成的人工林林相整齊,樹齡多在20—30年以上,還有面積約500公頃的亞熱帶長綠闊葉林和混交林、25公頃的天然山茶林和1000多畝的中山草場。杉木、杜仲、板栗、柳杉、種子園等6個專類園圃連線成片,總面積近100公頃。園內有植物2000餘種,其中國家一、二類保護植物有珙桐、水杉等18種,野生動物有117種,其中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雕、林麝、獼猴等32種。園內旅遊資源豐富。夜郎三峽、七星劍峽、銅鼓峽、斧劈峽等峽谷具有雄、奇、險、秀的特點。高山重重,奇峰疊翠,奇岩怪石,風光無限。七星大河上由溶洞發育而成三座天生橋,橫跨在河流之上,橋面寬闊,跨度在100——120米,還有10多個幽深神秘的溶洞,是探險科考的好去處。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流,一路奔騰,一路歡歌。而跌水瀑布有的飄飄灑灑,有的吼聲震天,位於數畝草坪之上的“香草瀑布”綠得讓人心醉。園內溶蝕窪地形成水容量為2.2萬立方米的“香草湖”,和17座人工水庫一起點綴在綠色的海洋之中,水光山色與人親,天人合一,好似仙景。始建於清代、重建於民國時期的七星關大橋、漫漫紅軍路,都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彝、苗等少數民族濃郁的民族風情,歡樂的民族歌舞,情深誼長的敬酒習俗,都是遊客喜聞樂見的旅遊項目。天人合一渾然天成。如果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雄奇秀麗的山川,是林場工人勤勞的雙手,培育了這蒼茫浩瀚的林海,那么,這林海,這山川,這渾然天成、漫步遐想的好去處,便是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的佳構,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晶。在陽剛與陰柔之間,在動與靜之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天籟之音,什麼叫天人合一。高大挺拔的華山松,蔥蘢蒼翠的柳杉林,見證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彩虹。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作為國有基建坑木基地,林場工人們就在拱攏坪、白馬山、烏箐嶺種下了成片成片的華山松、柳杉和青松。可是,由於經濟的欠發達和體制的不健全,此後二十多年間,林場卻像一艘百孔千瘡的破船,在一如既往的無序採伐和肆意墾殖的汪洋大海上飄搖不定,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原生植被蕩然無存。改革開放後,林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天保”工程的實施,天然林採伐行為的被禁止,使得林場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起死回生。當二十一世紀的曙光初現時,林場的植被,已在人類的覺醒中,重現了遠古的輝煌。2002年,林場申報省級森林公園獲批准。2005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到目前為止,這座橫亘在烏蒙山脈高原面上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已建成園區4133公頃,森林面積達3782公頃,森林復蓋面達91.5%。其中,拱攏坪景區面積1718公頃,以人工林為主,主要森林樹種為華山松、柳杉,同時散布著杜鵑、山茶、櫟類等灌叢和山間草地,並有花果園、核桃良種基地等人工園圃;白馬山景區面積1559公頃,人工針葉林面積略多於常綠落葉闊葉林,間有成片中山草甸;烏箐嶺景區面積856公頃,主體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輔之以小片人工針葉林和竹林。銷聲匿跡多年的上百種野生動物,成群結隊回到了一別經年的快樂家園。景觀覽勝博大精深雄奇蒼渾拱攏坪的景觀資源由2大類7中類25小類構成,共有景點62個,其中,特級景點1個,一級景點4個,二級景點7個,三級景點14個,以森林景觀為主體,山嶽地貌為骨架,天坑盲谷為特色,靈秀水體、多彩天象和民族風情為輔佐,堪稱類型多樣,特色鮮明,博大精深,雄奇蒼渾。拱攏坪峻岭逶迤,丘巒如丸;烏箐嶺巉岩絕壁,翠聳藍天;白馬山孤峰突兀,一騎絕塵。——山之所以為骨架,於此可見一斑。有了骨架,便得有肌膚。作為園區景觀主體、以針葉茂林和次生林為主的森林植被,便是她晶瑩剔透的肌膚了。在“冬季不冷,夏季涼爽,雨熱同季,春旱少雨,日照偏少,年溫差較小,日溫差較大”這種獨特的高原氣候的暈染和深厚的歷史積澱中,華山松高大挺拔,波瀾壯闊;柳杉林蔥籠蒼翠,林相齊整;杜鵑山茶點綴林間,花團錦簇;竹林漫溝盈壑,次生林鋪山蓋嶺;矮化松樹似盆景,怪石奇木若樁頭;草坪嵌溝壑,野花漫山坡;兔跑綠野,鳥鳴藍天;春夏秋冬季相分明,晨昏雨雪景象各異——好一幅渾然天成的森林生態風景畫卷。景點細品動靜互補剛柔相濟。在拱攏坪的眾多景點之中,若論險與奇,自非鬼斧神工奪人心魄的吞天井與雷音殿莫屬。正所謂“吞天井裡,瀑聲轟鳴,雷音殿上,寶相莊嚴。”——區區16字,把在60餘個景點中排名前十的四大景點(吞天井,一級;通天疊瀑,二級;雷音殿,特級;佛祖岩,二級)一網打盡,我的才思,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如此敏捷了,我對負氧離子的神奇功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吞天井又名天坑,位於景區西北端,為岩溶奇景之崩塌型大型漏斗,如同一口巨大的豎井,集通天疊瀑、天王掌、玉虛台、五龍谷、天字岩、無底洞、穿天縫等景點於一身,井沿井壁井底植被茂盛,在景區4個一級景點中,以其豪邁氣勢首屈一指。坑口南北向約400米,東西向約150米,深度約300米。置身井底,舉首仰視,但見絕壁合圍,氣貫長虹,給人以巨口吞天、潛龍入地之震撼。東壁之上,芳草溪、落花溪雙溪並跌,化為通天疊瀑,兩疊直下300米,形成園區內最為壯觀的動態水體:豐水期瀑聲如雷,枯水期似雨似霧,數九天冰瀑晶瑩。同事艷兒說,若沒有如此險峻之地,無邊無際的林海,就會顯得過分單調。雷音殿乃景區惟一特級景點,位於東部岩崖險峻象形、岩溶景觀群集的雷音谷北段,為盲谷末端谷壁陡崖溶蝕而成的奇異岩棚。棚頂呈半月形岩,棚高約80米,寬約100米,深約50米,岩棚形制恰似西天雷音寺佛祖神殿;神殿正中絕壁之上,不知大自然祭出什麼法寶,耗費多少時日,塑造出一尊高約10米、惟妙惟肖的如來佛像。於滾滾紅塵中來到佛祖面前,感慨造化神力,滌盪萬千煩惱,我的人生境界,頃刻間攀升了一個檔次。殿之神奇,井之胸襟,彰顯了拱攏坪的陽剛之美。可是,若無水之清柔、花之嬌媚,拱攏坪也還算不得人間仙境。那么,就讓我們先歇歇腳,嚼吃幾口乾麵包,喝幾捧山泉水,再繼續我們的旅程,盡情領略拱攏坪早已準備好的陰柔,享受人生難得幾回遊的美景。到聽松亭坐坐是個不錯的主意。斜依在竹木構建的亭柱上極目遠眺,滿目蒼翠盡收眼底。山嶽聳峙,水波不興,靜若處子的碧玉湖,宛然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莽莽群山中。碧玉湖是拱攏坪的水源,更是拱攏坪的心臟,水面倒映著飛鳥的倩影,天上的白雲,湖水滋養著大山的脊樑,松柏的風骨。走過一段曲曲折折的原木鋪就的小道,便進了讓人留戀忘返的落花溪。溪長約700米,與芳草溪隔嶺並流,澄澈見底,甘冽如飴,乃通天疊瀑第二瀑源,因兩岸長滿杜鵑山茶、野草閒花,無論春夏交替還是秋冬更迭,總有片片段預告瓣馭著徐徐清風飄落溪中,冷艷輕柔,水流余香,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溪名由此而得。到了夏秋時節,杜鵑山茶謝幕,野草閒花登場,紅的,白的,粉的,紫的,異彩紛呈,美到極致。倘若陶淵明先生能夠穿越時空來到落花溪,我敢打賭,他老人家肯定會寫下比《桃花源記》更優美的詩文。與落花溪交相輝映,疏林草甸也以其柔美裝點著巍峨的群山。在疏疏落落的柳杉樹下,一片鬆軟的草甸恣意漫延。晴日裡,陽光透過挺拔蒼勁的柳杉樹,灑落在青青的芳草地和淙淙的山泉水上,恍若文藝復興時期的某位大師,在一塊偌大的畫布上,渲染出深深淺淺的綠、渡了金的黃,點綴出一簇簇或紅或紫的花與草;畫布一角的天然杜鵑林里,馬纓杜鵑、露珠杜鵑次第開放,林內鳥兒歡歌,彩蝶飛舞——假如莊周先生真的如願化為蝴蝶,我想,這裡便該是他翩躚起舞的不二選擇。觀音岩麓的草坪邊緣,一座面積達30公頃的奇木怪石園讓人血脈噴張,心旌搖盪。園中布滿奇形怪狀的大小石頭,似動物,似人體,似器皿。奇石叢中,生長著上千株主幹被毀而樁頭萌枝成乾的古木怪樹,依石而生,抱石而眠,萌珠眾多,形態詭異,珠珠均為天然盆景佳品。

主要景點

韭菜坪石林在貴州境內,有一座披著神秘面紗的最高的山峰,這就是海拔2900.6米的小韭菜坪。因盛產韭菜而得名,它位於黔西北的赫章縣珠市彝族鄉,距縣城50公里,習慣上把它稱為貴州屋脊。與韭菜坪峰頂遙相對應,被萬畝草場環繞著的千畝石林面積不低於6平方公里,林內奇石密布,造型各異,風姿迥然,以未曾粉飾過的沌潔的滿身靈氣,或立或臥或行,或玲瓏剔透,或魁偉遒勁。本地人稱之為洛布石林,彝族語即“落布惹”,大意是滑竹與石頭構成的森林,也可以說成是像古代民族一樣的石林。此景區距西南交通樞紐六盤水市70公里,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威寧草海70公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200公里,國家級森林公園百里杜鵑150公里,位於貴州西部旅遊景點中心線上,以國家二級水泥路面標準改建的216省道就與韭菜坪山麓擦肩而過,經幾億年風化而成,或如萬馬奔騰,百萬雄兵布陣。在韭菜坪周圍,彝族同胞們三五為寨地散居。由於遠離現代文明的緣故,彝家的許多面臨消失的傳統文化卻在這裡活化石般地保留下來,成為珍品。

百里杜鵑風景區位於貴州省畢節市大方、黔西縣交界處,因整個天然杜鵑林頻寬1~3千米,綿延50餘千米,總面積125.8平方公里而得名。百里杜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園”,有“地球的彩帶、世界的花園”的美稱。百里杜鵑風景區內,馬纓杜鵑、露珠杜鵑、銹葉杜鵑、水紅杜鵑、繁花杜鵑、美麗杜鵑、紫花杜鵑...奼紫嫣紅、爭香奪艷,方圓250平方公里的這一片土地上宛如一個天造神設的具大花盆,點綴著群山起伏的貴州高原,也孕育了一方純潔的民風民情。是到貴州旅遊的必去之地!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百草坪位於縣境東部的高中山地區,草場面積有12萬畝,可利用面積10萬畝,海拔2400~2800米之間,屬多霧地帶,清晨大多被霧籠罩,但這裡的霧卻要淡薄一些,給人一種縹緲虛幻的感覺。或許因為這裡的天比其他地方的更高朗,土地比其他地方的更寬闊,因此,風景比其他地方的更聖潔清雅。站在霧中,四周的景物依稀可辨,輕柔地晃動著的霧,就像一塊白色的半透明的薄紗,使所有的景物都變得誇張,變得抽象,變得似是而非。山草樹木欲露欲隱,一副羞答答的樣子,讓人聯想“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詩句。站在這樣很文學味也很抒情味的霧中,唯有聲音是真實的,清脆悅耳的鳥鳴聲,婉轉悠揚的牧歌聲,節奏分明的蟲啁聲,以及無處不在的牛羊喚青的長叫聲,還有周圍的氣息也是真實的,泥土潮濕的氣息,還有青草芬芳的氣息,這真實的和虛幻的交融在一起,構成一個奇特的意境,讓人產生一種似夢非夢的感覺。

草海位於貴州西部的畢節地區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海拔2171.7米,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水域面積現約25平方公里,是貴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因湖底生長大量水草,故名草海。1985年建為威寧草海綜合自然保護區,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候鳥保護、水生養殖、旅遊療養三結合之地。湖區有龍王廟、斗姥閣、六洞橋、觀海樓、觀鹿台等名勝、古蹟遺址。草海西邊,有一座孤島名叫陽關山,又稱星落島,矗立在湖光水色之中。海邊山下,綠蔭掩映著竹籬茅舍,茂林幽深,各具風采。海的東南邊,便是大橋煙柳長堤,建於清同治年間,雄屹於古鴨田和南海之間,堤邊垂柳拂波。六洞橋上,有古雅玲瓏的望海樓,碧瓦朱檐,綠窗迴廊;以觀草海。長堤之東便是錯落有致的川主廟殿宇。群山環抱中的草海,東西長約20千米,南北寬約10千米,湖水最大面積時可達45平方千米,常年保持在30平方千米左右,水深2米至5米。蓄水量可達1億立方米以上。草海湖四周有諸如雙龍泉、龍王廟泉、西門外泉等泉水的注入。夏天,氣溫多在15C到27℃之間,十分涼爽。2008年7月,在《第五屆(2008)中國避暑旅遊城市排行榜》排名公布的50個避暑旅遊城市(含台灣)中,畢節與貴陽、昆明、哈爾濱、承德、六盤水、麗江、威海、西寧、煙臺一起位列前十。評定標準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斷言,在畢節榮膺“中國十大避暑旅遊城市”稱號的過程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3200個/cm3,野生動物達160餘種,森林植物超過1000種的拱攏坪,一定扮演過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風土人情

景區景區
大南山
從畢節出發,往西北35公里左右,是我市著名的紅線苗村寨——燕子口鎮大南山。該寨屬紅線苗支系,為中國苗族語言西部方言標準音點,其苗族文化淵源流長,語言、民風民俗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意義。近幾年,已有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菲律賓、芬蘭、義大利等16個國家的遊客多次旅遊觀光。在這裡可欣賞到獨特的苗家敬酒儀式、豪邁奔放的蘆笙舞蹈、苗族青年含情脈脈的苗家飛歌、古老的織布機發出的嚓嚓聲......,這一切都向你訴說著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民族的熱情!在歡迎儀式上,你可見身著盛裝的迎賓隊分列道旁,載歌載舞歡迎您。敬酒儀式上賓主頻頻舉杯,花山上的文娛活動,蘆笙伴舞粗獷豪放,情歌對唱色彩濃郁。苗寨醉了,您也醉了......。
朱昌小寨位於朱昌鎮花廠村,距畢節城區20公里左右,是一個白苗聚居地。這裡的苗族同胞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節日文化、服飾文化等有獨特的亮點和賣點,一件手工製作的苗族服裝售價高達幾百元至上千元。在這裡,您可享受到熱情接待,可與多彩的民族苗族風情對話,與燦爛的苗族文化交融。苗家少女演唱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民歌《打傘飛歌》、木葉情歌對唱,讓你仿佛進入心靈深處,這裡將給你不一般的感覺。
畢節苗族舞蹈《大遷徙舞》它描述了一個歷盡滄桑和磨難的民族幾千年的遷徙歷程,是一個民族大遷徙的濃重縮影,是一部跨越了時空和苦難的歷史訴說。留傳於赫章縣河鎮鄉一帶的苗族大遷徙舞,講述了東漢建武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的“壺頭上”大戰之後,歷代封建王朝不斷出兵征剿沅江一帶和武陵山區的苗族先民,苗族先民因寡不敵眾而由各部落酋長帶領本部落民眾整體遷徙到黔西北山區的歷史故事。大遷徙舞所演繹的歷史恢宏、悲壯,有舞蹈中的歌謠為證:“爺覺比考的子孫又遷徙/遷來到莽得,莽利諾地/莽得,莽利諾地/森林野箐深山多/獐子麋鹿到處是/老虎豹子滿山坡……”聆聽著悠揚的音樂,看著這恢宏壯觀的舞蹈,你仿佛看見了一隊隊人馬扶老攜幼,離開自己美麗的家園,跨越千山萬水,一路坎坷艱辛的遷徙痕跡,看到了一部邊走邊寫的歷史。看大遷徙舞,見到和觸摸到的,是苗族遷徙文化的縮影。苗族在戰爭的背景下失去了自己的家園,為了生存,他們只有離開自己的故土,向偏僻邊遠的地方轉移。一次次的戰爭,一次次的遷徙,形成了苗族特有的歷史和文化。因為戰爭,有了民族的遷徙;因為遷徙,有了苗族特有的遷徙文化,所以有人說大遷徙舞是苗族人民的精魂和象徵。艱難的生存環境,使苗族先民磨礪出了戰天鬥地的頑強性格,觀看恢宏壯觀的苗族大遷徙舞,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之情油然而生。這悲壯和悲情,就展現在舞蹈的一舉手一投足之間,你的心一次次收緊,情緒也一次次被打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