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第七中學

畢節市第七中學坐落在畢節市西虎踞山下,車站對面,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畢節第七中學畢節第七中學始建於1985年,距今已有30年的歷史

地理位置

學校坐落在畢節市西虎踞山下,車站對面,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校之初學校只有5個教學班級,教職工28名,學生300名。學校辦公條件簡陋,僅一幢教學樓。七中領導和教師們就憑這一點物質條件開始了艱苦的創業過程:平操場,為學生提供體育活動的場所;種樹栽花,美化學校環境;爭外援,加強學校硬體設施;埋頭苦幹,提高學生成績,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把一個初具雛形的學校辦成一所像模像樣、有聲有色的市內大型初級中學,成為引領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

到目前為止,學校已有教學班級29個,學生2250名。師資隊伍力量雄厚,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專任教師98人,其中高級教師21人,中級教師36人。  “不求人人成材,但求個個成人”是我們的辦學目標,為此教師們把所有的愛都無私地奉獻給了學生,學校秉承讓每一位學生的人性和愛好都得充分發展的宗旨,形成了“勤學、善思、明理、奮進”的學風和“嚴謹、博學、仁愛、開拓”的教風。求真務實是領導班子的一貫作風,認認真真地做事,踏踏實實做人是我們的追求。

學校領導一路穩健走來,不浮誇,不張揚,腳踏實地,帶領七中廣大教職工辛勤耕耘在畢節教育天地里,為畢節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  學校為了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重視學校硬體設施的建設,讓每一位學生教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新建了一幢實驗樓和一幢教學綜合樓,還有體育活動室。教室全部配有E代教學機和彩電,通過現代教學媒體,增大學生學習信息量,提高教學質量,為上級學校輸送高質量的人材而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學校還建有全市一流的多媒體電教室、微機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學生圖書室、教師閱覽室等 ,藏書達65000冊。

學校環境優美,校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校園乾淨整潔,學生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學校在“五化、三園”活動中成績顯著,多次被上級部門表彰,被省地、市等有關部門評為“綠色環保學校”。  教學質量是學校立足的根本。在本校內,領導親臨教學第一線,以自身紮實的教學功底和踏實地工作作風影響教職員工。經過教職工的不懈努力,學校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在畢節教育戰線站穩腳根,而且越做越好。每年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大批優秀人才,升學率均在全市前列。參加國家級、省級、地區級、市級等學科競賽活動,我校參賽學生在賽場上大顯身手,以紮實的功底考出優異的成績。

每年中考我校為貴陽一中、貴陽六中、畢節一中等省級重點學校輸送大批優秀學生,其中特別出色的曾一鳴同學在貴陽一中畢業後被清華大學錄取;在畢節一中讀書的胡沙龍同學又考上了香港理工大學,成為畢節地區考入香港理工大學的第一人。二十多年來,從畢節七中畢業的學生有的已從北大、清華、南開、復旦等全國各地大中專院校畢業走了工作崗位,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學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了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教們們利用課餘時間開闢第二課堂,成立各學科興趣小組,開展各種體藝活動,一年一次的學生才藝表演和兩年一次的校運會及常規性的課餘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為特長生的成長提供一個平台,大面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我校學生在上級組織的環保知識競賽、書畫競賽、文藝、體育等賽事中均得優異成績,05年學生安冬妮、羅喻在國家少兒英才舞蹈大賽中獲二等獎、三等獎、主持人金獎,安冬妮同學在參加貴州電視台拍攝的《水家山寨的鈴聲》中擔任主要角色;周冰靚、黃鈴稀的箏獨奏、周純純鋼琴獨奏已具有專業水平。很多學生經過培養,在舞蹈、聲樂、樂器、武術、射擊、台拳道等方面已初具功底,06、07年畢業的學生樊國英、梁丹梅、徐永麗三名同學在全省射擊、射箭錦標賽中取得9枚金牌,其中徐永麗、梁丹梅被授予國一級運動員稱號。正是素質教育的推進才使這些小荷露出尖尖角,為以後的成才夯實了基礎。

學校的口號是先育人,再教書。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框架,以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愛科學、愛學校、愛集體為內容,塑造學生靈魂,教育學生爭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要求教師以法從教,以愛執教,關心、呵護、理解、尊重每一位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學生的成長高於一切,學生的成才就是教師、學校之最大心愿。  抓教學質量要有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從2000年起學校實行“三制一管理”制度,教師實行最佳化結合,大大提高了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學校把檢查工作的重點放在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備、教、批、輔、考各個環節上,每學期末均要組織學生對教師師德、師風、作業批改、業績情況、教學效果等方面進量化評教,點面結合,從學生方面拿到考核的第一手資料,再從領導及教師的評價中獲取第二手資料然後進行量化,最終評出等級,對優秀的教師進行獎勵,對較差的教師提出整改要求,獎懲分明,優劣得所。  面對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如何提高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質量,學校為此開展“以教促研,以研推教”的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們群策群力,各抒已見,學校也要求教師不僅是課堂教學的能手,而且應是教育教學科研的高手,“把學生教活”,便是教師們在教研當中的口號,勇於潛心教改,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獨立製作課件,上多媒體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理論融於實踐中,在教學中形成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們把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及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寫成論文,發表在各級刊物中。在“決戰課堂和新教材大練兵”活動中,教師們更是躍躍欲試,主動承擔新教材培訓任務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抒寫一首首教學改革的樂章。  從94年起,學校幾乎年年被市教育局評為“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省自考辦授予“自學考試先進考點”;在“兩基”工作中被上級部門評為“兩基”複查和“普實”驗收工作先進單位,04年獲省委宣傳部、省電視台等六個單位頒發的“優秀校園育才獎”。由於老師們的工作盡職盡責,嘔心瀝血,所取得的成績讓社會、家長、學生讚嘆不已,牆上那一面面錦旗,一張張獎狀便是老師們工作成果的證明。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學校黨支部這個堅強的戰鬥堡壘和行政班子的領導下,全校教職工團結一致,視學生的成長高於一切。經過全校師生的奮力拚搏,有了自己的學校文化,有了自己辦學的獨特風格,贏得了山城人民的讚譽和各級領導的好評“先進基層組織”。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七中這枝紅杏肯定會越開越艷,永久不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七中全體教職工正滿懷信心意氣風發迎接新的挑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