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畢效輝,1954年出生於陝西扶風縣,高中畢業後做了國小教師,西南科技大學自動化教授。由於教書出色,一年後當上了國中教師,就從那時起,畢效輝和三尺講台結下了不解之緣。1978年他考上了西南科技大學的前身――四川建材學院,畢業後留在信息工程學院(當時的信控系)擔任教師。 1988年7月,海軍工程大學402系,控制理論及套用,工學碩士。經歷
一米八幾的個頭,溫和,儒雅,謙恭,待人彬彬有禮,這是畢老師給記者留下的印象。 “授課認真負責,知識淵博,講課層次分明;治學嚴謹,做事精益求精,頗有教授風範。”這是學生對畢效輝的評價。1982年,剛畢業的畢效輝充滿信心地走上大學講台,當時他上的是《工廠供電》。第一堂課結束後,同學們紛紛圍了上來:“畢老師,有的概念我們還沒有弄清楚。”“畢老師,這門課內容很枯燥,怎么學才能學好?”教學效果不是預想中的那么好,畢效輝的心一下變得沉重起來。
“我當時心裡很著急,也很困惑!當了老師,才發現要講好課並不容易。”畢效輝說。他潛下心來,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探求更好的教學方法。夜深了,橘黃色的燈光在辦公室熄滅,又在家裡的書桌上亮起。燈光下,畢效輝琢磨教學大綱,琢磨教材,琢磨難點重點,琢磨學生的聽課感受。每每講解一個概念,他就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如果是我聽課,老師用怎樣的語言表述我才能懂。課後,他和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聽課情況,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學院也十分重視教學工作,經常組織開展教學研討會,這使得畢效輝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教師特別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進行切磋交流。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考試的試卷上,學生卷面工整,思路清晰。批完最後一張試卷,畢效輝欣慰地笑了。“教師要熟悉自己的專業,要弄清楚我上的這門課在人才培養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備課上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學效果也就會好一些。”再次回顧這段經歷,畢效輝頗有感觸。
教學經歷
1986年,畢效輝考上武漢海軍工程學院自動控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再次走進課堂的畢效輝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認真揣摩老師的課堂語言、教學藝術。其中有位老師講課思路有條不紊,板書乾淨整潔,語言深入淺出,這讓畢效輝大開眼界。三年的研究生學習,畢效輝收穫頗豐。1998年,畢效輝承擔了《自動控制理論》教學工作。《自動控制理論》概念抽象,理論性極強,學生不容易理解。為了搞好教學,畢效輝在歷年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以來,信息技術在教學上開始得到廣泛套用,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最最佳化的現代教育技術迅猛發展,教育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其時許多高校開始自行開發自動控制理論課程的教學輔助軟體, 多媒體的授課方式逐步取代了傳統的板書方式。於是,學院讓畢效輝在其承擔的《自動控制理論》的教學中引入現代教育技術。
剛開始,畢效輝製作了一些簡單的多媒體電子課件,但遠遠不能滿足上課的需要。1999年,畢效輝負責組建了《自控理論MATLAB仿真課件》和《自動控制原理flash課件》開發小組,他負責核心內容部分的研究和設計。課程概念、知識點、教學的難點和重點要在軟體中體現出來,這是對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的一種突破,原有的教學思路、教學風格都要隨之改變。課件中既要體現教學內容,還要有動畫,有聲音,教學設計很重要。這些都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借鑑,全靠自己摸索。
多年來,畢效輝和他的同事不斷對開發的幾種電子課件進行改進和完善,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繪圖的準確性和快速性得到提高。以往傳統的板書方式難以表現的抽象概念,採用課件就能直觀生動地表述,較好地解決了學生對課程抽象概念理解難的問題。同時,學生可以進行仿真參數的修改, 驗證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等。
圍繞《自動控制理論》課程的教學,畢效輝主編出版了兩本紙質教材和一個電子教材,還有一種電子教材正在出版中。結合電子課件和教學網站等,立體化的教學環境已經形成。“畢老師的課件圖文並茂,生動多彩,上第一堂課就把我吸引住了。”學生們如是說。
成果
另外,在以學生為本,最佳化課程知識體系,突出學生思維方式的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工科理論課”的教學新模式方面,畢效輝也想方設法,做了較多的改革和研究工作。比如引入了大量的傳統教學內容之外的東西(甚至將硬體設備搬到了理論課堂上),開闊了學生視野,儘量使其理論上學得懂,實際中會套用。目前,畢效輝承擔有多項省級和校級教研項目、教改試點班、教學資源建設(授課錄像)等任務。2005年,他承擔的《自動控制理論》以其鮮明的特色申報省級精品課程並獲得成功,主持開發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學校第一屆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評選中獲一等獎,在2005年獲湖北省高校課件評比三等獎,電子教材受到使用單位的高度肯定。
教學工作雖然繁重,但畢效輝擠出時間主持和參加了多個科研項目的研究,親自動手參與實際裝置的控制單元設計、參數計算, 繪製設計圖紙, 編寫說明書等。 近三年主持研究完成了省科技廳重點項目兩項,負責在研省教育廳重點項目一項。教學中,他將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前沿知識引入教學實踐,這使得他的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和更新,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