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伯奇壩

心牆堆石壩,最大壩高153m,庫容1.4億m3。 大壩心牆用經過篩分的坡積料填築,在與基岩連線處,鋪築一層厚約10cm的粉土。 心牆土料取自壩址下游600m的左岸料場內。

界伯奇壩

Gepatsch Dam

概述

界伯奇壩位於奧地利蒂羅爾州、法根(Faggenbach)河的考恩河谷,距離最近的城市為蘭德克(Lardeck)市。心牆堆石壩,最大壩高153m,庫容1.4億m3。水庫的水通過引水隧洞引至因河河谷(Inn Valley)的考恩台爾(Kaunertal)水電站發電,電站裝機容量33.5萬kW,平均年發電量5.7億kW·h。工程於1961年開工,1965年竣工。
壩址區岸坡由山麓堆石物和含漂礫的冰磧粘土所覆蓋,厚達2.5m,河床部分為砂礫石,愈往上游,厚度愈大,基岩為片麻岩。水庫最高水位1767m,水庫蓄水面積2.6km2。
工程主要建築物包括大壩、表層溢洪隧洞和底部放水洞等。
大壩為窄心牆堆石壩,壩軸線呈弧形,壩頂長630m,壩頂寬10m,壩底寬407m,上、下游壩坡均為1:1.5。大壩體積710萬m3,其中心牆100萬m3,過渡區160萬m3,壩殼450
萬m3。
導流洞位於右岸,將導流洞改建成底部放水洞和表層泄洪隧洞,表層泄洪洞的喇叭進水口直徑13.3m,以一傾斜豎井與導流隧洞相接。用作底部放水洞的一段導流隧洞長1145m,直徑3.4m,底部放水洞的一部分與泄洪隧洞共用,共用段直徑3.4m,長421m,閘門室設定兩扇15m2的泄水閘門。
大壩心牆用經過篩分的坡積料填築,在與基岩連線處,鋪築一層厚約10cm的粉土。壩基採用灌漿帷幕防滲,其深度達100m。
心牆土料取自壩址下游600m的左岸料場內。將土料中大於80mm的顆粒用兩台篩分機篩除。心牆的上游部分填料中,摻有1%的班脫土。
在第一年填築土料時(1962年),由於發現土料場天然含水量變化太大,因而設定了4台圓筒形轉窯的烘料廠,生產能力為400t/h。經過烘烤後,土料的天然含水量減少了3%,使其接近於葡氏最佳含水量。土料用自卸車運至壩址,鋪土厚度30cm,用40t汽胎碾碾壓6遍。
過渡區土料取自河床沉積物,天然含水量為3%~6%,鋪土厚度60cm,用40t汽胎碾或8.5t履帶式拖拉機牽引的振動碾碾壓4遍。
壩殼採用堅硬片麻岩石料填築,級配為混合級配,粒徑為0~60mm的占10%~60%。壓實方法為:先用高壓水沖射,然後用17t吊車起吊的振動夯壓實,再用8.5t振動平碾壓實。
1964年8月,水庫蓄水至1702m時,發現大壩上游左岸岸坡有3處古滑坡開始滑動,滑體前緣寬1080m,距上游面僅200m,體積約2000萬m3。針對這一情況,採取了分期控制蓄水措施,於1966年9月下旬將水庫蓄至設計雍水位1767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