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發病情況:有種族差異在白種人中最多見,在男子中占80%,占所有男子禿髮的95%。黑種人中次之。在中國,本病發生率低於白種人。
病因
本病的發生有3個因素:遺傳因素年齡和雄激素代謝。本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純合子(AA)和雜合子(Aa)的男子均可發病,但需達一定的年齡,雄激素水平正常。若無禿髮的家族史,即使激素水平正常也不禿髮。去睪者因無雄激素,不管有無家族史,均不禿髮。然而,若在青春期前閹割,不管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均用雄激素治療其術後不足,則可產生男子型禿髮。
發病機制
本病僅頭髮脫落而鬍鬚、陰毛和腋毛不脫受累毛囊可有5α-二氫睪酮聚積,它可抑制毛囊的生長發育什麼原因使其聚積還不十分清楚據近年來研究結果,主要和Ⅱ型5α還原酶活性增高有關。局部因素如帽子太緊、夜間戴壓發帽、用過冷或過熱的水洗頭等都非主要原因。本病常伴皮脂溢出,但非因果關係。
臨床表現
早在青年期即可發病,開始是前髮際後縮以後病情的進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禿髮:
Ⅰ級 兩側鬢角處脫髮。
Ⅱ級 除鬢角脫髮外,頭後面也可出現禿斑。
Ⅲ級 頭頂部頭髮稀落,禿髮區融合成片
Ⅳ級 僅馬蹄形的頭皮邊緣部分留有頭髮,稱為Hippocrates禿髮(calvities hippocratica)。
脫髮處皮膚無萎縮,但因缺少毛球所以看上去較薄。毛囊孔可見含有短的、纖細的毳毛。脫髮處皮脂不能再滋潤頭髮,都留在頭皮上,所以頭皮特別油膩。
診斷
根據家族史,禿髮部位等臨床表現,本病的診斷不難。
檢查
組織病理:最早期可察覺的變化是禿髮區毛囊生長期縮短,休止期毛囊的百分比增多。這些毛髮鬆動易掉,經幾個連續周期後毛囊逐漸變小,終毛被毳毛所代替,最後許多毳毛毛囊消失最早期的組織學改變是毛囊結締組織性毛根鞘的下部出現變性伴血管周圍嗜鹼性變化。毛囊逐漸萎縮留下一束硬化的玻璃樣結締組織。表皮菲薄,表皮突變平,表皮下毛細血管叢幾乎消失。真皮中含硫的黏多糖沉積增多毳毛毛囊的酶活性一般正常。
治療
向患者做耐心的思想工作,解除其思想負擔,避免過多洗滌及外用刺激藥物近年來,非那雄胺(Finasteride)內服治療,對輕、中度患者經6~12個月治療,多可見較好效果。外搽2%~5%米諾地爾(minoxidil)搽劑亦有效。因職業需要可作毛髮移植,將患者正常頭髮移植於脫髮區可保持正常生長。若伴有皮脂溢出可作相應處理。
預後
經過6~12個月治療,多可見較好效果。